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我国黏虫发生特点分析

2015-11-25姜玉英

植物保护 2015年3期
关键词:虫量黏虫植物保护

刘 杰, 姜玉英, 曾 娟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调查研究Investigations

2013年我国黏虫发生特点分析

刘 杰*, 姜玉英, 曾 娟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2013年黏虫维持了2012年以来的重发态势。二代黏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局部、江南局部、西南地区普遍发生,多种作物受害严重,总体发生程度重于2012年同期,山西、河北等局部地区大发生。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局部等地偏重发生,虽然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整体上不如2012年严重,但是仍显著重于常年,并且在辽宁、山西、山东的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分析提出,监测防控及时到位、关键时期气象条件不利,是2013年三代黏虫发生程度轻于2012年的主要原因。

黏虫; 发生特点; 分析

黏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是禾谷类作物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由于其幼虫食性广、食量大,大发生时会造成作物产量的严重损失[1-4]。20世纪60 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多个单位通过标记-回捕试验开展了对黏虫迁飞特性和迁飞途径的研究[5],我国黏虫南北周年往返迁飞的基本规律到80年代中期已基本摸清[6-7],但这种基本规律只是黏虫迁飞的一种概念化模式,距能够精确预测黏虫大发生的地点和程度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对三代黏虫间歇性暴发机制更是知之甚少[8]。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南方越冬虫源区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明显减小,越冬区黏虫的种群密度快速下降,黏虫大范围发生造成严重损失的情况得到缓解。但同时,黏虫研究项目也相应减少,调查研究和监测预警重视程度都不如以前,致使某些地方碰到2012年三代黏虫暴发的情形时,猝不及防。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破解黏虫预警难题,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手段,通过地面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和垂直昆虫雷达来实时监测虫源基数,并结合气象条件、降雨气流情况和轨迹分析,在黏虫虫源性质、成灾机制[9-12]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监测预警研究室根据各方面条件综合分析,准确预测了在2012年三代黏虫暴发后、四代黏虫不会继续大范围为害农作物[11,13]。继2012年大发生后,2013年黏虫在代次间和地区间发生情况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因此,及时总结年度间发生特点,梳理虫源基数、气候条件等影响因素,对阐明成灾机制、发生规律、指导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成虫发生特点

1.1 越冬代见蛾早、蛾量大、卵量高

2013年越冬代成虫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始见期,安徽、湖北、河南、江苏分别为2月10日、2月22日、2月26日和3月6日,较常年提前5~10 d。全代单灯累计诱蛾量,河南偃师为1713头,安徽阜南、颍东、颍上、金安分别为542、416、306、91头,湖北宜城、枣阳分别为185、166头,以上各点近年同期多为零星见蛾。谷草把累计诱卵量,上海平均为512.3块、最高1 170块,为2003年以来最高值;安徽金安、颍东、阜南、颍上分别为470、310、220、20块;江苏如东、泰兴、通州分别为327、315、275块,其他大部地区为30~60块;浙江嘉兴、海盐分别为149、40块,以上各省卵块诱集量均高于常年或前几年同期值。

1.2 一代蛾量大、峰日明显

一代黏虫于5月底北方多个省份始见一代成虫,5月底至6中旬,黄淮、华北和东北地区多个监测点出现灯下明显蛾峰(见表1),一代黏虫累计诱蛾量明显大于常年同期,部分地区还高于2012年诱蛾量(见表2)。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雷达点高空探照灯诱蛾量大、蛾峰明显,山东长岛5月28日至5月30日单日蛾量均在千头以上;河北栾城6月4日虫量突增,6月6日和6月8日虫量在万头以上;北京延庆6月6-9日单日蛾量均超过2万头,6月7日为8.7万头。

表1 2013年各地黏虫成虫发生情况1)

1) “*”为高空探照灯诱测虫量。

“*”indicates moth trapped by the high-altitude searchlight.

表2 2013年各地灯下一代黏虫累计诱蛾量1)

1) “*”为高空探照灯诱测虫量,“-”为缺测。

“*”indicates moth trapped by the high-altitude searchlight, “-”indicates data missing.

