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2015-11-25
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自我教育的最佳路径是学会阅读和热爱阅读。一个家庭如果有阅读的氛围与环境,则学校就不再是唯一的教育环境,家庭与家长的正面影响就能充分地与学校教育琴瑟调和、相得益彰。但为数众多的家庭都不具备这种阅读的环境与氛围,因此,学校就至关重要了。
关于阅读,有无数名言警句,引导着学生去亲近书籍;也有无数的教育与文化工作者,致力于推动中小学生阅读。但是,中小学生乃至国人的阅读水平与阅读量,在全球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这种状态已经引起全社会的焦虑,党和政府更是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章节论述了全民阅读。
阅读,对于个人来说,其实是生命丰满的灵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追寻生命的丰满。阅读,也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力量之源,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方法,即终身学习的方法。知识爆炸与信息泛滥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天不读书就会加快衰老。
阅读对于一个民族与国家来说,也如同一个人一样。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也决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和文明精神。而一个民族是否具有阅读的精神、能力和爱好,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书香社会,落实到中小学就是建设书香校园。近期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将书香校园建设与书香社会建设关联起来。这深刻的体现了书香校园建设的迫切性和深远意义。
但是,当下的学校图书馆工作却非常堪忧,自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的图书馆工作,基本上没有创新与发展,没有与时俱进,而是一以贯之的陈腐。这也正是政府呼吁重构书香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
重构学校图书馆,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这是当下教育装备部门的重中之重。
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配备,二是图书馆装备,三是图书馆工作与促进阅读。
当下,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图书的质量低劣、复本多。二是新书增长与旧书剔除缺乏机制,旧书扔不掉新书进不来。三是图书馆似深宫,许多的新书自上书架后,就躺在书架上直到睡黄了。四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大多为老、弱、病、残,或是官太太、大姑子与小姨子,要么如同白头宫女,要么如同门神。五是陈腐的管理制度与评价指标,制约了书香校园的建设。一些管理者与一些所谓的“砖家”开口必称“达标率”,闭口必说“流通率”,弄破了一本书便祭出家法给学生施以罚、赔、责。六是应试教学横行,缺乏读书氛围。校长不读书,教师不读书,图书馆长不读书,又怎能让学生去好好读书。
这些现象与问题的深层原因,必须深刻剖析和反思,才能改革与创新,重构图书馆和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1.图书配备的问题分析
中小学的图书,是给学生阅读的。所有的图书,从本质上讲是学生的精神营养品,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阅读长知识、开视野、长智慧,让书与心灵交流,让书与学生对话。但是,图书的配备,却往往不是以这个为前提。
(1)为达标而配,不是为学生而配
不知何年何月,形成了一个普世的标准——中小学图书配备生均达多少册。这个标准写进了各级各类行政性的几乎所有的考核、评估标准中,如“普九”“基本现代化”“基本均衡发展示范区”等。
于是乎,问题就一直如影随形成为一个毒瘤。为了达标,只求图书的数量,不求质量。催生了一批编书者,一套丛书五十本至上百本,生编乱造者一年编几十部,再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滥竽充数到学校。而那些优质的图书,那些学者专家苦心几十年的专著,一本一本的,却因为“贵”而进不了学校。这也导致那些专业的学者、专家不如那些骗子编著者有钱,知识与图书在此被异化了。
于是乎,一个现实问题产生了。政府的领导或相关部门说,学校的图书已经达到了“一类”“二类”或“现代化标准”了,你还要再买什么书?从制定的标准上来说,政府的领导没有错,你已经达标了,当然就不必再添置了。这就导致许多的学校多年不见一本新书进校门。仿佛图书就是学校的媳妇,只能一夫一妻,一辈子只能娶一次。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陈腐的理论与思想呢?
