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陶瓷工艺与技术科学研究

2015-11-26叶国珍叶宏明叶佳星

中国陶瓷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越窑制瓷白瓷

叶国珍,叶宏明,叶佳星

中国古陶瓷工艺与技术科学研究

叶国珍1,叶宏明2,叶佳星3

(1. 浙江萧山宋代名瓷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203;2.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1203;3. 杭州南宋官窑科学艺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203)

中国古陶瓷发展史,是一个传统陶瓷工艺与传统陶瓷技术不断进步的发展过程。不同陶瓷材料的科学应用,不同地区陶瓷制作工艺和技术的改良与提升,使中国古陶瓷制作从原料自然应用发展到技术应用,从生活需求的制陶工艺发展到文化内涵的制瓷技术,这是中国陶瓷工艺技术科学应用取得的成就。中国陶瓷制作从原料科学应用上取得的成就,使陶瓷制作工艺技术得以不断精致发展,并在宋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古陶瓷;工艺技术;科学研究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最早在一万多年以前,我国的先民已经会使用陶土。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下层中与打制石器共存的粗砂红陶罐,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期陶器。仙人洞遗址上层中发现的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细砂或泥质的灰陶,器型除了罐外还有壶等等,说明我国先民在制陶上的进步,是从简单的陶土原料使用到原料加工再应用发展起来的,这是陶土原料工艺产生与应用取得的成就。

从简单的陶土原料使用到瓷石原料发现应用,这是我国先民在陶瓷原料从自然使用到工艺应用的科学进步。应用瓷石烧造白陶、印纹硬陶,说明我国先民已经开始掌握瓷石的工艺性能和烧成性能,了解陶土原料、瓷石原料和烧成温度三者之间的科学关系。到了商周时期,原料加工、烧造方式和烧造温度促成了釉的发明,为我国早期青瓷烧造成功典定了基础。从原料应用科学到烧造工艺科学,我国先民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也使我国成为瓷器发明的发源地。

1 我国古陶瓷原料应用与技术发展

我国先民从使用陶土到应用瓷石,不但学会了不同原料的不同加工方式,更重要的是利用不同的原料组成原料配方,使制作的产品从陶到瓷发生质的转变。这个转变不止是工艺上的进步,而是陶瓷原料应用科学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表1 部分不同地区陶瓷原料的化学组成Tab.1 Chemical composition for ceramic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areas

部分不同地区陶瓷原料的化学组成见表1。

陶土通过洗涤工艺处理,提高原料中助熔剂百分比含量和粘性,刷在陶制品的外表进行烧造,可以达到增强成品的硬度和外表光泽度,这在商周时期已有烧造,这是我国古代陶制品洗涤工艺的应用科学和进步。陶土洗涤工艺的成功应用,使早期夹砂陶器制品的泥条盘筑成型工艺成熟。随着我国陶器制品的轮制成型工艺发展,不但使器型从粗糙向细致转变,而且使制品制作变的规矩成型,这是陶器制作工艺的一大进步。

我国南方从制陶发展到制瓷,从原料加工制作工艺上分析,是从泥土应用制作陶器,发展到应用原料制作瓷器,特别是应用瓷石来烧造青瓷的工艺越来越成熟。瓷石的发现与大量应用为我国原始青瓷制作工艺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瓷石在我国南方,浙江、江西、安徽、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区,都有大量矿床存在。瓷石由花岗岩类岩石在自然界的长期热液和风化作用而形成,在我国南方,瓷石含有大量石英和绢云母成分,其中绢云母成分对瓷器烧成起到高温助熔剂作用,瓷石是我国南方十分重要的制瓷原料。瓷石的应用,使我国对制瓷工艺中原料处理,产生了精工细作的工艺要求,瓷石的水碓连续粉碎工艺、连续淘洗工艺等等,都是把瓷石制作加工成精细优质泥料的制泥工艺,这种精细制泥工艺是烧造致密瓷质非常重要的原料处理工艺。

