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药剂对绿豆象的田间防效

2015-11-25刘振兴周桂梅

植物保护 2015年3期
关键词:氯虫辛硫磷小豆

刘振兴, 周桂梅, 陈 健

(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唐山 063001)



几种药剂对绿豆象的田间防效

刘振兴, 周桂梅, 陈 健

(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唐山 063001)

选用40%辛硫磷乳油、77.5%敌敌畏乳油、25%高氯·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药剂,通过浸种、浸种+喷雾、喷雾等不同的处理,筛选小豆田间绿豆象防治的最佳药剂及施用方法。结果表明,施用药剂均能促进小豆产量提高,并对绿豆象有不同防效;相同药剂不同的施用方法对绿豆象的防效不同,防治效果依次为浸种+喷雾>喷雾>浸种;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防治绿豆象的效果最好,防效达95.84%。

小豆; 绿豆象; 农药; 防效

绿豆象(CallosobruchuschinensisL.)属鞘翅目豆象科, 是一种世界性的豆类害虫[1],也是我国小豆(红小豆)(Vignaangularis)仓储及田间主要的害虫之一。被蛀的小豆种子丧失发芽能力,失去种子、食用和商品价值,造成严重损失。田间绿豆象成虫在嫩豆荚上产卵,幼虫穿过豆荚注入种子内部取食,并随绿豆收获被带入仓内进行为害,在豆象的一个生活周期内,其为害可造成约40%的产量损失,成虫羽化后引起第2 次侵染,再侵染为害更加严重,可在 3~4 个月内造成整仓绿豆被损[2]。如何有效防治豆象为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抗豆象研究是国内外小豆抗虫研究的主要工作[3],主要集中在抗绿豆象育种[4-6]、室内防治[7-8]和田间防治[2,9]三个方面。目前,生产上还没有抗豆象品种,化学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措施。笔者选用市场上常用的6种杀虫剂进行小豆田间绿豆象防治研究,筛选最佳药剂及施用方法,旨在为田间绿豆象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小豆品种

供试品种为‘唐红2009-73’。

1.2 供试药剂

参试药剂共6种: 40%辛硫磷乳油(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7.5%敌敌畏乳油(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高氯·马乳油(山东淄博农药有限公司)、20%甲氰菊酯乳油(中农住商(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于2012-2013年在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场进行。依据参试药剂的说明书配制试验剂量。试验设10个处理:(1)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2)77.5%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浸种;(3)25%高氯·马乳油500倍液浸种;(4)20%甲氰菊酯乳油500倍液喷雾;(5)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喷雾;(6)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7)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8)77.5%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9)25%高氯·马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10)对照(CK,清水喷雾)。所有种子清水浸泡6 h,吸胀后再用相应药剂浸种2 h。在始花期开始喷雾防治,喷药量50 kg/667 m2,第1次药后每隔7 d施药1次,共施3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行区,行长5 m,行距0.5 m,株距13 cm,3次重复。试验于6月26日播种,田间管理高于大田水平。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1.4.1 小豆农艺性状调查

小豆农艺性状调查参照程须珍等主编的《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0]进行考种调查、测产。数据处理取2年的平均值。

1.4.2 绿豆象为害情况调查

收获后从每个小区抽取500 g小豆,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中(温度30 ℃、湿度72%),放置15 d后,从每个样本中抽取100粒小豆,3次重复,调查受绿豆象为害数量。数据处理取2年的平均值。

虫害分级标准为:

1级:受害种子百分率<10%;3级:受害种子百分率10%~35%;5级:受害种子百分率36%~65%;7级:受害种子百分率66%~90%;9级:受害种子百分率>90%。

药效计算方法:

虫情指数=[∑(虫害分级级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虫情指数-处理区虫情指数)/对照区虫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绿豆象的防治效果

样品在温度30 ℃、湿度72%的环境下放置15 d后,调查小豆受绿豆象为害情况,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象的防治效果1)

1) 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显著。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 level.

各处理的虫害级别均为1级。不同药剂处理对小豆百粒受害数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由大到小的处理依次为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喷雾、25%高氯·马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77.5%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20%甲氰菊酯乳油500倍液喷雾、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喷雾、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25%高氯·马乳油500倍液浸种、77.5%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浸种、清水喷雾(CK)。百粒受害数、虫情指数的变异系数CV为82.25%,说明处理间对田间绿豆象的防控效果存在着较大差异。百粒受害数最大的是对照,平均为8.0粒;其次是77.5%敌敌畏乳油浸种,百粒受害数为4.0粒,最小的是40%辛硫磷乳油浸种+喷雾,百粒受害数仅为0.3粒。防效最好的是40%辛硫磷乳油浸种+喷雾,防效达到95.84%,其次为25%高氯·马复配制剂浸种+喷雾,防效为91.68%;防治效果最差的是77.5%敌敌畏乳油浸种,防效仅为50.06%。浸种+喷雾的防效在85%以上,喷雾的防效在70%以上,浸种的防效在70%以下。可见浸种+喷雾的防效最好,喷雾次之,仅浸种的效果最差。

经分析,防效与单株结荚数、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0.42,说明绿豆象田间防效提高,能促进红小豆单株结荚及产量,但差异不是很明显。

2.2 不同药剂及使用方法对小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小豆生长期间,调查各表现型性状,成熟后每小区取10株考种,以小区为单位单独收获,测产,结果列于表2。

