双音节形容词的状位适应性
——重叠形式作状语
2015-11-26夏晓凤
○夏晓凤
双音节形容词的状位适应性
——重叠形式作状语
○夏晓凤
双音节形容词能否作状语,其内部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双音节形容词可以直接位于状语位置;有些却不能。在不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中,有一类双音节形容词AABB重叠形式能够作状位成分。本文从双音节形容词自身的特点出发,将其与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作比较,指出入句作状语必须满足量变性、主观性、描绘性等语义特征,同时还需受限于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和相关的因素的制约。
双音节形容词 重叠形式 语义特征 语义关联
一、问题与界定
(一)问题
双音节形容词内部比较复杂,有的偏向于性质形容词,有的偏向于状态形容词,所以在作状位成分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即有些双音节形容词能直接作状语,有些则不能;在不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中,有部分可以通过重叠而具备作状语的条件。如:
(1)a.*他总是拖拉地做作业。
b.他总是拖拖拉拉地做作业。
(2)a.*他们冷清地坐在办公室里。
b.他们冷冷清清地坐在办公室里。
例(1)、(2)中的“拖拉”“冷清”不能作状位成分,但是“拖拖拉拉”“冷冷清清”能够作状语。双音节形容词不能作状语,而通过重叠的方式进入状位成分,这种现象在前人研究成果中涉及较少,笔者试作讨论。
(二)界定
在讨论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前,我们需要做几个界定。
一是形容词的界定。为什么这些双音节形容词不能直接作状语?为什么经过重叠后便能作状位成分?这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考察的双音节形容词限于《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郑德怀、孟庆海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将词典中收录的状态形容词排除在外。
二是重叠式的界定。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包括AABB式和BABA式,因为笔者考察双音节形容词时排除了状态形容词,所以本文着重考虑AABB式作状语的情况。
二、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状位适应性
我们把不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与《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中的形容词生动式做了参考对照,发现在476个不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中,能重叠的双音节形容词有55个,约占总数12%。
(一)重叠后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
如:
(3)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干干净净地做人,时时处处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998《人民日报》)*干净
(4)白色的细沙河床,从西面的丛山里冲出来,象条巨大的白布带,弯弯曲曲地向东方无边无际地伸展开去。(冯德英 《迎春花》)*弯曲
(5)后来他就总是穿着那件又臭又破、沾了不少粪汁的衣服了,拖拖拉拉地在街上走着。(张炜《秋天的愤怒》)*拖拉
以上三例中的双音节形容词“干净”“弯曲”“拖拉”都不能替换“干干净净”“弯弯曲曲”“拖拖拉拉”作状位成分。
(二)重叠后不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
如:
通过检索现代汉语语料库发现,以上双音节形容词虽能重叠,但是这些重叠式能进入句子作状语的几乎没有,所以这些双音节重叠后能作状位成分的概率很小。
三、不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与其重叠形式的语义差别
这类双音节形容词不能作状语,而其重叠形式能够入句作状位成分,这种句法上的差别在语义上可以得到一定的解释。我们发现,双音节形容词与其重叠形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一)程度性
如果用程度副词来对它们进行修饰的话,A组双音节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很”修饰;而B组则不能受“很”修饰,显然,B组词程度性高于A组。除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的前提条件来得到证明。李劲荣(2004)指出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程度性隐匿的词较容易重叠。重叠的目的就是要显现被隐匿的“量”或程度,若程度已经显现,则没有再重叠的必要。据此来看,A组是程度义被隐匿的双音节形容词,而B组词程度义显现。
(二)描绘性
已有研究表明,描绘性是形容词生动式产生的语用动因,生动式在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是为满足描绘语义需求的结果。众所周知,双音节形容词的内部很不一致,有的偏向于性质形容词,有的偏向于状态形容词。沈家煊(1997)指出可以根据作定语和谓语时要不要加标记将双音节形容词大致分成两类(A类和B类):
A类“奇怪”“普通”等作定语可不加标记,作谓语要加标记,偏向于性质形容词;B类“畅通”“昂贵”等作谓语不加标记,作定语要加标记,偏向于状态形态词。本文中可重叠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有的偏向于A类,如“甜蜜、热闹、窝囊、稳当”等;有的偏向于B类,如“浩荡、恍惚1、弯曲”等,即使偏向于状态形容词,其描绘性不及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所以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比一般双音节形容词的描绘性高。
(三)主观性
主观性是指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朱德熙(1956)明确指出:“形容词重叠式跟原式的词汇意义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原式单纯表示属性,重叠式同时还表示说话的人对于这种属性的主观估价。”