2 我国南方部分瓷窑的工艺技术研究

我国原始青瓷发明是在烧造商周印纹硬陶的基础上烧造成功原始青瓷的。在中国浙江上虞樟塘乡发现的两座商代龙窑,出土了外表用绳纹和弦纹装饰的陶器物,具有独特的商代制陶风格,还发现印纹硬陶和早期青瓷在同一窑烧造的现象,所以商周时期浙江先民除了生产贮盛食物的灰陶器、印纹陶器外,还生产比印纹硬陶更进步的产品——早期青瓷。

早期青瓷从原料加工、成型工艺、烧造方法都带有商周印纹硬陶的制作方法。早期青瓷工艺简单,烧成温度不高,制坯使用的原料比较粗糙。浙江发现印纹硬陶和早期青瓷同窑烧造的龙窑,龙窑烧造早期青瓷的工艺和技术为浙江烧造成功原始青瓷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南方是烧造青瓷的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中国浙江地区利用当地自然丰富的陶瓷原料和燃料,在制陶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烧造成功原始青瓷。原始青瓷的制作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使中国古代青瓷在东汉时期烧造成功成熟青瓷。

在宋代以前,我国南方以浙江越窑青瓷最为著名,烧造时间最长,制瓷的工艺技术最为成熟。浙江越窑主要以上虞帐子山和小仙坛、慈溪上林湖一带烧造的青瓷最为著名。浙江余姚、绍兴、诸暨、奉化等等都有烧造越窑青瓷的遗址发现,越窑窑址多达700多处,烧造历史长达一千多年。汉代是我国越窑烧造青瓷的起始期,到了唐代、五代,浙江慈溪上林湖烧造的“秘色瓷”,成为当时最为著名的贡瓷,使越窑青瓷的烧造工艺技术达到了顶峰,当时的越窑青瓷还通过海路销往东南亚和西欧许多国家,向他们传播中国高超的制瓷工艺和技术。

浙江不同时期越窑青瓷胎釉化学组成见表2和表3。

从越窑青瓷胎的化学组成分析,以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南方青瓷胎中硅的化学组成比较高,铝的化学组成偏低,接近瓷石的化学组成。南方越窑青瓷制作过程中,通过在制胎配方中引入部分紫金土,来提高制胎原料的可塑性,采用瓷石原料和部分紫金土原料来配制胎料配方,是浙江古青瓷制作的一大产品特色。由于制胎原料中的助熔剂含量高,铁的含量也高,烧造工艺采用龙窑还原焰烧成,虽然烧造温度比较低,烧造过程中气氛比较难以控制,部分产品的胎色出现氧化气氛形成的灰黄胎色,但浙江越窑古青瓷整体胎色还是以灰色胎为主,反映出当时龙窑还原焰烧造工艺技术的成熟。

表2 越窑青瓷胎的化学组成Tab.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eladon body for Yue ware

表3 越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Tab.3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eladon glaze for Yue ware

越窑古青瓷制釉原料配方技术属于石灰釉配方技术,在南方瓷窑中属于典型的石灰釉青瓷配方技术。采用瓷石、石灰石、草木灰配制釉料配方,这是我国南方传统的青瓷釉料配方,但唐代越窑施釉工艺技术比以前进步很多,特别是唐代越窑胎釉结合面紧密,釉面光泽滋润,强还原焰的烧造技术,匣钵封釉工艺的科学应用技术等等,这些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使越窑釉色在晚唐时期烧造出秘色釉瓷,这时的越窑青瓷制作水平达到了历史顶峰。这是中国南方越窑青瓷千年来制瓷工艺不断进步、烧造技术不断提高所取得的成就。

南方青瓷发展到宋代,以南宋官窑、龙泉窑为代表的青瓷制作技艺,超越了越窑青瓷的制瓷技艺。特别是南宋官窑以胎釉配方技术、施釉技术、烧造技术三大制瓷技术著称,这三大制瓷技术使南宋官窑具有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产品特色。

