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江西省为例

2015-11-25邹永纯陈春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毕业生技能

邹永纯,陈春霞

(1.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310000)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江西省为例

邹永纯1,陈春霞2

(1.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310000)

通过对江西省医疗机构、中职学校及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人才需求现状及毕业生从业状况,发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问题突出、培养的人才操作技能欠缺等问题。据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对策在于:以院校合作为基石,提高实践能力;以岗位群为依据,培养核心技能;结合社会需求,加强就业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卫生任务正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向以维护和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转变,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这就迫切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人才培养如何应对转型,实现卫生职业教育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现以江西省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进行分析。

1 江西省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概况

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医轻护、重技术轻服务观念的影响,护理人才的培养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从总体来看,当前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投入不足、认识不到位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培养人才的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数量和质量不能很好地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江西省有17所卫生学校,包括南昌卫生学校(1929年建校,在校生7 700人)、萍乡卫生学校(1958年建校,在校生7 193人)、九江卫生学校(1901年建校,在校生1 600人)、上饶卫生学校(1951年建校,在校生2 754人)、赣州卫生学校(1975年建校,在校生10 430人)、吉安卫生学校(1959年建校,在校生5 200人)、宜春卫生学校(1958年建校,在校生3 000人)以及景德镇市卫生学校(1958年建校,在校生800人)等。此外,江西省还有新余学院、江西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等院校开设了护理专业,促进了江西省卫生事业和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2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使中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符合市场需求,应了解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职业发展情况,摸清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我们对江西省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分为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3种形式。调查问卷设计为3类:一是医疗机构问卷,选取护理行业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8%;二是教师问卷,随机抽取赣州、吉安、景德镇等10个市的卫生类学校教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5%;三是毕业生问卷,随机抽取江西省各年级护理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2%。问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客观反映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现实,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奠定基础。受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知识本位”等学科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护理专业还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实操能力

关于“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的哪些知识/素养应得到明显提升?(多选)”的问题,医疗机构的回答依次是:专业知识(78.71%)、职业规范(63.67%)、团队意识(49.69%)、行为习惯(46.97%)、自信心(35.07%)、创新创业意识(29.02%);教师的回答依次是:专业知识(87.94%)、职业规范(83.42%)、行为习惯(77.39%)、团队意识(46.23%)、自信心(36.68%)、创新创业意识(12.56%);毕业生的回答依次是:专业知识(94.58%)、职业规范(73.9%)、团队意识(66.44%)、行为习惯(66.44%)、自信心(45.76%)、创新创业意识(34.58%)。

数据显示,医疗机构、毕业生、教师均关注到专业知识、职业规范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方面的重要性。目前的现状是医疗机构对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是很满意,因为中职毕业生存在着主人翁意识薄弱、流动性大、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中职学校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往往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而较少注重对学生团队意识、人文素养的培养。

2.2 实践教学问题突出,操作技能欠缺

对“您认为中职学校实践学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的问题,医疗机构的回答依次为:实践环节时间少(73.70%)、教师缺乏实践经验(61.17%)、临床指导教师少(56.78%)、可去的医疗机构少(42.38%)、安全隐患大(33.82%);医疗机构支持意愿小(30.69%)、经费保障不足(30.06%);教师的回答依次为:实践环节时间少(79.40%)、临床指导教师少(64.3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57.29%)、医疗机构支持意愿小(53.27%)、经费保障不足(46.73%)、可去的医疗机构少(41.21%)、安全隐患大(11.56%);毕业生的回答依次为:实践环节时间少(76.95%)、教师缺乏实践经验(63.73%)、临床指导教师少(53.22%)、可去的医疗机构少(38.98%)、医疗机构支持意愿小(35.25%)、经费保障不足(34.58%)、安全隐患大(27.46%)。