1.3 二代蛾量高、峰次多

2013年7月中旬之后,各地陆续进入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华北、东北、黄淮多地出现诱蛾高峰,蛾峰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到7月末、8月初仍有诱蛾高峰。7月份各地黑光灯二代成虫累计诱蛾量:河北定州、正定、安新、大名分别为400~2 000头;其他地区累计诱蛾150~350头。辽宁阜新、锦州、沈阳等地先后出现了50~200头不等的成虫高峰,最高单日成虫诱捕量超过200头(见表1);河南、山东、辽宁等地80~400头。杨树枝把(10个)累计诱蛾量较高的有:辽宁彰武975头、内蒙古开鲁777头、北京平谷123头,其他地区多为20~100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雷达点高空探照灯诱蛾情况:山东长岛7月17日出现日诱蛾量千头以上的突增,随后蛾量下降,至7月26日又突增至7 700头,随后几天维持数百头至千头以上,直至8月6日才降至百头以下;河北栾城7月12日蛾量突增至千头以上,维持4日后虫量降至几十头,7月26日又突增至300头以上,随后两日分别在900头和500头以上,7月28日始又降至百头以下;北京延庆7月13日蛾量突增至600头以上,7月19日超过2.1万头,次日下降,至7月27日又增至近800头。

2 幼虫发生特点

2.1 一代幼虫大部中等发生,局部虫量高

2013年一代黏虫幼虫在我国华北、江淮、西南、西北麦区大部中等程度发生,发生省份涉及山东、山西、安徽、河南、江苏、上海、湖北、湖南、云南、重庆、陕西等11个省(市),全国发生面积达90.6万hm2,比2012年增加19.6万hm2。麦田一代黏虫每平方米平均虫量在局部地区偏高,上海崇明、宝山19.5头,山西芮城14头,安徽金安、凤台、怀远分别为7.1、5.2、3.0头,江苏东台、江都分别为4.2、2.2头,河南固始3.2头。

2.2 二代幼虫发生区域范围广、面积大,虫口密度高、为害重

2013年二代黏虫幼虫在我国华北、东北、黄淮、西南、西北等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省份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广西、甘肃、宁夏、安徽、湖南、湖北等21个省(市、自治区),全国发生面积达513.2万hm2,比2012年增加1.7万hm2(见图1)。从发生省份和区域看,内蒙古、辽宁、河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发生面积大,发生面积比率,华北、东北、黄淮、西南和西北地区分别为40.9%、27.9%、21.1%、6.7%、2.6%。

图1 2012-2013年二代黏虫幼虫发生面积统计Fig.1 The occurrence area of the 2nd generation larvae of armyworm in 2012 and 2013

二代黏虫在谷子田、麦田、玉米田、水稻田、糜子田、甘蔗田易查到,部分地区牧草、高粱、烤烟、花生、蔬菜等也受害,且以杂草多、地势低洼、播种晚、苗小的地块受害较重。虫口密度以云南、重庆、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各省最高,其中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个别田块达21 500头,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玉米田百株虫量最高3 500头,柳州市个别甘蔗地百株最高虫量达3 200头,湖南省武冈市头堂乡单株虫量平均为26头,最多达40头;东北和华北等地虫口密度也较高,如山西省应县玉米田最高百株虫量为2 500头,河北省怀来玉米田最高百株虫量为1 200头。各地均有局部田块玉米、高粱叶片被吃光,只剩主脉和茎秆现象。2013年二代黏虫发生面积、区域分布情况见表3和图2。

2.3 三代幼虫高密度虫量田块多,虫龄不整齐,为害时间长

三代幼虫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川、云南、湖南等15个省(区、市)发生,发生面积253.8万hm2,发生最重的内蒙古和辽宁面积分别为84.5万、42.0万hm2,各省具体发生情况见表4。华北、东北和黄淮地区发生面积比率分别为51.8%、26.7%和18.3%,发生省份和区域比二代相对集中。

表3 2013年二代黏虫幼虫发生面积和发生区域

图2 2013年二、三代黏虫重发区域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2nd and 3rd generation larvae of armyworm in 2013