南宋官窑、龙泉窑胎釉化学组成见表4、表5。

从南宋官窑、龙泉窑胎化学组成分析,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黑胎青瓷的化学组成在高铝区,龙泉窑白胎青瓷的化学组成在高硅区。南宋官窑青瓷、龙泉窑黑胎青瓷和龙泉窑白胎青瓷三大名窑采用不同原料成分组成配方,在烧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膨胀系数,成功烧造出冰裂纹粉青釉色瓷、百级碎灰青釉色瓷和无纹梅子青釉色瓷,这是南宋官窑、龙泉窑制瓷工艺技术比越窑青瓷工艺技术更为进步所取得的成就。

从南宋官窑、龙泉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分析,南宋官窑、龙泉窑釉配方技术超过越窑的釉配方技术。南宋官窑、龙泉窑采用石灰碱釉的配方技术取代了越窑一直沿用的石灰釉配方技术,烧造出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越窑采用的传统石灰釉配方,石灰釉高温粘度小,釉面光泽强,釉层透明度大,烧成过程中容易流釉。南宋官窑、龙泉窑采用的石灰碱釉配方技术,解决了石灰釉在高温烧造过程中存在的流釉缺点。特别是石灰碱釉高温粘度大,烧成过程中不易流釉,可以达到多层厚釉烧造的工艺要求,改变了传统的一层釉施釉工艺,采用多层釉的施釉工艺,使釉质温润如玉。石灰碱釉的配制成功,是我国古代青瓷釉料配方工艺技术的一大进步,其不仅仅是釉料配方的科学配制,还使施釉工艺得以创新。

表4 南宋官窑、龙泉窑青瓷胎的化学组成Tab.4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eladon body for Kuan ware and Longquan ware of Song Dynasty

表5 南宋官窑、龙泉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Tab.5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eladon glaze for Kuan ware and Longquan ware of Song Dynasty

我国南方除了烧造青瓷外,江西景德镇烧造的白瓷和福建德化窑烧造的“猪油白”等白瓷,也十分著名。江西景德镇烧造的白瓷始于汉代,元代时期烧造的卯卵白釉瓷、明代永乐时期烧造的甜白釉瓷,胎体很薄,制瓷工艺极其精致,烧造水平非常高。五代和宋代时期,景德镇窑白瓷的胎配方原料以瓷石为主,胎配方在高硅低铝区,烧造温度相应比较低,清代景德镇细白瓷的胎配方原料大量采用高岭原料,釉配方从石灰釉转变到石灰碱釉,提高了釉的高温粘度,使烧成温度大幅提高。福建德化地区有优质的制瓷原料,德化窑的胎配方也在高硅低铝区,胎釉的钾含量高,铁钛含量低。福建德化从唐宋开始烧造白瓷,到了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猪油白”、“象牙白”釉瓷,胎釉十分精良,工艺十分精致,特别是德化窑制作的人物造型,工艺水平和烧造技术都非常高。

3 我国北方部分瓷窑的工艺技术研究

在我国宋代著名的色釉瓷中,除了南方的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单色青釉瓷外,北方的耀州窑、邢窑、定窑、汝窑、钧窑都十分著名。中国北方烧造成功优质白瓷,形成了我国南青北白的传统制瓷工艺与技术体系。我国北方烧造白瓷历史悠久,唐时河北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荥阳窑、登封窑、安阳窑,山西平定窑、浑源窑,陕西耀州窑等等都烧造白瓷,制作工艺技术很高。河北邢窑烧造的细白瓷,原料质量要求高,制作工艺精,使烧造成功的成品具有一定的半透明度,品质极佳。到了宋代,河北曲阳定窑烧造的白瓷,继承和吸收邢窑的优秀制瓷工艺,采用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制作工艺,产品制作技术要求高,工艺精湛,水平很高。定窑烧造的类似玉壁的唇口碗,技术精良、工艺精致,烧造水平很高,形成了定窑独特的制瓷工艺技术和制瓷风格,十分著名。

