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平均气温演变规律的探讨
2015-11-25鲁会霞
鲁会霞
摘要: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东边倾斜平原。对襄城县的年平均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襄城县的年平均气候具有明显的冷期和暖期,并且冷期和暖期具有交替出现的规律性;在冷期中有少数的暖年,在暖期中亦有少数的冷年;七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前期,五日滑动平均距平值连续偏低,此后一直处在偏高的阶段里。
关键词: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候距平值;冷期;暖期;冷年;暖年;冷暖指数。
引言
为了尽量消除年平均气候距平值中的小的波动,本文以五日滑动平均距平值的大小来划分冷气和暖期,以冷暖指数的大小来划分冷年和暖年,以便更好的分析年平均气温的历史演变规律。
1 资料来源和采用方法
1.1 资料来源。采用河南省襄城县气象局1957—2006年的年平均气温资料。
1.2 采用方法。采用五年滑动平均和暖期指数法
1.3采用公式
1.3.1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
式中: ,表示要求的算术平均数; ,为所用资料年数(月数、旬数、日数); ,为某要素某年(季、月、旬、日)的记录数字。
1.3.2 五年滑动平均计算公式
式中: ,表示要求的五年滑动平均数。
1.3.3 冷暖指数的计算公式
式中: ,表示要求的冷暖指数, ,为均方差,或称标准差,方根差,
2、五年滑动平均距平值的计算和冷、暖期的划分
2.1 五年滑动平均距平值的计算。 首先利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求出年平均气温的累年平均值,再求出各年年平均气温的距平值,然后利用五年滑动平均计算公式求出逐年的五年滑动平均距平值,见下表-1。
2.2 冷期和暖期的划分标准和划分结果
2.2.1 冷期和暖期的划分标准。在冷期里的各年五日滑动平均距平值必须<0.0;在暖期里的各年五日滑动平均距平值必须≥0.0.
2.2.2 冷期和暖期的划分结果。根据冷期和暖期的划分标准,对照已算出的五日滑动平均距平值,便于划分出冷期和暖期,由下表-2可以看出,冷期和暖期是交替出现的;共有两个冷期,冷期的时间长度为6-17年,共有三个暖期,暖期的时间长度为4-10年;两个冷期的五年滑动平均距平值为-0.24—-0.34;三个暖期的五年滑动平均距平值为0.18-0.26。值得提到的是,自1978年到1994年,连续17年均处在冷期里,此后一直处在暖期阶段里。
2.2.3 正、负距平在冷、暖中所占比例。 这里所说的正、负距平,是指各年的年平均气温与其累年平均值的差值。由下表-3可以看出:在冷期里正距平年数占该期年数的12-33%;在暖期里负距平年数占该期年数的20-25%.也就是说,在冷期里有少数的正距平年份存在,在暖期里亦有少数的负距平年份存在。
3 冷暖指数的计算和冷、暖年的划分
3.1 冷暖指数的计算。 在已经求出各年年平均气温距平值的基础上,利用求均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均方差,可以用求冷暖指数的计算方式求出各年的冷暖指数,见下表-4。
3.2 冷年和暖年的划分标准和划分结果
3.2.1 冷年和暖年的划分标准。 在冷年和暖年的划分上,重点考虑了河南省气象局关于气温评价标准,又结合襄城县年平均气温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如下标准,见下表-5。
3.2.2 冷年和暖年的划分结果。 根据上表-5的划分标准,对照计算出来的冷暖指数得出:异常偏暖、显著偏暖、偏暖、正常、偏冷、显著偏冷和异常偏冷出现的气候频率分别为4%、10%、8%、54%、6%、10%、4%和8%,见下表-6.
4 冷期、暖期中出现暖年、冷年的比例
由下表-6中可以看出:共有两个冷期和三个暖期。两个冷期分别出现在1968-1973年和1978-1994年。在1968-1973年这个长达6年的冷期里,没有出现暖年,在1978-1994年这个长达17年的冷期里,出现两个暖年,暖年年数占这个冷年年数的12%。三个暖年分别出现在1959-1967年、1974-1977年和1995-2004年。在1959-1967年这个长达9年的暖气里,出现一个冷年,冷年年数占这个暖年年份的11%;在1974-1977年这个长达4年的暖期里,没有出现冷年,在1995-2004年这个长达10年的暖期里,出现两个冷年,冷年年数占这个暖期年数的20%。
5结语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襄城县的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冷期和暖期,并且冷期和暖期具有交替出现的规律性;冷期中有少数的暖年,暖期中亦有少数的冷年;50年中共有两个冷期和三个暖期,冷期的时间长度为6-17年,暖期的时间长度为4-10年;从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前期,五日滑动平均距平值连续17年均为负值,此后至今一直处在正值阶段里。
参考文献:
[1]王良启,气候资料统计基础知识[C].郑州:河南省气象局农业气候区划办公室印制,1982:5.
[2]刘军臣,王迟,王君.黄淮平原地区旱涝频率特征分析[G].河南气象,19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