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11-25孙孝林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环境对策教育

孙孝林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高校的教育环境随之变化。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种变化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上比较凸显。本文旨在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现的问题,探寻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育;环境;对策

近几年,由于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变得相对容易,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高校。与此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高校教育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的精英教育,学生人数的增多为教学的综合质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年轻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急需严重关切的问题。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非常不容乐观,问题表现日渐明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渐明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渐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相关人员深入思考。

第一,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国内高校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由一批专业的教师组成的,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安排进行思想传播的队伍。高校教务处通过课时安排和考试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不能因为个人的想法安排有所改变。学生辅导员也承担着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解决校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二者都是以书本理论传播理论,完成教育即可,对学生而言,上課听课,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并通过,就算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不知道学生是否理解,学生不知道老师的真实意图,更不要谈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教学方式陈旧,手段单一。根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对于陈旧的事物,乏味的课程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更是无从谈起。在现代大学校园里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仍旧按照传统的灌输,教师通过苍白的语言单一的向学生传授,既没有从学生角度考量,也没有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乏味,学习成为应付,通过考试成为唯一目的。

第三,工作机制缺乏新颖性。高校教师多沉浸于课本教学,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去探索新内容,更不能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时代感和针对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开国之初,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可以以课本讲课本,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政治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这种形式,时代呼唤更多的教育方式出现。不钻研、不创新、不扩展阅读,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落后于时代。

当然,造成今天这样的情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来,究其原因更是多方面的,需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需要更多的现实环境来观察,更需要从学生当中去探寻究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因所在

理论知识与教育环境脱节。当今社会的环境,必须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思考。在国际上,国际的动荡和思想斗争的激烈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西方的敌对势力已经从斗争转变为新的方式,思想的蔓延、精神的腐化、政治上的丑化等。再加上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期,必然会出现一些影响社会发展的思想和情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低潮时期综合症”,一些人会对社会思想产生悲观,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主义丧失信心。近些年来,信息网络的全球化也必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更多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传播会直接导致人们思想混乱,影响青年人的交往,阻挡他们接受党的思想领导。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冲突还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的失衡。

从国内来看,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在无形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起到了更大的阻碍作用。社会的急剧变迁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冲击人们的思想和思维,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会给许多人带来错觉,影响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更为严重的是社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腐败丑陋现象,以及焦躁的社会风气,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灵,玷污他们的灵魂。校园生活的美好与社会环境的腐化、文明与愚昧的碰撞、面对困难的积极与消极的行为,势必影响学生单纯的思想,从而出现各种的彷徨和迷茫。

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出现反差是一种正常情况,这样就会造成与社会实践脱节,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威信。现代的政治教育都是通过演讲、报告、讨论的形式进行灌输。通过这样的形式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和转变人们的思维是正常的,但是,现实中的大学生思想往往处于转型期,接受的理论教育与现实社会出现的反差往往让他们迷茫。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往往采取回避的方式,造成许多现实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解释,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长期的守旧思想使得我们的教育停滞不前,更人的青年教师不敢深层次探讨敏感话题,不说真话绕道走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思维方式单一。在理论哲学上讲,忽视对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满足于“形而上学”,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体系,必然是与现实背道而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出现,而对于这样的因素我们一时间找不到验证的标准,总是以“经验的存在”作为考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主体经验的描述。所以,我们只有以实践的标准检验,从主体需求出发,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面对出现的问题,如何系统的解决当前的困难,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科学发展、联系实际、多媒体教学是必由之路。

三、以三项举措彻底解决当前的问题所在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近几年的主流发展思想,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是关键所在。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课程教育注重连贯性,克服片面性和呆板性,培育全面的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长期宏观发展与微观短期发展为目的,尊重历史,借鉴历史,既要生动活泼搞教学,又要尊重实际重发展。同时,引导大学生在竞争中发展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贴合实际的目标,眼前与长远兼顾,现实与理想相统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人为本彰显教育的人文化,全面发展统筹整个教育体系,协调发展利用各种思想教育手段,从根本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大学生上网成为一种趋势,既有利于接受新的思想文化又会容易被影响腐化。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端正态度,率先占领网络占地,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发展,通过网络广泛宣传深入交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开辟第二交流渠道,让网络成为语言的教师,逐步深化教育思想,同时利用网络开展广泛交流。了解网络、利用网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展好属于我们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适应新情况开展新思路,发挥网络优势,与实践结合互相补充,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亮点有成果。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求我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统一,用创新的理念统一好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用新的教育方式做好工作。培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科研水平,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教学的实践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实例和图片为背景,增加理论的论证性,全面提升教育的说服力。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更是要求人们不断的开展其理论,做到真正的内容与形式统一。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必须做到理论研究内容与工作形式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全方位的配合,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创新的形式推动教育对象积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以崭新的步伐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黄林芳.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J].前沿视点.2004(6).

[2]何昭红.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J]. 思想理论教育.1994(6).

[3]卢萧. 实践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复归统一[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02).

猜你喜欢

环境对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诊错因 知对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对策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