我国陕西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以后逐渐消沉,烧造时间长达六、七百年。唐时耀州窑烧造的品种繁多,有低温釉的唐三彩,有高温釉的黑瓷、白瓷、青瓷等等,胎釉配方技术和烧造工艺技术都很成熟。耀州窑在宋代烧造的高温青瓷,胎配方中的铝化学组成含量高达28%以上,烧造范围宽,其烧造温度可达1300度以上。耀州窑青釉配方技术与与南宋官窑粉青釉配方技术不同,烧造出的产品釉色青中偏黄,具有橄榄青的美称。河北邢窑在隋代烧造的细白瓷,胎釉技术水平很高,胎釉配方技术与制作工艺技术相结合,烧造出具有半透明性的白瓷,其制瓷工艺技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邢窑烧造的白瓷可与越窑烧造的青瓷相媲美,有类银类雪之称。河北定窑于唐代开始烧造白瓷,定窑吸收邢窑制瓷工艺技术,在唐、五代时期烧造的白瓷与邢窑的白瓷十分相似。宋代开始,定窑在产品胎釉料配方、器型设计、制作工艺、烧造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瓷风格,替代了邢窑烧造细白瓷的地位,为北宋朝廷烧造了不少御用瓷。河南汝窑烧造于北宋,汝窑青瓷配方工艺技术十分高超,烧造的青釉以天青色为佳,有雨过天晴的美称。河南钧窑始烧于唐末,钧窑烧造的瓷器釉色品种丰富,有天蓝色、月白色、海棠红色、玫瑰紫色等等,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中釉色变化最多的瓷窑。钧窑除了烧造红釉瓷,也烧造青釉瓷、黑釉瓷,釉料配方和制瓷工艺技术十分成熟。南方宋代青瓷制作和北方宋代青瓷制作,在制作工艺上也有很大不同,同样为宋代名窑,由于地域差别,制瓷工艺和烧造技术各不相同。南宋官窑青瓷在烧造过程中以垫烧为主,汝窑青瓷在烧造过程中以支烧为主,制瓷风格并不相同。

耀州窑、邢窑、定窑、汝窑、钧窑的胎釉化学组成见表6、表7。

表6 耀州窑、邢窑、定窑、汝窑、钧窑胎的化学组成Tab.6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ody for Yaozhou ware, Xing ware, Ding ware, Ru ware and Jun ware

耀州窑、钧窑、汝窑胎配方中铝含量较高,同时含有铁化学组成,能够烧造成香灰胎。邢窑、定窑胎配方中铁的化学成分含量低,适合烧造白瓷。汝窑胎配方中铝化学成分含量,比南方南宋官窑、黑胎龙泉窑的铝含量高,但钾的化学组成含量明显比南宋官窑、黑胎龙泉窑低,体现出南方青瓷胎化学组成和北方青瓷胎化学组成的不同。由于胎釉配方原料不同,釉面纹片也不同,汝窑釉面开的是细纹片,黑胎龙泉窑釉面开的是百级碎,南宋官窑釉面开的是冰裂纹,纹片形式和艺术效果完全不同,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表7 耀州窑、邢窑、定窑、汝窑、钧窑釉的化学组成Tab.7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glaze for Yaozhou ware, Xing ware, Ding ware, Ru ware and Jun ware

从邢窑的胎釉化学组成分析,邢窑十分重视胎釉配方技术,邢窑的制胎配方在高铝低硅区,可以在高温区域烧成。胎釉原料加工精细,铁、钛等呈色物质含量低,钾含量配比科学,有利提高细白瓷的半透明度。从定窑的胎釉化学组成分析,定窑和邢窑一样,制胎配方都在高铝低硅区,可以在高温区域烧成,在烧造技术上,定窑首创多级垫钵覆烧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装烧量。定窑在制瓷工艺上比邢窑重视器型外表的装饰工艺制作,定窑的镶口工艺解决了定窑瓷器的芒口缺陷,形成器口装饰工艺的一大装饰手法。

