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广州女子职业学校兴盛原因探析

2015-11-26苏新华方锐珊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女学广州职业

苏新华方锐珊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揭阳522000;2.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41)

清末广州女子职业学校兴盛原因探析

苏新华1方锐珊2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揭阳522000;2.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41)

清朝末期,广州因自身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岭南文化基因,具备了首先发展女子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在西方女学思想输入我国之后,广州发达的出版业与新闻业使其得到迅速传播,影响不断扩大。在教会学校的刺激和先进人士的推动下,女子职业教育的问题逐渐得到政府重视,在清政府从法律上认可女子教育的地位后,广州当局迅速响应,从而使官办女子职业学校与私立女子学校一起造就了女子职业教育的兴盛局面。

清末;广州;女子职业学校

女子职业教育问题是近代妇女史和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遗憾的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女子教育问题很少被关注,相关研究甚少。直到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民主思想的传播,女子职业教育问题才渐渐受到重视,到20世纪30年代,国内才开始出现研究女子教育史的著作。如1931年俞庆棠的 《三十年来中国之女子教育》、1936年梁瓯霓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和陈谪凡的《中国现代女子教育史》等。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深入影响,有关女子职业教育史的研究论著逐渐涌现,弥补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史研究中忽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但地区性女子教育研究论著仍然相对匮乏,即使是在女子学校职业教育萌芽较早、发展较快的广州也是如此。

为此,笔者拟就清末广州女子职业学校的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州女子职业教育研究的进展有所帮助,并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女子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清末广州女子职业学校兴起

鸦片战争爆发,使中国面临着几千年以来所没有过的重大变局,在列强的炮火声中,中国社会开始出现转型。伴随着社会转型,由传统古代教育开始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变,女子职业学校教育也开始在这个时候产生与发展。它萌芽于清朝末期,发展于民国初期,它的产生改变女子长期被压迫与奴役的历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中国人都信奉“男尊女卑”,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天生就应该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女子天生就应该是男子的助手”……女子忘记了本身应具有的权利,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女子教育的兴起改变了这个局面。广州是女子学校萌芽较早、发展较快的城市,不仅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还有其特有岭南文化精神本身的优势,再加上外界的推动,使得女子职业学校教育较早出现,并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1860—1907年,广州大约出现了约40所女子教会学校。如真光书院于1872年创办,最初只招到了6名女生,培道女塾于1887年创办。

1907年,广州共有7所女学,在全国位居前列。至1920年,夏葛女医学堂已培养出一百六十多名女医生。清末民初,广州女学之兴盛在全国颇受瞩目,据中华教育改进社刊报的统计,女子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到民国初期,女生已突破10万之数。1926年后,男女渐渐开始同校,女学遂慢慢成为一个历史词汇。

二、清末广州女子职业学校兴盛的原因

(一)广州地理位置优越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它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珠江河流穿城而过,邻近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由于这里水系发达,海上交通便利,从古至今就是商业繁荣与经济发达的地区。自秦汉开始,广州就是繁荣都会,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①之誉。汉唐以来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到了明代,广州首创外贸交易会,规定每年夏冬两季举办外贸集市,使广州成为中国朝贡贸易第一大港。嘉靖年间,为防止倭寇和西方侵略者的侵扰,朝廷实施海禁政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使广州独揽了全国的对外贸易大权。同时清朝在收复台湾之后,就在全国设立了四个通商口岸,广州成为其中一个,这极大地促进了广州经济对外发展。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外贸易口岸,只留下广州一口通商,允许西方人在此进行贸易,这一规定不仅使广州海外贸易额大幅上升,而且也使其成为全国唯一可以直接接触到西方先进文化与思想的地方。再加上广州毗邻港澳地区,能够接触到完整的近代西方主义思想,更好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些都对提高女子地位、兴办女子职业学校有一定推动作用。而所有这些都源自于广州优越的地理位置。

(二)岭南文化的影响

广州是一座拥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王朝任命任器为南海尉并建城(俗称“任器城”)开始,广州已有2 217年的建城历史。②再加上广州隶属于岭南地区,是岭南繁华的商业城市,使得岭南文化在广州表现最为突出,是广州的文化主体。岭南文化是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本土文化(土著文化)、荆楚文化、海外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形成了兼容并蓄性、开拓创新性、开放进取性、求真务实性和商业性等独具一格的特点。这些特点在近代继续存在与发展着,对广州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女子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岭南文化兼具农业性和海洋性,使其文化呈现出求真务实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广东人民拥有务本与创新的特性。其兼收并蓄的特点,使广州人拥有开放的思想观念,较之其他各地更容易接纳各种先进的文化思想。所以,当西方先进文化传入广州时,广州人民放眼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要求男女平权,特别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开拓进取的特点,使广州人不会安于现状,他们积极进取,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当教会在广州兴办女学,建立众多女子职业学校时,他们敢于起来自办女子职业学校,使女子职业学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西方的影响