由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小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变异程度由大到小的性状为单株结荚数、产量、株高、主茎分枝、百粒重、荚长、主茎节数、单荚粒数。不同药剂及不同使用方法对小豆的单株结荚数影响最大,变异系数达到了13.13%,其次是产量,变异系数为9.41%,对其他性状影响较小。因此,选用正确的药剂及使用方法能有效提高小豆的单株结荚数及产量。

不同药剂及施用方式对小豆产量性状的影响有所不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喷雾处理小豆植株,荚长、单荚粒数值最大;25%高氯·马复配制剂浸种处理的百粒重最大;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喷雾处理的产量最大;空白对照的单株结荚数、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及产量的值最小。可见,药剂浸种及喷施均能有效地促进小豆产量性状的形成,提高产量。

试验的每种药剂都有增产作用,但施用方式不同增产效果也不同。总体来说,浸种+喷雾效果最好,其次为喷雾,只浸种的效果相对较差。对各处理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小豆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次为40%辛硫磷乳油浸种+喷雾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喷雾,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绿豆象以幼虫、蛹、成虫在豆粒内越冬,春夏季成虫从豆粒内羽化出,在仓内继续产卵,或飞向田间产卵于嫩豆荚上。田间绿豆象也可随小豆的收获带入仓库发生危害。因此,要彻底防治绿豆象,应田间和仓储两方面综合防控。多年来,我国绿豆象的防治以仓储磷化铝熏蒸化学防治为主,往往防治不及时而防效甚微,且存在残留毒性的问题。经试验,田间药剂防治,不仅能有效防治绿豆象的侵害,还能提高小豆产量。因此,田间药剂防治是绿豆象综合防治的必要手段。

40%辛硫磷乳油浸种+喷雾,是防治田间绿豆象的最好办法。相同药剂不同的施用方法防治效果不同,浸种+喷雾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喷雾,只浸种的防效最差。可见,药剂喷雾是绿豆象田间防治不可缺少的措施。田间防治首先要掌握最佳防治时期。王进忠[8]指出,在北方3~5代绿豆象成虫为害最严重,此时正值小豆开花期。结合本研究结果,提出田间绿豆象防治建议:在播种前用40%辛硫磷乳油浸种,在小豆的始花期开始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雾,以后每隔 7 d 喷施1 次,连喷 3 次。为了避免绿豆象对药剂产生抗性,可与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轮换用药。

绿豆象的田间防效与小豆单株结荚数、产量呈正相关,说明控制田间绿豆象的发生能促进小豆结荚,提高产量。但是,小豆产量的提高是不是与绿豆象的减少有直接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小豆产量的提高也有可能与其他害虫如豆荚螟的减少有关。

[1] 程须珍,王素华,金达生,等.绿豆抗豆象遗传特性初步分析[M]∥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绿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冷廷瑞,金哲宇,杨付军,等.吉林省绿豆象防治技术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1):42-43.

[3] 陈新,崔晓艳,陈华涛,等.国内外小豆病虫害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1-3.

[4] Kashiwaba K,Tomooka N, Kaga A,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resist-ance to three bruchid species(Callosobruchusspp.,Coleoptera, Bruchidae)in cultivated rice bean(Vignaumbellata)[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03,39:207-213.

[5] Somta P,Kaga A,Tomooka N,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rspecificVignalinkage map betweenVignaumbellata(Thunb.) Ohwi and Ohashi andV.nakashimae(Ohwi)Ohwi & Ohashi and its use in analysis of bruchid resistance and comparative genomics [J].Plant Breeding,2006,125(1):77-84.

[6] 刘长友, 田静, 范保杰, 等. 豇豆属3种主要食用豆类的抗豆象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2): 2410-2417.

[7] 邓芸,王佛生,李元龙.绿豆象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试验研究[J].杂粮作物,2008,28(6):385-386.

[8] 王进忠,田慧敏,张民照,等.绿豆象生物学习性及室内药效测定[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4):25-28.

[9] 邢宝龙,冯高,郭新文,等.绿豆田间豆象防治药剂筛选[J].园艺与种苗,2012(6):6-8.

[10]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 音)

Control efficacy of several insecticides onCallosobruchuschinensisL.in the fields

Liu Zhenxing, Zhou Guimei, Chen Jian

(Tangs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bei 063001, China)

Field control efficacies of 40% phoxim EC, 77.5% dichlorvos EC, 25%beta-cypermethrin+malathion EC, 20% fenpropathrin EC, 40% chlorantraniliprole + thiamethoxam WG and 5% chloranthraniliprole SC onCallosobruchuschinensisL.were determined in adzuki bean by seed soaking, spraying, and soaking + spray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s of insecticides can improve yield of adzuki bean and have control efficacy onC.chinensis.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different by different application methods for the same insecticide.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ranked as: seed soaking + spraying > spraying > soaking seed. Control effect of seed soaking and spraying with 500 times 40% phoxim EC was the highest, with the efficacy of 95.84%.

adzuki bean;Callosobruchuschinensis; insecticide; control efficacy

2014-04-18

2014-07-25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9)

S 435.21

B

10.3969/j.issn.0529-1542.2015.03.043

联系方式 E-mail:luzhxing@sohu.com

猜你喜欢

氯虫辛硫磷小豆
国内辛硫磷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豆丁的探险之旅
家蚕中肠内对辛硫磷耐受性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氯虫苯甲酰胺对红火蚁的毒杀活性与行为影响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一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
为什么不买台相机
氧化钙对土壤中辛硫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