从釉料化学组成分析,除了邢窑和定窑的釉配方中铁化学组成含量很低外,能够烧造出细白瓷,耀州窑、汝窑、钧窑釉中的铁化学组成含量都高。相比较邢窑和定窑,釉中的钙化学组成含量也高,与南方的南宋官窑、龙泉窑青釉中的钙化学组成相近。耀州窑和钧窑都是色釉瓷窑。钧釉是分相釉,从钧窑的胎釉化学组成分析,钧釉中铝成分比较低,钙、镁、磷的成分比较高,这种釉料配方有利钧釉分相的形成,这也是钧窑制釉配方技术的一大特色。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釉色最为丰富的高温瓷窑,天蓝釉、海棠红釉、玫瑰紫釉都十分著名,釉料配方技术水平很高。钧窑的制作工艺水平也高,钧釉的蚯蚓走泥纹釉面、满釉裹足烧造技术、窑变釉色工艺,都反映出钧窑高超的制瓷工艺和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我国古代烧造高温单色釉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产品特色。同时,除了南青北白高温单色釉瓷外,我国古代烧造的其它种类高温色釉瓷也闻名国内外。在我国东晋时期,以铁为着色剂的黑釉瓷在浙江德清就有烧造,唐代、宋代、明清时期,各地都有窑场烧造黑釉瓷。宋代时期烧造的酱色瓷、油滴瓷、兔毫瓷、玳瑁瓷、天目瓷、耀变瓷等铁系高温色釉瓷,原料配方以及制作工艺技术水平很高。在烧造工艺技术上,酱色瓷釉配方中钙等助熔剂成分含量比较低,可以在比较高的温度中烧造,其它黑釉瓷的釉中助熔剂成分比较高,烧造温度比酱色瓷的烧造温度要低。油滴瓷在高温烧造过程中,以氧化气氛烧造,釉配方中的铁化合物以赤铁矿小晶体存在,油滴色呈现红斑色,称为红油滴;以还原气氛烧造,釉配方中的铁化合物以磁铁矿小晶体存在,油滴色呈现银白色,称为银油滴。兔毫瓷和油滴瓷一样,以还原焰烧成时,釉层中的铁化合物以磁铁矿小晶体存在,形成银兔毫,以氧化焰烧成时,釉层中的铁化合物以铁矿小晶体存在,形成黄兔毫。油滴和兔毫都属于我国古代著名的高温黑釉瓷系列产品,制瓷原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制瓷原料加工工艺和成型工艺成熟,在我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国陶瓷史[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

[2] 张福康. 中国古陶瓷的科学[M].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3] 叶宏明.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M]. 上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4] 叶宏明, 叶国珍等. 南宋官窑青瓷的研究[J]. 硅酸盐学报, 1983(1).

[5] 叶国珍. 浙江南宋青瓷所用紫金土的研究[J]. 景德镇陶瓷学报, 1992(1).

[6] 叶宏明, 叶国珍等. 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M]. 考古学集刊, 1994.

[7] 叶宏明, 叶国珍等. 宋代官窑瓷器器型风格与特色[J]. 中国陶瓷工业, 2005(05).

[8] 叶佳星等. 古陶瓷研究和恢复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手段进展简述[J]. 中国陶瓷工业, 2008(4).

Scientific Research on Ancient Ceramic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Techniques

YE Guozhen1, YE Hongming2, YE Jiaxing3
(1. Zhejiang Xiaoshan Song Dynasty Noted Porcelain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1203, Zhejiang, China; 2.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zhou 310015, Zhejiang, China; 3. Hanzhou Southern Song Dynasty Guan Kiln Research Institute, Hanzhou, 311217, Zhejiang, China)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 is a process in which traditional ceramic production technology steadily advanced.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ceramic material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eramic making processes and techniques in different areas made possible the progress from the natural use to the technical use of ceramic material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roduction of ceramics as life necessities to the manufacture of ceramics as cultural articles. The success in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promoted the refinement of ceramic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brought it to its height of all time in Song Dynasty.

ancient ceramics; processes and techniques; scientific research

TQ174.4+3

A

1006-2874(2015)01-0008-07

=8,ebook=11

10.13958/j.cnki.ztcg.2015.01.003

2014-10-20。

2014-10-25。

叶国珍,男,教授。

Received date: 2014-10-20. Revised date: 2014-10-25.

Correspondent author:, YE Guozhen, male, Professor.

E-mail:yeguozhen@vip.163.com

猜你喜欢

越窑制瓷白瓷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越窑青釉直颈瓶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基于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研究
青瓷出越窑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