在那没有书的年代里,我们渴望多一点书,如同一个穷人,渴望家里有点财产。同时,因为那个年代里,没有那些生编乱造的“编书者”和被编出的套书,书都是比较有“质地”的。
还因为如果没有标准,则财政给钱就成了问题。给个标准就好要钱,找个借口才能办事,却不知埋下祸根。因为庸人不讲科学的发展机制,只找眼前办事或做事的理由。
再者就是没有想想,图书是与时代共进步的,知识与思想是年年更新的,恰如粮食,陈粮是必备的,新粮是必须的。更有中小学生是一茬一茬进校出校的,今天的学生不能只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更要创造今天的人生。
达标了,却因陈粮太多而吃不了,或因不好吃而吃不下、不愿吃,想吃新粮却很少甚至没有。谁愿意浪费青春与生命去读那些垃圾。
虽然,这不是绝对,却是普遍的现实。
(2)因政策而采购,不因质量采购
因为达标的政策,也因政府采购的法规,不少地方的图书采购工作,成为了图书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达标,求的是数量;政府采购,强调的是低价与程序。唯独难见质量与服务。
正为如此,书商成为了图书采购供应的主体。而书商供应图书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低价谋求中标。前些年,有的地方图书折扣最高达到3.5折左右,可想而知,与废纸的价格差不多了。二是以数量取胜。为了满足达标的需求,以保证评估验收的需要,套书、陈旧书与生编乱造的书比比皆是。三是利用采购政策的漏洞绑架采购人。因为是集中打包的公开招标采购,都不可避免的有一个到货率的问题,书商会充分的利用这个政策,采用不平衡报价法,等到供货时,合理合法的再把优质的图书排除在外。再加上采购验收没有规范,甚至图书到了学校3个月都不拆封,等到拆封编目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钱款已付,责任难追究,问题已成,只能大骂政府采购。
图书采购的模式机械的死守招标程序,造成了图书质量最大的制约瓶颈。政策法规本意是好的,但在只会生搬硬套者的机械人手里,却成了残害自己的紧箍咒。
2.图书管理的问题分析
图书是给学生的读的,大道至简的道理在现实中,从专家到校长,再到图书管理员,却并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你只要看看图书管理的那些制度、评价与评估标准,就知道没有人心中有学生,也没有人心中有图书。
(1)视图书为资产,不视图书为资源
所有的管理规章制度与管理思想,都是基于一个理念:图书是学校的资产。所以,损坏了追责,弄丢了要赔偿。而从来不想想,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使用与损坏的过程。
一本图书如果不被人读,其实就是一堆废纸,一点价值都没有。没有价值的东西为何要管的如此严紧与如此的苛刻。
一本图书只要有一个人读过了,其价值就充分的体现了,应是百分之百的效益。难道有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读同一本书,这本书才充分的体现出其价值吗。除了国家的必修教材,恐怕不可能有一本书,能让所有在校的学生喜爱。但教材是学生自己买的。
如此看来,一本书如果在被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无论是有意无意的损坏了,还是搞丢了,这本书都应该值得庆幸,这就如同没有被宠幸过的白头宫女才是最悲催的反例。而如果因为这本书影响了这个读书人,哪怕一点点影响只有一句话被他思考或记住了,那么这本书的价值都是非凡的。
教育与引导是必须的,但追责与赔罚,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学生,都是与学校藏书的本义相违的。何况一本书有千百个复制品,而一个学生却是独一无二的。学校藏书的本意是为学生提免费共享的资源,信任、教育与引导学生,并且促进他们的阅读,把书当作是一种资源,而不是财产,才是图书馆建设的本质与价值所在。
学校还承受得起几本图书的损失。何况几年后,说不定就因为折旧或是淘汰剔旧,这本书就成了垃圾了。
(2)把流通当宝,视阅读为草