西方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女学思想、女权学说的输入,使女子职业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二是教会兴办女子学校对广州女子职业学校教育兴起的刺激与促进作用。

国门被迫打开以后,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与平等思想观念蜂拥而入,尤其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女权学说的输入,极大地解放了清末人们的思想,女性问题开始被关注、审视,启发了中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由此,女性意识开始清晰地浮出地表。广州是全国最先浸染西方先进文化的地方,西方女权学说、男女平等思想对广州影响深远,进而冲击了广州传统的思想文化,解放了广州妇女的思想,为兴办女学创造了条件。

另外,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并允许外国人在此开办工厂、学校,设立教堂及进行贸易活动。从此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教会学校,是广州女子职业学校教育的开端,对广州女子学校教育兴办具有刺激和促进作用。传教士积极在广东妇女中传教乃至办学,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进行文化侵略,③但客观上使中国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自古以来,中国妇女奉行的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准则,认为女子不需要读书,只需要懂礼仪就行,长此以往,大多数妇女生来其地位就只能是“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人下也”。④即使是富有人家,也只让女子读些《女诫》、《列女传》、《女论语》等规劝女子行为和道德类的读物,并不注重女子实质性教育和职业教育。教会学校的兴办,使广东女子受教育权利得到了发展,为中国教育史写下重要一章。当时,教会在广州设立的女子职业学校著名的有以下几个:19世纪30年代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裨治文夫人以利沙(Elizah Bridgman)在广州设立的女塾,是传教士在广州设立的最早的女子学校;⑤1872年,美国长老会女传教士那夏理在广州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创办的真光书院,分为女童班、妇女班和神道班三种,并设有小学、中学和师范等学级;⑥1891年美籍女传教士赖玛西在广州芳村创立的明心书院,专门招收失明女孩上学;⑦1899年美籍传教士富玛利在西关逢源街创立的广州第一所女医学堂,最初命名为广东医学堂,1902年因美国人夏葛先生捐资建筑学堂,增添设备,所以又称为夏葛女医院,是教会在广州设立的最早的女子医院学校。据史料记载,1860—1907年,广州大约出现了40所女子教会学校。这些女子学校的建立,直接冲击着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培育了一大批女学生。据统计,到辛亥革命前后,广州已有10万女学生。这些学生直接对以后女学的兴起与传播做出了贡献,如毕业于夏葛女医学校、被称为“女界梁启超”的张竹君在1901年在广州创办了育贤女学;1903年刘佩箴、杜清持创办了广东女学堂等等。

(四)先进人士的推动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广东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爱国爱家思想。当民族危机加深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力劝光绪帝,发动维新变法,为救亡图存而努力,孙中山则更进一步,领导了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风云突变的时代,广东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与爱国者,其中不乏女学倡导者,如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等。

郑观应,广东香山人,在其早期代表作《救时揭要》的“劝戒溺女”篇中,提到不论男女,“皆女精母血妙合而成”,批判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思想。在《盛世危言》的“学校”篇中,赞扬了西方各国男女都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认为男女智力本来是一样的,后天表现不一样是因为女子未能与男子一样得到教育的缘故,并以德国强迫义务教育的措施为例说明“无论贵贱男女,自六岁后皆须入学,不入学者罪其父母。”⑧主张开办女子学堂,让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康有为和梁启超则更进一步,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开始了创办女子学校的热潮,中国女子教育走上了新的发展历程。康有为认为:“妇女之需学,比男子为尤甚;女不知学,则性情不能陶冶,胸襟不能开拓,以故嫉妒褊狭,乖戾愚蠢,缺于性情,扇于风俗,成了教训。”⑨提倡女子应注重素质修养,必须接受教育。同时,他还把女子教育作为女子解放的手段,将几千年来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之一,归因于剥夺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认为“女子要独立,非学不成,无专门之学,何以自营而养生;无普通之学,何以通力而济众;无与男子平等之学,何以成名誉而合大群,何以充职业而任师长。”所以,必须通过求学来追求女子解放与独立。梁启超是维新运动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十分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与其师康有为同道,积极主张男女平权,提倡女子教育,并在其理论著作《变法通译》中专列《女学》一章,大力倡导设立女学。他认为,妇人无学,则“以其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讲交涉不求有功筐箧之间”,⑩意思是说女子没有接受教育,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其活动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和琐碎的小事,造成她们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她们每天都为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争强斗胜,使得家庭之间终日不安,这样的家庭环境“损人灵魂,短人志气”,即便是胸怀大志的男子也会因此“志量局琐,才气消磨”,如此环境下教育出的子女,则只能是“舍床笫筐箧至猥极琐之事,概乎无所闻见。”由此显出提倡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女子教育,才能达到“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的效果。在他们两人倡议下,广州一批有志之士开始倡导创立女学,成为广州自办女学的开端,为女子职业教育的倡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为中国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是在这一批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下,广东“兴女学”的思潮日益为人所接受,极大地促进了广州女子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