据各地田间调查,三代黏虫多地见高密度虫量点片(见图2)。其中,陕西、辽宁、山东、山西等省玉米田虫口密度最高,如陕西省华县和华阴县重发田块最高百株虫量达1 000头和4 500头;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个别田块达3 500头,葫芦岛市连山区团山村重发0.1万hm2,棒下叶片全被吃光,有的所有叶片被吃光仅剩光秆,玉米顶端穗部也都被咬食;辽宁省兴城市最高百株虫量为200~300头;山东省威海市局部禾本科杂草重的晚播春玉米田出现暴发地块,百株虫量达800~3 350头,将玉米吃成光秆;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盐湖、临猗、芮城和万荣等5县(市、区)有0.13万hm2玉米田百株虫量达1 000头及以上;天津市静海最高虫口密度为百株400~500头;河北省卢龙县有0.33 hm2百株虫量超过500头;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重发地块百株虫量200~300头。谷子田每平方米虫量:内蒙古科左中旗最高为450头,黑龙江最高为200头。

表4 2013年三代黏虫幼虫发生面积及分布区域

7月中下旬,华北、东北、黄淮多地二代成虫出现至少2个蛾峰,导致各地三代黏虫卵期不一致,进而导致幼虫龄期不整;加之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幼虫发育越快[7],因此各地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也导致幼虫发生速度的差异和龄期不整。如北京延庆高空测报灯7月19日出现了单灯21 254头的最高蛾量时,吉林、内蒙古已能查见卵块,河北、天津出现了低龄幼虫为害;8月上旬调查,东北和华北北部黏虫多在3龄以下,山西省运城市多为3~4龄,北京和河北等已经有5龄的幼虫。同一块作物田中,也发现虫、卵并存,低龄、高龄幼虫同时为害的情况,辽宁阜新和河北秦皇岛至8月14-15日田间仍可见2~6龄不等的虫态。虫龄发育不整齐、为害时间长增加了防治难度,需要主攻低龄幼虫的触杀类药剂与防大龄幼虫的胃毒类药剂同时施用才能奏效,且田间会出现防治一次后低龄幼虫或杂草上初孵幼虫持续转移造成再次为害的情况,导致田间需要重复多次施药。

3 讨论

3.1 监控工作及时到位有效遏制三代黏虫大范围暴发

2013年黏虫虫源基数巨大,一代黏虫成虫蛾量高于2012年,二代黏虫幼虫为害程度甚至重于严重暴发的2012年,且二代黏虫成虫种群数量较大。在三代黏虫暴发态势明显的情况下,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部办公厅和有关省农业厅(委员会)都第一时间发文部署黏虫防控工作,植物保护机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各地及时监测田间虫情动态、广泛宣传动员、组织有效防控措施。黏虫防控工作的时效性、预防性比2012年显著增强,扭转了各地2012年二代黏虫突发面对猝不及防的被动局面,有效控制了三代黏虫为害。

3.2 关键时期高温干旱不利于三代黏虫为害

黏虫的发生消长受降雨与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在具备一定规模虫源的基础上,气候因素对黏虫发生的影响常占主导地位。黏虫是典型的中温好湿型昆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2 ℃,当平均温度低于15 ℃或高于25 ℃时,成虫产卵明显减少,而在35 ℃时,任何湿度条件都不能产卵[7]。2013年二代黏虫幼虫发生严重、成虫种群数量较大,但三代幼虫为害程度不及2012年,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方大部发生区气象条件不适宜有关。

2013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黏虫产卵高峰期,东北、华北、西北大部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4 ℃;同时,除山西、河北南部、胶东半岛外,东北、华北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0%~80%,局部地区偏少80%~100%。8月上、中旬幼虫发生高峰期,除东北北部、河北大部降水偏多外,其他地区降水量比常年都明显偏少,且北方绝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偏高1~4 ℃。不适宜的湿度不仅影响成虫的产卵数量,而且会直接导致初孵幼虫存活率降低,导致在具备相似虫源规模(甚至更大)的前提下,三代黏虫发生为害程度不如2012年严重。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在分析和预测黏虫发生趋势时,虫源基数和气候因素两方面都必须充分考虑,缺少任何一方面的条件都不能导致黏虫的大发生[3-4,7]。

