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舞蹈创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5-11-25聂晶
聂晶
【摘 要】舞蹈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而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近些年来,儿童舞蹈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面对这些儿童舞蹈作品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我们对儿童舞蹈创作的思考。儿童舞蹈创作者应该创作出符合儿童特点、受儿童喜爱的舞蹈作品,达到教育儿童陶冶情操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舞蹈;创作
一、儿童舞蹈概述
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生活与情趣的体现。一般来说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直观,容易被儿童所理解与接受。具体来说,儿童舞蹈是展示儿童心灵的重要窗口,是直接表现儿童情感世界的方式,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手段,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舞蹈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儿童的舞动潜能,提高了儿童的视听能力与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因此儿童舞蹈编创者要深刻理解儿童舞蹈的社会功能,从儿童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并将对儿童的热爱与时代的追求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孩子们喜爱的舞蹈作品。
二、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
儿童成长发育的生理特征及其五彩斑斓的心理状态决定了儿童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儿童舞蹈应该与儿童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优秀的舞蹈作品应该是童趣性、童幻性、童知性和同乐性的完美统一。
(一)童趣性
孩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与探索,对世界充满爱,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儿童舞蹈创作者应该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握儿童舞蹈创作的基本要素,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并在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物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表达的舞蹈形象。
(二)童幻性
在儿童舞蹈活动中,幻想是儿童与世界交流的纽带,也是产生变形、夸张、幽默、谐趣等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在幻想题材的儿童舞蹈作品,儿童是飞翔在天空的小鸟,是穿行在太空的小超人,是儿童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
(三)童知性
在儿童舞蹈艺术活动中,“知识”是广义上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儿童舞蹈所表现出儿童事物的方式与特点;另一方面,舞蹈艺术本身蕴含着的知识性因素。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如地域性文化、民族民间习俗等对儿童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童乐性
儿童舞蹈中的同乐性主要是通过情节内容的通俗、直观,动作的简单、灵活表现出来。基于这一点的考虑,儿童舞蹈创作者要从儿童生活中发现蕴含着情趣的事和物,再进行巧妙加工,创造出生动的、富有艺术生命力、让孩子们向往的儿童舞蹈作品。
三、儿童舞蹈创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儿童舞蹈创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儿童舞蹈成人化的倾向越来越重。
(一)儿童舞蹈作品成人化
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儿童舞蹈作品《纤夫的爱》,《纤夫的爱》明显表达的是成人的情爱,用来表现天真活泼的儿童实在欠妥。儿童只是懵懂地遵循老师编排的动作去做,无法体会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内涵与情感,作品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目前许多儿童舞蹈编创者往往注重舞蹈的外在,而忽略了儿童舞蹈最本质的特点,导致舞蹈作品技巧化、程序化。
(二)儿童舞蹈作品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儿童舞蹈作品只有反映出儿童熟悉的实际生活,才能表现出他们的心声。只有唤起儿童的共鸣与喜爱,才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现在一些舞蹈作品却忽略了当代儿童的时代环境与生活背景,也没有根据儿童精力充沛、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来创编儿童舞蹈,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
(三)儿童舞蹈编创者专业素质不足
儿童舞蹈有着自己的舞蹈语汇,而了解儿童的基本特点、时代特征与舞蹈个性需要创作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要求孩子们按照他的标准做出相应的动作,甚至告诉孩子们不要为什么,只需要按照要求做便是。这样的舞蹈表演呆板生、硬毫无生气,更甭提对少儿身心产生的积极影响。
四、对儿童舞蹈创作的一些建议
(一)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唐代诗人刘长卿有云:“心镜万生像。”的确,人的思维与情感源自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在这万象自然的孩子们天真活泼,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儿童舞蹈创作的规律与特点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因此儿童舞蹈编创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把握儿童舞蹈创作最基本的要素。如在舞蹈《十二生肖的喜悦》中,先是在舞台上展示了十二生肖道具,接着在舞蹈后方出现了小猪、小狗、小鸡等生肖的影子,然后在一声响之后灯里跳出了十二个小朋友。这些孩子们以生肖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激发了自己对舞蹈的兴趣。该舞蹈成功之处在于编创者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进行舞蹈创作。孩子还喜欢小动物,模仿一些蹦蹦跳跳的动作,在舞蹈创作中融入这些动作能将儿童的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能让儿童接受和喜爱。同时,由于兒童年龄较小,肌肉弹力不大、收缩力也不好,其平衡力与控制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儿童舞蹈创作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征,动作要舒展、节奏要欢快,尽可能地表现儿童活泼的一面。
(二)充分挖掘儿童舞蹈题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是创作的题材。基于这一点考虑,儿童舞蹈编创者应该重视对生活题材的挖掘,当然也要重视儿童自身的创作才能。儿童对动作敏感度、组织力超过了成人,而且是完全属于孩子们的身体语言。因此儿童舞蹈编码者要善于从孩子们身上寻找“闪光点”。“选材得当,成功一半”,选材是儿童舞蹈创作的重要环节,对儿童舞蹈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儿童舞蹈编创者应走近儿童,体验儿童生活,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性与内心思想,从孩子们生活中直接选择适合儿童舞蹈表演的题材。如《捉蛐蛐》《采蘑菇》《大树下的游戏》等直接从生活中提取了创作元素,而且这些题材都包含了自然品性。又如《姥姥门前看大戏》便是对儿童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从生活中选材。儿童的间接生活所涉及到的空间涉及的范围相当大,其中包括文字类和形象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种太阳》等是从其他艺术类型中选取的提出,使得儿童舞蹈的题材十分丰富多样。
(三)加强儿童舞蹈手法的创新
1.夸张与变形的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提供的艺术图景却更突出、更感人。著名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高尔基曾经说过:“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的确,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因而儿童舞蹈创作应该高于生活、比生活更集中、更强烈。舞蹈编创者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加以夸张的舞蹈手法,表现出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舞蹈语言,是儿童舞蹈表演的重要元素。只有恰当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
2.拟人化的手法。拟人化的手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一切事物和自己一样会说话、吃饭、生病,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因此舞蹈编创者可以结合舞蹈作品的具体需要,把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融入到各种动物、植物中去,形成一个生动、完整的形象。通过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可以让孩子们迅速进入角色,进行自由自在地表演,表现出儿童舞蹈作品的生动、灵活、新颖。如小蜜蜂、小蚂蚁象征着集体性、勤劳的精神;小鸭子、小天鹅等可爱的形象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宝宝和蜡像》教育孩子们要平等对待每个人、每件事。这样的舞蹈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欣赏需求。
五、结语
儿童舞蹈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在编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不退陈则不会出新。在儿童舞蹈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需要儿童舞蹈编创者的辛勤耕耘。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充分挖掘儿童舞蹈题材,加强舞蹈手法的创新,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赖静怡.让音乐为舞蹈插上想象的翅膀——谈少儿舞蹈的创编体会[J].知识窗(教师版),2010(09).
[2]曾大地.谈儿童舞蹈教学与全面素质教育[J].青春岁月,2011(06).
[3]贾岚.浅谈儿童舞蹈的艺术特色与创作[J].赤峰学院学报,2012(02).
[4]程心天.舞坛采珠·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5]黄晓坤.儿童舞蹈创编中的整体构思[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2).
[6]肖瀟.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