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商务口译质量评估体系构建

2015-11-25□刘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商务

□刘 振

商务口译作为口译活动的一种形式,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商务口译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类型的口译,比如法庭口译、学术会议口译等,它是在商务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口译形式,译员和客户都以在商务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交流为目的,尤其是客户则更加注重商务谈判的成功和经济的利益。商务活动一般包括:各种级别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商务年会和投资、谈判、贸易交流会,正式与非正式的商务互访,商务接触(电话、面试),商务仪式祝词、商务娱乐(聚餐、旅游),商务交通等。那么,确保商务口译的质量符合客户的需求,让译员在商务活动之前为口译任务做好准备,这都是需要合理的口译评估模式和控制模式,这对于成功的商务交流、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就是要在语言地位和文化交流两个方面保持平衡,这种称之为“学”的实践确保了弱势语言中的使用者和译者在翻译中的“What”、“When”和“How”(Michael Cronin,2003:167)。彼得·纽马克(1988:95)认为,翻译的生态学特征是翻译过程中文化介入的一个重要特征。各种环境因素是翻译决策过程中亟待关注的,例如客户的要求、译者决策能力、言语的规范度、翻译公司的质量标准等(Wills,1996:184)。

在国内的研究中,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的论述逐渐增多,而且不断有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理论、质量和行业发展(崔启亮2006)。胡庚申(2011)提出了翻译生态学是“作为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生态学翻译研究途径,生态翻译学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翻译和语言、文化和自然生态、语言和文化这几个方面,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图1)。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具体包括:(1)生态范式;(2)关联序链;(3)生态理性;(4)译有所为;(5)翻译生态环境;(6)译者中心;(7)适应/选择;(8)“三维”转换,以及(9)“事后追惩”等(胡庚申,2011)。

图1 翻译的生态关联序链(胡庚申,2011)

二、口译质量评估

巴黎释意学派创立的“释意模式”,反对逐字逐句的文字对译,注重原语意义的理解,尤其是从语篇层面对原语进行理解,再从语篇层面用译语进行表达,脱离了原语的外壳,“得意忘形”。因此,对翻译质量评估的标准也以“释意准确”为主。勒代雷(1994)认为只要“翻译中既没有语言错误也没有方法错误。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是语言错误,至于方法错误,主要指过分的语言对应翻译”,这便是成功的翻译。法国的D.Gile 教授口译活动涉及到很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口译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他在专著“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1995)提出的口译理解模式较清晰地阐述了口译的整个过程,即C(理解Comprehension)=KL(语言知识Knowledge for Language)+ELK(语言外知识Extra- linguistic Knowledge)+A (分析Analysis)。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译者通过接受源语言,经过阐述即逻辑分析,剥去源语言的外壳,保存其意义,再通过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将其转换成目标语言,并提出从口译的整个过程来评估口译的质量。布赫勒(1986)的研究要求47 位译员根据重要程度给出16 个质量评估标准的排列顺序。其中,排名前9 位的质量评估标准是(1)原语意思的转译;(2)译语前后一致;(3)翻译完整;(4)译语的语法正确;(5)译语与原语风格一致;(6)术语正确;(7)语音语调正确;(8)翻译流畅;(9)译员声音悦耳。

20 世纪80 年代末,国内口译研究逐渐兴起。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中国笔译界采用作为笔译质量评估的标准之一,而有的学者用“准”、“顺”、“快”作为口译质量评估的标准(李越然,1987)。鲍刚(1998)认为,“全面、准确、通畅”可以作为口译质量评估标准。2000 年台湾辅仁大学的杨承淑从“质化”和“量化”两个方面界定了口译专业考试中的评估概念,通过评鉴和描述的手段,来验证口译质量评估的标准。陈菁(2002)提出参照交际法语言测试模式对口译质量进行评估。在厦门大学口译资格认证考试中,按照陪同口译、小型会议口译、国际会议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四个层次来设立等级,同时按照信息转化或完整、准确程度、语言表达、流利程度或速度、清晰程度、应变能力等六个方面来评估口译的质量。而且厦门大学口译研究小组在吉尔模式的基础之上,根据口译研究的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颇具特色的厦大模式,从口译的整个过程中来评估口译的质量。王湘玲(2008)从会场人员含口译使用者(发言人和听众)和译员的角度,借助实证研究手段,对留美经济协会在当地的年会和国内某地中小学校长赴英国剑桥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两组不同类型会议的口译使用者就口译质量的期望和态度,发言人、听众和译员对译员角色的看法进行调查,发现会议类型不同,且分别以双语者为主体和以单语者为主体的口译使用者对口译完整性、流畅性和术语准确性等方面的期望和态度有较明显差异,口译使用者中的发言人与听众和译员本身对于译员角色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三、商务口译中的质量评估体系构建思路

商务口译是翻译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在商务口译的实战过程中还是在口译的质量评估构建上,可尝试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来指导和印证。张丽云(2011)在吉尔多任务处理模式和厦大口译模式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提出了口译的新模式——生态口译模式,提出了以“适者生存”,“和谐统一”,“模块训练”为核心的口译模式。商务口译的译前准备、译中实践、译后总结皆来源于口译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而口译评估体系里的语音语调、术语准确、流畅、语法、风格等等因素,也都是生态翻译里的必备要素。商务口译质量评估除了以高校口译教师、翻译公司签约译员和自由译员为研究对象,还可以这些译员服务的商务公司,即客户为研究对象,来解析商务口译质量的评估要素和评估方法,以及各个因素在质量评价标准中所占的比重。由此可观察,生态翻译理论的九大视角(胡庚申,2011)作为商务口译质量评估的理论基础是否可以有助于建立商务口译质量的评估体系;除了布赫勒(1986)提出的九大口译评估要素是否能作为商务口译质量评估的主要标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标准是被客户和译员所看重的;谁是商务口译质量合适的评估人:译员、演讲者、听众、客户、或是其他。

图2 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以上观点,以及商务口译质量评估的理论基础、具体语境、基本要素三个方面,结合生态翻译理论,目前可构建以下评估思路和路线图(图2)。

四、结语

基于生态翻译理论来构建商务口译质量评估体系可以提高翻译专业商务英语口译实践教学或者非翻译专业口译教学,加强学生口译实践能力;让译员和翻译公司在商务口译的过程中建立自我评价标准,更好地服务于各种情景的商务交流;同时对商务客户在选取译员和评价译员时有更合适、准确的标准。

[1]方梦之.从核心术语看生态翻译学的建构[A].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C].澳门,2010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4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8,2:3~8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商务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