(五)发达出版业和新闻业的舆论推动

自古以来,广州就有较全国各地深厚的刻书传统,再加上“得西风之先”的优越地理位置条件,使得广州地区成为近代西方印刷业传入的前沿,并使广州刻书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书坊数量之多在全国位居第三。张秀民先生曾指出“清代刻书要地”六处,其中两处是广州和佛山。清代中晚期两广总督阮元、张之洞等人大力倡导,创办了学海堂、广东书局、广雅书局等规模较大的刻书机构,再加上私刻书局广泛出现,以铅活字印刷为先导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为广东书籍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条件,有利于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传播。

同时,各类新式报刊的创办,也极大地丰富了广州地区新闻业的发展,为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传播做了舆论准备。如1865年的《中外新闻七日录》;1872年的《羊城采新实录》等等。例外,广东地区还出现了专门的妇女报刊,如《岭南女学新报》、《妇孺报》、《女镜报》等等,这些报刊大多以启发妇女智慧、开通社会风气、宣传西学女学职业教育为宗旨,对广州女学的兴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清政府兴办女学政策与广州当局的重视作用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学部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章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子教育章程,把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制,明确了女子教育的法律地位,开始有了官办女子学校的建立,标志着女子职业教育第一次在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广州当局积极响应清政府创办女子教育的政策,积极创办官办女子学校。如1907年在广州小北大石街太清宫建成的女子初级师范学堂,是广州第一所官办女子学校。初建立时招两个班的师范生,同时附设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各两班,委任程耀华为校长,聘请日本人滨田松子、宇佐美宣子、宇佐美缪子为教习,分别教图画、手工、乐歌、体操。1908年,增办蒙养园,由文庭鞠继任校长,是广州最早的幼稚园之一。

官办女子学校的创办与私立民办女子学校的创立,共同促进了广州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清末的女子职业教育是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发展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广州作为我国兴办女学最早的“试验区”,其兴盛原因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广州女子职业学校的兴盛是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其内在的因素主要是广州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较其他地区更容易较早地受到“西风美雨”的洗礼,又加上深厚的岭南文化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兼收并蓄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使西方先进的文化(尤其是女子教育的理念)在传入时更容易让广州地区的人民所接受,这使得广州具备了首先发展女子教育的基础。再加上当地发达的出版业与新闻业对西方女学思想的迅速传播,同时在教会兴办女子学校的刺激下,广东先进人士开始了自办女子职业学校。在这两者的共同推动下,女子职业教育的问题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当清政府在法律上颁布女子职业教育政策时,广州当局迅速响应,开始了广州官办女子学校的历程。在这些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广州女子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兴盛的局面。

注释:

①李文耀:《广州行·广州导游词》,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②吴家华:《名城广州》(第二卷),广东省《粤海同心》杂志社1997年版,第7页

③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41页

④范晔:《后汉书》(第10册),香港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786页

⑤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⑥刘圣宜:《清末广州风俗民情:一路向西,与文明接轨》,《南方都市报》2013年7月9日

⑦子琦:《广州寻宝之芳村——明心书院:广州第一所盲校》,《羊城晚报》2004年8月27日

⑧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94-895页

⑨康有为:《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⑩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责任编辑:王恒)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Women's Professional Schools in Guangzhou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SU Xin-hua1FANG Rui-shan2
(1.Ji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eyang Guangdong 52200,China;2.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China)

Guangzhou h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women'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location and deep Lingnan cul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After the input of the thought for Western female,Guangzhou’s developed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journalism which help the thoughts spread rapidly.Under the impetus of church schools stimulation and advanced people,the question of women's vocational education gradually caused government attention.The Qing government approved the status of women's education in law,and the Guangzhou authoritiesresponded quickly,so that the government-run women's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 for girls flourished at that time..

The late Qing Dynasty;Guangzhou;women's professional schools

G720

A

1672-5727(2015)11-0092-05

苏新华(1980—),男,硕士,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史。

猜你喜欢

女学广州职业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美育史料·民生女学艺术会
赞乡村女学霸王心仪
职业写作
从清末新政看四川妇女地位变化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