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 盼月亮
2015-11-25穆志谦
From the Editor 卷首语
满天星 盼月亮
中国经济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向的弯道上。从这里开始,中国经济将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由高速度转向高效益。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是:增量微显、存量渐减、降幅趋缓。在承认这个客观现实的情况下,面对诸多困难和复杂局面,稳定心态是最重要的。
作为赶超式新兴发展国家,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起飞,展现出后发优势,高速经济增长持续了35年之久。今天,当我们已穿越重化工业高潮期步入后工业时代之时,遵循社会工业化的历史轨迹对步速进行阶段性调整,也是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回顾近五年的实践,尽管经济增速逐年递减(2010~2014年分别是10.4%、9.3%、7.7%、7.7%和7.4%),但GDP的规模仍保持着递增态势(分别是40.15万亿元、47.31万亿元、51.94万亿元、56.88万亿元和63.65万亿元)。这足以说明,中国这片沃土,具有着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
速度回归。多年来,我们始终把防止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相关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有如下逻辑关系:增速超过9%,就会出现5%的通胀;增速超过10%(即两位数),伴随通胀还会产生资产(指楼市或股市)泡沫。而中国从1979年到2012年的平均经济增速是9.8%,少数年份达两位数(其中2007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14.8%)。这表明,现在由高速向中高速的调整是正常回归。未来中国只要保持6.56%的平均增长水平,就可以实现“翻一番”的预期目标。
潜力聚集。在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需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目前,随着“一带一路”,“沪港通”、“深港通”,沪闽粤津四个特殊经济试验区等的相继推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但是,新的动力还没有形成对传统动力的替代,供给与需求还没有形成在更高层次上的均衡。“满天的星星,企盼月亮”,新的增长点还需要形成新的业态,再聚集为增长极和增长带,即系统化和区域化。
预期可望。1978年至1998年,中国用了20年时间,从低收入水平进入下中等水平;1998年至2012年,又用了14年时间,从下中等水平进入上中等水平。按照目前中国人均收入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美国的21%,与日本1951年、韩国1977年和中国台湾地区1975年处于同等水平。经济学家进行的国际经验比较表明,达到这一水平后的二十年,日本(1951年-1971年)经济的平均增速是9.2%,韩国(1977年~1997年)是7.6%,中国台湾地区(1975~1995年)是8.3%。这三个经济体同属亚洲并同为出口导向型,与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情况相似,因此中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是可预见的。中国对内和谐,对外和平,就会如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