(6)a.用一个鸡蛋的蛋白,倒在容器里,再用干净的毛笔,把蛋白搽在新生的小皱纹上,等蛋白干了再搽。(《养生与健美方法100例》)
b.你要知道一个男生,谁不希望自己满身是结实的肌肉,六块腹肌我也有腹肌啊,可是我那腹肌是因为完全没有脂肪的。(《鲁豫有约》王杰)
(7)a.各级主管部门竭尽全力解决群众生活困难,认上民群众过个平平安安、干干净净的春节。(1994年报刊精选)
b.英雄的荣誉称号不是偶然得到的,它有它的一段结结实实的历史,那历史是他在党的培养下亲自创造的!(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例(6)中是双音节形容词原式,“干净”的词义是“没有尘土、杂质”,与其搭配的名词一般是具体可感的实物;例(7)中的“干干净净”词汇意义不变,而与其搭配的名词是“春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是具体可感的实物,此用法并不常见,细细品味发现,用“干干净净”修饰“春节”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同理可知,例(6)中的“结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坚固耐用;二是健壮,与其搭配较常用的是“地基、家具、身体、肌肉”等具体名词,而例(7)中的“历史”用“结结实实”修饰,着实少见,这其中固然融入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四、状位成分对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制约
从双音节形容词自身特点的角度,考察双音节形容词不能入句作状位成分的原因,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我们不仅要明白,为什么这类双音节形容词不能作状语,而其重叠形式能作状位成分?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这类双音节重叠形式能入句作状语,而其他双音节重叠形式却不能?这一问题的考察,我们可以从作状语的条件入手。
张国宪(2006)从语义出发把形容词分为述物形容词和述行形容词,据此我们可以考察能作状位成分的重叠形式和不能作状位成分的重叠形式。
(一)能作状位成分的重叠形式
(8)a.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b.在无边无际的田野里,他们寻找到了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田埂,他们便走上去,走在洒满月光的田埂上。(余华《一九八六年》)
c.我穿着虽然破烂可是干干净净的衣服,脚上是我娘编的新草鞋,要进城去了。(余华《活着》)
(9)a.从1919年夏天开始,郭沫若便开始零零碎碎地翻译《浮士德》。(桑逢康《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
b.公路在山腰间弯弯曲曲盘旋,走了一个多小时,实际还是在离监狱不远的那座山头上。(彭荆风《绿月亮》)
c.中国举重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要用实力说话,干干净净地参加奥运会。”(新华社)
例(8)中“零零碎碎”“弯弯曲曲”“干干净净”所修饰的分别是“牙”“田埂”“衣服”,中心语呈现的语义特征是[+述物];而例(9)中“零零碎碎”“弯弯曲曲”“干干净净”所修饰的分别是“翻译”“盘旋”“参加”,表现出[+述行]的语义特征,所以能作状位成分的重叠形式具有[+述物]、[+述行]双重特征。
(二)不能作状位成分的重叠形式
(10)我身边一位矮矮小小的四川民工,因为工作出色,已经被提拔为这里的工段长。(陈祖芬《一份好心情》)
(11)她是个健健康康,活活泼泼的乡下女人,大约只有四十多岁。(白桦《淡出》)
(12)肖克将军出身于地地道道的书香门第,早年还曾求学于湖南嘉禾甲种简易师范学校。(饶道良《肖克将军和〈浴血罗霄〉》)
例(10)、(11)、(12)中的“矮矮小小”“活活泼泼”“地地道道”描写的是“四川民工”“乡下女人”“书香门第”,具有[+述人/物]的语义特征。
李劲荣(2010)提出AABB式形容词位于状语位置上,主要与量变性、临时性、主观性、描绘性等特征是分不开的,而且指出虽然形容词特别是状态形容词都具有描绘性意义,但并不意味着都能作状语,还要受限于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和相关因素的制约。这种语义关联表现为:或从情状、态度等方面对动作进行描写;或从方式、时间、处所等方面对动作加以限制。述行形容词与动词紧密相连,可以描绘动作发生的方式(零零碎碎)、描摹动作产生时状态(弯弯曲曲)、描写动作发生时的态度(干干净净),所以具有[+述行]语义特征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能够入句作状位成分;而另一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因为只能述物或述人,与动词之间不存在这些语义关联,所以不能位于状语位置。
五、结语
一般说来,性质形容词通过重叠成为状态形容词可以作状语,但是双音节形容词能否位于状语位置,内部较为复杂,其中不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可以通过重叠的方式入句作状语,这主要与AABB式具有量变性、临时性、主观性、描绘性等特征是分不开的,但还有一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可以重叠,但其重叠形式仍不能位于状语位置,这主要受限于重叠形式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和相关因素的制约,所以只有满足以上几个条件,这类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方能作状语。
[1]郑怀德,孟庆海.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李劲荣.双音节形容词可重叠为AABB式的理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2).
[4]李劲荣.状位义与状位成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6).
[5]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4).
[6]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7]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
(夏晓凤 上海师范大学 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