结合访谈发现,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医疗机构、学校教师,均一致地认为当前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医疗机构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首先,在访谈中医疗机构、毕业生、学校教师普遍认为护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可去的医疗机构不够,无法实现定期临床“充电”,专业发展“后天营养不良”,因此教学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及个人层面,且理解滞后,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国家对合格的中职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应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以及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1]因此,如何落实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增强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及学生的操作技能是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教师工作过于繁琐复杂。当前,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少、学生多,护理专业开设了包括护理学基础、护理礼仪、妇产科护理、精神护理、临床护理实物处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在内的二十余门专业课程,造成教师工作任务重、学生学习任务重、学生管理事务重。因此,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成就感不高,教学幸福感不强。

3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需要依据社会需求,同时体现综合优势。在关于“您认为中职毕业生从事护理工作竞争优势有哪些?(排序)”的调查中,医疗机构的排序依次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适应性强、低薪酬优势、年龄优势、自我定位合理、本土优势、技能优势、人脉优势、学历优势;教师的排序依次是:年龄优势、低薪酬优势、本土优势、吃苦耐劳、自我定位合理、脚踏实地、适应性强、技能优势、人脉优势、学历优势;毕业生的排序依次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适应性强、技能优势、自我定位合理、本土优势、年龄优势、学历优势、人脉优势、低薪酬优势。三者的综合排序见表1。

表1 中职毕业生从事护理工作的竞争优势排序

结果显示,无论是医疗机构、毕业生,还是学校教师,都高度一致地认为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最应该具备的重要基本素质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年龄优势、适应性强等。这说明社会最为看重的是中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工作态度,符合当前现实状况。

3.2 以岗位群为依据,培养核心技能

调研发现,护理专业岗位群涉及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各种注射、静脉输液、配药、测量血压和体温、与病人和其家属沟通、吸氧、吸痰、换药、鼻饲、翻身、整理床铺等。虽然不同的岗位群需要不同的职业技能,但是不同的岗位也需要一些普遍的核心技能,学校要参照这些核心技能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显示,护理专业学生无论从事护理专业哪个岗位的工作,都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为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应急处理技能、对病人病情和心理的观察技能、配合抢救技能、人际沟通技能等,见图1。

图1 护理专业核心技能重要性排序

3.3 结合社会需求,加强就业指导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一是提供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让学生去相关医疗机构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医疗机构的现状与需求,瞄准现代护理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各种社会实践。四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职业修养。可根据医疗机构对护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加强敬业精神、执行力、行业规范教育,提升学生职业修养。

3.4 以学校与医疗机构合作为基石,提高实践能力

在“您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最好的实践学习形式是什么(多选)”的调查中,医疗机构的回答依次为:课外实训(73.70%)、顶岗实习(54.28%)、技能大赛(52.61%)、兴趣小组(48.23%)、创新创业大赛(34.03%);教师的回答依次是:顶岗实习(81.41%)、兴趣小组(59.80%)、技能大赛(51.26%)、课外实训(48.24%)、创新创业大赛(14.70%);毕业生的回答依次为:课外实训(76.27%)、技能大赛(60.34%)、顶岗实习(57.29%)、兴趣小组(48.14%)、创新创业大赛(32.54%)。

医疗机构、教师、毕业生一致认为参与顶岗实习、技能大赛、课外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学生技能、加强实践教学最主要的载体和方式;选择较少的是兴趣小组、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因此,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还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实际需求,工学结合都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规律,也是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在访谈中,医疗机构建议学校推行以检验工作岗位项目为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工学结合一贯式的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可以在第一学年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人文社科模块及职业基础模块的学习,并利用假期到医疗机构参观和社会实践,进行岗位认知见习,或者由学校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岗位体验。第二学年,让学生在校内仿真职场环境中完成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技能模块的学习,同时到临床进行见习,了解临床各科的工作要求;也可以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开办“方向班”、“强化班”,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这样分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从没有专业背景的初中毕业生过渡到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最后成为职业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护理人员,见图2。

图2 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建设应按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S].教师[2013]12号.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S].国发[2014]19号.

G40-03

B

1671-1246(2015)18-0093-04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毕业生技能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画唇技能轻松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