有一个考核与评价指标,叫“流通率”。它成了所有考核评估标准里的核心指标,也成了“专家”与“领导”考核、评价与评估学校图书工作的法宝。
于是,借书证与借书登记严格而规范,学生怕借书,管理人员怕登记的现象,为了验收、评估而做假的现象,流通率过了关之后,学生的阅读质量有没有提升的问题,大家都装着没有看见。
管理的目的是产生绩效,而不是为管理而管理。当下的学生,因为应试教学本身就没有时间读书,还要为了你的流通率,让烦琐的借阅手续横隔在中间。从另一个层面讲,当今是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已经泛滥到难以鉴别的程度,不读书怕读书是主流,管理如果是为了管书,而不是为了促进阅读,这个的管理设计已经成了书香校园建设的“枷锁”。
(3)不读书的管图书馆,读书的人被不读书的管
图书馆本是学校的文化灵魂所在和资源中心,应是爱学问的与好读书的人的咖啡馆。但现实恰恰相反,大部分的学校,那些没有文化、没有品味的和不能教书的老、弱、病、残,或因为无能力了,或因为有关系了,他们成了学校图书馆的主人。
经常看到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把图书馆当作等老等退的场馆,他们没有童心,没有爱心,更没有读书的心。一个屋的主人是一个不读书的人,如何能有一张笑脸迎来送往读书人。
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编制,没有晋升通道,这样的体制不解决,优秀的人不能成为图书馆的主人,如何能梦想书香校园建设成为现实。
3.图书馆装备的问题分析
古人有诗云:红袖添香夜读书。想来这样的读书环境充满浪漫与诗意,那是古代文人的理想更兼才子佳人的风情。现代社会的读书,是普及化的与大众化的,也是随意的与率性的。
(1)图书馆装备要么太专业,要么太垃圾
许多富学校的图书馆太专业化,不识学校与社会的差异。许多穷学校的图书馆太垃圾,只不过是堆放几本破书而已。
许多的学校图书馆,学社会上的或是大学里的方式,建一幢专门的楼,搞一个专业化的图书馆再养一群专业的管理人员。它远离学生,远离课堂。
图书馆一般分为二大部分,一是藏书室,二是阅览室。藏书室阴暗昏霉,藏书室将图书分类收藏在书架上,阅览室提供阅读的桌椅与空间。藏书室严格的将图书分类编目上架,用的是“中图法”,专业的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图书情报人员似的。每一本图书还要用“条码”监管。
学生要去借阅本书,得走上一段路。要去藏书室找本书,必须专业的受人尊敬。而事实上,大多数学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都不专业。又何以引导学生。
(2)程式化的借阅管理与阅读环境,不懂学生的心
阅览室不顾学生的年龄差异与读书的心理,硬梆梆的通用桌椅,让所有的学生只能以一种方式阅读。
读书本是件快乐与率性的事,有空便掏出书来,或席地、或躺椅、或靠墙,只要有时间与空闲,读多读少总是快乐与享受。无需正襟危坐,更无需红袖添香。读书的本质是个人的率性与追求。为什么一定要到阅览室与图书馆才能读书呢。当然,图书馆阅览室的环境,如与图书馆才能读书呢。当然,图书馆阅览室的环境,如与图书馆才能读书呢。当然,图书馆阅览室的环境,如与图书馆才能读书呢。当然,图书馆阅览室的环境,如果好的能符合阅读者的需要,如优雅的咖啡馆,或阅读者切实需要去图书馆阅览室,又另当别论。
问题是我们的中小学生,用来阅读的时间是碎片化的,个人的爱好是千差万别的,坐在课堂里是很累的。好不容易有时间去图书馆阅览室,还要奔上很远的距离到图书馆阅览室,还要接受许多的条条框框管理。
问题是我们的一生并不要太专业的图书分类,绝大多数普通读者知道文史、科技、理工科就足以一生受用了。
问题是许多的书并不需要精读,翻一翻有个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扔了。只有那些经典和名著,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读。借阅来的书,不必天天读,信手翻阅泛读一下,手倦抛书午梦长也是阅读的一种快乐。与图书馆才能读书呢。当然,图书馆阅览室的环境,如果好的能符合阅读者的需要,如优雅的咖啡馆,或阅读果好的能符合阅读者的需要,如优雅的咖啡馆,或阅读
何谓书香校园?