3.3 创新技术手段,提升黏虫监测水平

黏虫是一种季节性远距离迁飞的害虫,为了更好地掌握成虫迁飞动态,需要对其起飞迁出、过境、迁入降落各阶段的种群加强诱捕。而目前测报上使用的黑光灯范围小、诱蛾量有限,难以判断出黏虫的准确数量。为此,全国农技中心创新监测技术手段,在一些黏虫迁飞的可能通道上布置了一批高空测报灯(即高空探照灯)[14],以期能有效地诱集到夜间空中迁飞的黏虫并掌握其数量变化动态,结合地面虫情测报灯监测情况和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昆虫雷达回波数据,可以为黏虫大区联合监测和准确预报提供重要依据。黑龙江省植保人员发现,谷子是黏虫最喜欢产卵的作物,因此谷子田作为当地黏虫发生的警示田,应该优先调查;同时,由于低龄幼虫虫体小、不易目测到而出现漏查情况,还摸索出拍打震落查虫法,可以及时查到初孵幼虫,为早期防治提供了时间,可供各地推广使用。

[1] 李光博.粘虫的综合防治[M]∥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301-319.

[2] 翟保平.天敌伴迁与生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 2001,9(2):176-180.

[3] 张云慧, 张智, 姜玉英,等. 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原因初步分析[J].植物保护, 2012, 38(5):1-8.

[4] 曾娟,姜玉英,刘杰,等.2012年黏虫暴发特点分析与监测预警建议[J].植物保护,2013,39(2):117-121.

[5] 张孝羲,程遐年.中国迁飞昆虫研究进展[C]∥纪念六足学会创建八十周年、江苏省昆虫学会四十周年论文集粹. 2000.

[6] 李光博. 我国粘虫研究概况及主要进展[J].植物保护, 1993, 19(4):2-4.

[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M].第二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697-723.

[8] 潘蕾,翟保平.2002年我国华北三代粘虫大发生的虫源分析[J].生态学报,2002,29(11):6248-6256.

[9] 程登发,封洪强,吴孔明.扫描昆虫雷达与昆虫迁飞监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10]张智,张云慧,姜玉英,等.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12,55(7):849-859.

[11]张云慧,程登发. 突发性暴发性害虫监测预警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3,39(5):55-61.

[12]杨秀丽,陈林,程登发,等. 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空中昆虫监测的初步应用[J].植物保护,2008,30(2):31-36.

[13]全国农技推广网病虫测报网.三代黏虫成虫回迁明显 黄淮江淮警惕四代为害[EB/OL].http:∥cb.natesc.gov.cn/Html/2012_09_05/28092_151760_2012_09_05_280212.html.

[14]全国农技推广网病虫测报网.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开展高空测报灯监测迁飞性害虫试验工作的通知[EB/OL].http:∥cb.natesc.gov.cn/Html/2013_08_26/28092_52304_2013_08_26_297601.html.

[15]尹姣,薛银根,乔红波,等.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选择产卵场所的意义及颜色在定位中的作用[J].生态学报,2007, 27(6):2483-2489.

(责任编辑:王 音)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rmyworm in China in 2013

Liu Jie, Jiang Yuying, Zeng Juan

(National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re, Beijing 100125, China)

In 2013, 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of armyworm [Mythimnaseparata(Walker)] in China was consistently serious as that in 2012. The 2nd generation larvae of armyworm occurred in a large scale area of Northeast and North China, Huang-Huai River Valley,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west China, causing a variety of crops damaged. The overall situation is much more serious than the same generation in 2012, for example, it caused the most serious losses in some parts of Shanxi (Taiyuan) and Hebei provinces. The 3rd generation armyworm occurred in the Northeast and North China, and some places in Huang-Huai River Valley, with a relatively smaller scale and milder degree than that in 2012. Nonetheless, the occurrence of the 3rd generation was even significantly serious than that in normal years, which could be supported by heavy losses in some places of Liaoning, Shanxi (Taiyuan), Shandong provinces, etc. The main causes of milder occurrence of the 3rd generation in 2013, compared with 2012, were indicated as follows: the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was more effective, and the weather condition was not suitable for the critical development periods of the armyworm.

Mythimnaseparata;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2014-03-25

2014-04-0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GYHY201303026)

S 433.4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5.03.026

致 谢: 文中田间数据由各地植保站技术人员调查提供,高空探照灯诱测数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云慧副研究员和付晓伟博士提供,一并表示谢意。

* 通信作者 E-mail:cbliujie@agri.gov.cn

猜你喜欢

虫量黏虫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