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2015-11-25王树东张萍萍
文 王树东 张萍萍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文 王树东 张萍萍
多媒体的可控性、交互性、集成性三大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创设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通过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图形、图像、文本、声音进行处理和编辑,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重组,将细微的史料宏观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错综复杂关系简约化,多角度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向学生传达各种信息,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实现最大化。多媒体这一新型技术手段,以其强大的功能,使历史课堂发生了三大明显转变:一是课堂结构由单项变得多元、教学由线性变得立体;二是“教”与“学”的方法被极大地激活,师生的课堂行为更具个性化;三是课堂训练由机械变得灵活多样,师生的思维由封闭变得开放。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可将图形、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制作成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以及微视频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编辑再现或模拟历史场景,让教材内容由平面、呆板、枯燥变得立体、鲜活、生动。这样一来,课堂充满情趣,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是传统教学不可企及的。例如,在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相关章节时,教材所提供的文字表述无法反映当时的历史盛况,教师的口头描述也不能弥补教材平面描述的不足,采用多媒体技术(现场视频场景、影视资料、图文编配、动画等形式),可以全方位再现当天15:00~21:00天安门广场、城楼、群众游行路线等各方位的场景,包括毛泽东主席具有历史标志意义的庄严宣布、群众响彻天地的欢呼,尤其可以生动地再现每个人在游行时所表现出的发自内心的喜悦、幸福、自豪之情。这种极富感染力的情境再现,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的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品味历史,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营造氛围、烘托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例如,在进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相关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图文呈现或影视资料节选的形式,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国穷民弱”的悲惨程度以及西方列强蚕食鲸吞的累累罪行,引发学生思考。在学习结束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配合歌曲MV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富民强的画面,师生高声伴唱,唱出心中的激愤、唱出振兴中华的豪情,同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迅速提升。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知识具有“一过性”特点,与现实和学生的思维距离较大。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历史塑造出有价值的形象,让学生进行直接的感知和理解。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纸”出现的历史进程:石头→青铜→竹简→丝帛→纸张,“纸”对人类社会文明推动的作用,设计成PowerPoint(或Flash或微视频)课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对不同时期的纸张、文化发展状况有较为形象的了解。这是传统教学简单利用零散实物、仿制品、图片展开教学所不能企及的效果。
此外,多媒体技术不单能以静态展示的形式呈现画面,还能以动态的手法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例如,在讲授“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古丝绸之路”等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他们行进的路线、行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动画的形式(也可借助影视资料)进行动态演示,使呆板、枯燥的认知记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究,从而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使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育装备可以储存众多繁复的数据信息,同时具备极强的兼容性,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传递文本、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简便快捷的执行多项任务指令,快速地从不同角度单向或多向刺激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通过多渠道传递信息,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有的软件还可对课堂活动进行全程录制、回放,为学生温故知新提供支持。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感知度、分辨率、吸收率,优化理解、记忆效果,促进学生由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化,大幅提升课堂效率。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将事先设计、编辑好的练习或讲评内容“瞬间”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自主练习和探究;对学生课堂练习的结果,可以利用实物展台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评价。不仅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还能让学生通过教师在实物展台上的点评,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此外,多媒体的二维画面技术极大地便利了结构型板书的设计与呈现。这种技术让教师可以突破黑板板面大小的制约、节省手写板书的时间,使板书变得更加优美、富于逻辑性,尤其便于师生共同勾画思维导图,让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和关联性得到清晰地展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时间脉络。
尽管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其功能极其强大,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其在课堂上的辅助地位。我们借助它所开展的一切活动,必须服从于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终极目标。从实用性出发、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好它的辅助功能,我们的课堂才能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王树东,硕士,中教一级。张萍萍,本科,中教一级。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25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