古人有对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倘若一人有如此境界,当堪称为社会精英。反过来,若一学校有如此氛围与环境,全校学生有如此精气神,则当为“书香校园”之模范了。
建设书香校园,就是创设读书环境与氛围,引领学生阅读、学会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读书的习惯,培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气、神。
阅读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赋,人人皆有阅读的兴趣,这是人类进化的成果。但是,无论是天赋还是兴趣,如果学校与家庭不能顺应儿童的天性加以引导和养成,如果学校与家庭不能顺应儿童的天性加以引导和养成,则会如方仲永一样,很快就会丧失其兴趣与天赋。事实上,正是后天的扼杀,使大多数的人失去了先天的天赋与兴趣。
书香校园建设应从三个方面构建:装备、管理和阅读。装备,就是提供书香校园建设的硬件条件与环境和配备好图书;管理,就是构建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创新机制;阅读,就是引领和推动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养成阅读的习惯。
装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阅读是核心与目的。
(1)书香校园装备
要实现书香校园建设的目标,首先是构建书香校园装备的新模式,即图书馆装备要用书香校园的思想为指导,构建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和时代背景特色的书香校园的环境条件。
理念
书香校园装备的理念可用二句话概况:校园处处有图书,校园处处可读书;学校年年有新书,学生天天好读书。
书,本是给学生读的,所以,就要便捷的取阅借阅。读书,应该是快乐的、率性的,所以,随处可以读书,不必正襟危坐。校园处处有图书,校园处处可读书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上,就是图书馆装备的“泛校园化”,即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图书馆。而图书馆藏书室里的书,除了典藏书外,均可开放的流通到校园各个角落。一年是读不了几本书的,因此,不必藏书生均达那么高的标准,只要年年有一定量的新书丰富藏书就可以了。经典藏书形成基本书库,一般性读物与新名著不断丰富总藏书量。形成一个科学的图书配备投入机制,正是书香校园建设的源泉。
标准
作为装备应建立相应的标准,以指导实践。考虑到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阅读或移动阅读将逐步渗透进校园。所以,书香校园装备的标准应从如下角度构建:
栏中有★标记的,是必须要装备的内容,但每一个装备项目的数量,取决于地域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水平。如南京的图书配备标准是基本均衡标准为年度生均新增图书0.5册,书香校园标准为年度生均新增1册。
实践
①图书配备
图书的配备核心环节是三个问题,一是配多少书,二是配什么书,三是怎么配书。
配多少书是个标准与投入机制问题。图书配备应该分二个标准:一是基本藏书,含经典藏书与一般性图书;基本藏书不要太多,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不相同。现实是小学生有时间读书,高中生没有时间读书,但高中生对典藏图书需求高,小学生对一般性读物需求大。如何定义数量与比例,各地可自定义。二是年度新增图书,按生均年度增长册数定义,合理而科学。从现实考察,年度生均增长1册,足够学生阅读的了。但这生均1册是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就是配什么书的问题了。
配什么书是图书的质量管理问题。图书的质量既取决于出版,又取决于学生的需求。质量应从三个维度定义,一是从出版角度看质量。近二年内的、正规出版社的、有著作权的。尽量减少那些生编乱著的书。二是从中小学生的需求看质量。高中、初中、小学阅读的需求不一样,选择适合的才是有质量的。三是从图书分类及分类比例上看质量。无论是藏书还是服务学生,充分考虑到不同读者的爱好和学校内涵与特色发展的需要,把握图书分类及比例。当前,有专业部门或是专业委员会出台年度图书目录,但这个目录不能照搬照抄,而只能作为指导与参考。选书的权利应留给学校。
怎么配书是图书的采购方法问题。很明显,以达标为要求的集中打包公开招标采购,由书商来供应图书的模式,是值得思考的。这里的书商是指那些没有门店的批发商,而如新华书店这样有大量门店的图书企业,则在所谓的书商之外。我们的做法是将图书采购分二类,一类是选配图书。采购有门店的图书企业,通过确立价格折扣、服务要求,采购图书企业。学校可自主到中标图书企业自选图书,统一结算书款。二是必配图书。即由专业部门或图书指导专业委员会出台年度图书目录,学校自主选择目录,然后公开招标采购。此时的公开招标采购要规避二个问题,一是到书率必须百分之百,图书品质信息不容打折扣;二是服务条款必须清晰,供书、编目、上架或上平台等服务严格到位。图书的书目定了、出版信息唯一了,那么,就是价格与服务的竞争了。图书本身的质量问题应该是不会有的。只要严格按招标文件文件与合同履约,什么样的图书供应商都无关紧要了。
②图书馆装备
图书馆装备,是指服务阅读的环境条件与设备设施等硬件与技术的配备。
中小学的图书馆装备,一定要区别于社会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因为它服务的对象是本校的学生,基本是一个封闭的服务环境。因此,从促进学生阅读和降低管理的难度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装备要满足以下要求:
(a)地址选择
应在学校的中心位置,不同班级的学生到达图书馆的时间与路程应是最短的。不可在最高层楼上,不可在偏远的地方。
(b)装备目标
图书馆应是学校的文化中心与资源中心,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因此,中小学的图书馆应是多功能的,不能仅仅就是藏书与借阅一项功能。如与校史馆融为一体,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能开展小型的学校文化交流活动,能开展小型的读书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等。真正体现出学校文化灵魂的特质。
图书馆要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班级教室、公共环境空间中,建立起图书阅读亭台,如读书吧、读书亭等,使图书馆泛校园化,使班级教室、校园公共空间成为图书馆的神经末梢。形成校园处处有图书、处处可读书的环境条件。
(c)装备形式
图书馆藏阅一体化
图书馆的藏书室与阅览室应融为一体,不分你我。虽有藏书柜与架,也有典藏图书,图书也要编目分类。但开架自由取阅、借阅,应是主体形式。除了经典藏书,原则上不要登记借阅。在阅览室里阅读随取随读,随手回归原位。如果乱了,管理员事后整理一下即可。初中与小学,更应如此。
图书馆泛校园化
图书馆应延伸到校园每一处公共空间与班级,使校园成为一个大的图书馆,即泛校园化图书馆。这是促进书香校园建设的有效平台,也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特色内涵。
一是每个班级装备有图书角。在每一个班级配备一组有班级文化特色的图书柜,能容纳100本以上的图书和部分期刊。通过大流通方式定期更换图书,让学生能信手取阅和借阅。
二是在校园的公共空间环境中,装备图书亭台、书吧之类的开放式微型图书馆,有校园文化形态、能放书与期刊,有阅读座位等,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与风景,成为学生课余读书与交流的平台,实现校园处处有图书、处处可读书的装备目标。
三是网络阅读装备融入有图书的空间。除了传统纸质图书馆的装备外,有条件的应装备数字阅读系统。室内的图书馆中有电子阅览室,室外的开放式图书亭台有数字阅读终端,班级上有网络阅读计算机,形成全校的数字化阅读平台 ,与传统纸质阅读环境条件融为一体,使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辉映。
创新网络数字阅读平台
听书、听音乐与看多媒体视频,也是中小学生阅读的时代模式。在泛校园图书馆装备中,融入最新的网络数字阅读系统与终端,使学生在课余之时,能听听音乐、鉴赏美术与书法作品、看看多媒体的学习资源和在线课堂,这是对网络与数字原居民的尊重,也是信息化时代阅读的必修课。
(2)书香校园管理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如何管理图书,这也是书香校园建设的核心内涵。管理的目的是产生绩效,不是为了保护好图书。有什么样的管理思维与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绩效结果。
①理念
图书的管理理念应以促进阅读为目的,不以资产保护为目的。因此,书香校园的图书管理工作理念,可概括为:简分类,大流通,借还自由,取阅方便。
简分类。中小学的图书分类只要一个粗线条的文、理、艺体等即可。因为这无论是对于学校的资产而言,还是对图书管理员的专业水平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都不需要那么专业化分类。
大流通。就是把一般性读物与非经典藏书,以班级和公共阅读空间(室外阅读亭台书吧)为单位,一次性流通百本以上图书。流通的统计就是每周或每月流通到班级、公共阅读空间的数量,和个人借阅图书的总和。
借还自由。除了藏书室中的典藏图书需要登记外,其他的图书任由学生借拿,信任学生,随时随地归还。
取阅方便。无论是在室内的图书馆阅览室内还是室外、班级的阅览室,随取随阅,率性而读。
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只要制定大流通的周期,到时更换。如发现有丢失现象,则通告一下,如发现损坏,则仔细分析。如图书是被阅读破损的,无关瘙痒;如有图书上被学生加批注和画写,则该图书要收藏。允许一年有5%左右的图书损坏率,不追究师生的责任,更不惩罚学生。
至于数字阅读,则由平台自动统计相关数据,不在此分析。
②标准
图书管理的理念实施转变从以资产管理为目的转变为以促进阅读为目的,对于管理员或学校的图书工作来说,其绩效考核的方法就要重要定位与制定。
图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资源,不使用就没有一点价值。图书是为学生买的,不充分的给学生阅读与共享,就一钱不值。因此,图书管理考核的标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必要的修正。
大流通量:在同一个时段里,图书在班级、室外阅览室一次性流通的总数量,称为单次大流通量。乘以一年大流通的次数,就是年度大流通量。它反映了有多少本图书可以给学生随意取阅与借阅,反映了图书管理的开放性程度。
大流通率:大流通量占全校图书的比率,称为大流通率。它是图书漂流在藏书室外的比例。同样分为单次流通率和年度流通率。它反映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和图书管理的开放性。
损坏率:图书因在班级、藏书室外流通和开放日管理,自然有可能会损坏图书。应规定允许有一定的损坏率,比如5%左右,甚至更多。
不赔偿:无论是谁损坏的图书,一律不要学生赔偿和给学生惩处。重要的是在全校开展阅读与爱护图书的教育引导,而对个体的具体问题,则应具体分析与具体教育引导。
馆长制:图书馆应建立馆长负责制度的管理体系。馆长应是学校的文化人或名教师,是一个爱读书、有文化、威望高、德行好的人。可以是兼职,也可是以专职。馆长是图书馆和书香校园建设的灵魂人物,没有一个好的图书馆长,书香校园缺乏核心凝聚力。管理员只做服务工作,但馆长是思想引领、创意策划、阅读推动和有效管理的发动机。
重服务:图书馆馆长与管理员的工作是服务,通过服务促进阅读。服务的内容第一是建立机制,把图书有效和有序的流通到班级、室外阅览室等地。服务的第二内容是推荐新书引导阅读,这里的新书不一定是新买的书,而是内容适合学生发展的、具备一定时令的和助力课堂教学的。第三是构建“读书、新知、生活”的公共空间环境,推进学校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通过发动师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使整个校园的每一个读书空间,有一种书香弥漫的气氛。
③实践
图书管理工作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关键。图书馆工作,实质是学校一项基础性的、也是综合性的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工作,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应试成绩,均有基础性和持续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列为与教学管理同等重要的管理内容。实践证明,书香校园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抓好以下三件事。
首先是提高认识。学校要破除图书馆工作是学校的副业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管理工作,除了在推动学生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上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促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性的阅读能力提升,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是厚基础的和强能力的可持续动力性作用。
其次是配好馆长。馆长应是有文化、爱读书、有品味、德行好的名教师担任,才能与图书馆这个学校的文化灵魂相称。而不是教学不要的人,更不是养老的人。给予馆长就有的地位与荣誉,要求图书馆工作有明确的目标与考核内涵,是找到好馆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是机制建设。有了认识水平,有了好馆长之后,剩下的就是管理机制建设与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要象教学管理那样,建立良好的制度与政策,构建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使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有制度的保障和有机制的推动力。
(3)书香校园阅读
阅读,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内涵。但这里所说的阅读,一是学生的阅读行为,二是指师生的阅读活动。阅读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和养成阅读习惯。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虽然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不是天生就具备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校的最重要目标。书香校园建设,就是要通过引导、推动学生日常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香校园的阅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管理为手段,推动学生充分的阅读;二是以引导为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三是以育人为要求,把阅读能力培养与所有学科的教学深度融合起来。
以管理为手段,推动学生的阅读,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职责履行、绩效考核和机制创新等方面。学校应建立以馆长为核心的图书馆工作机制,创造性的服务学生的阅读。
以引导为方法,开展读书活动,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引领、促进学生和教师的阅读。如读书节活动,作家、专家与大师进校园开展阅读对话与交流活动等。
以育人为要求,让学科阅读成为常态。阅读不是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事,阅读也不仅是语文课的事,而是每一个学科的事,包括艺术、体育都应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求,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当下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把阅读与学科教学隔离开来,除了语文课对学生有阅读要求外,其他学科均缺乏阅读的实践。这种把阅读视为一个独立于学科学习之外的行为的认识,是忘却教育教学本质与规律的愚蠢行为。只有当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学科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书香校园才真正的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