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设与生成,一种不可或缺的追求

2015-11-25朱峰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预设有效教学策略

朱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2

摘 要 我们带着几分憧憬几分喜悦的心情开始了体育新教材的实际操作中。通过一年一度的体育新课程培训、组织集体备课等方式促使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努力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积极引导教师在实践层面上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但是,在实践后的反思中发现,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还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需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能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课堂教学的有效,能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课堂教学的有效,能让课堂更具有实用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出发探讨了“传统体育(技能教学)”的内在价值,并从体育的预设与生成在各个层面上有机融合的几个方面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把握策略的一己之见。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新课程体育 有效教学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我们耳熟能详,然而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传统的体育教学与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有一些背道而驰,往往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角的位置,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学习、消极运动的状态之中。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扼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学生学习的成效低下。然而,当代提倡的创新体育教学,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却削弱了教师应有的主导地位,淡化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同样不能获取最大的体育教学效率。基于以上两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端,为了迎合当代倡导的有效教学主题,必须深入开展对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是整堂课中技能与情感能够双重体现的关键之处。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二、理论依据

在面对技能与情感的双重考验下,预设(教学设计)则凸显出其重要性。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因此它的发展植根于教学的设计实践领域。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也不是教学规律,而是如何使实际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预设需要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研究教学设计的整合性、动态性、生成性,使课堂教学从单一走向整合、从“呆板”走向“灵动”、从“接受”走向“建构”。

三、策略探究

(一)让预设和生成在学生的需求中有机融合

陶行知先生曾谆谆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理应坚守一种求真、务实和创新的探索姿态。要灵活地把握教学过程,打造有效课堂、优质课堂,以下几点值得大家注意:

现状分析:在新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成了学生的主要的导向性的学习方式。然而,原来的学生不会说,现在的学生课堂上热热闹闹,甚至根本静不下来。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怕自己回到传授者的角色,担心学生再有接受学习的嫌疑。因此,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讨论,于是,小组讨论常常有,只是没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大众喧哗,以名义上的“发现教学”、“探究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来代替从理念上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进行变革。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他们没有将真正“问题”以及“发现问题”作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的真实活动,因而,使“发现教学”、“研究性教学”蜕变成为一种既无“问题”也无“发现问题”的传统教学游戏,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这种假热闹的教学是一种无效至少也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我认为,真正的体育课堂应该是真实地经历过程、积极地交往互动的课堂。体育技术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过程、积极地交往互动显得更为重要。体育教学如果脱离了这些,仅为传授知识而教,亦或仅为了适应课改新理念而设计的“花架子”,也都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解决策略:利用课堂的错误资源,发挥错误价值,让生成成为一种可能。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错误”,它具有刺激、醒悟、陪衬、免疫的功能。利用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发挥错误的价值,将使课堂因差错而精彩。错误资源就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产生并能引起认知冲突的语言或动作,是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教者就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非但没有否定学生,而是通过巧妙点拨,扭转了学生的原有观念,将错就错,因“错”利导,反而生成了另一种做法。事实上这位同学不会做这个动作,他也只是碰巧扔好了。面对“差错”,老师则以自身特有的敏锐和机智,善待了学生的“差错”,课堂得已精彩生成,也让做错动作的同学很体面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从而使“错误”也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这样的精彩生成将会是一节课的亮点。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深陷在“预设”的巢臼里,统得过死,就会把学生引入幽深的峡谷,这显然有悖于使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而纯粹的“生成”也属空中楼阁,矫枉过正。因此,我们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更多地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真活力,让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地教学,如此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二)让预设和生成在师生、生本的对话中有机融合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垒球》这一课,当他耐心地给学生讲解转体和挥臂的连贯性时,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我上大班就懂了!”这位老师非常不悦,冷冷地对这位学生说:“多嘴,我们今天学的跟你学的不一样。”

分析:几乎每一位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时候,我们是抑制、是回避,还是该主动应对?事实上,这位学生是在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垒球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这可能是其父母教的,可能是学生平时经常注意的。教师忽略了这点,仍按部就班地写教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生哪有浓厚的兴趣?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别把学生都看成是一张白纸。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学生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课标》指出: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面对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认知基础下手,了解学生。(2)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3)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4)解决好三个“哪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

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在有些教师往往想当然,将成人的生活经验误认为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有必要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实践,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童心童趣。给学生留点空间,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给他们以展示的空间。

2.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特别注重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处理显得很粗糙,很不到位。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要超越教材,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对于现在的体育教师来说,教材成了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随心所欲。我们学校就是在借鉴老教材的基础上配合学校的自编教材,进行备课。课堂教学追求“挈领而顿,百皱皆顺”的境界,“领”在哪儿呢?“领”在教材中。制订与教材要求适切、落实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要准确、具体。所谓“准确”,就是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既不任意拔高要求,也不随意降低标准。总之,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全!

(三)让预设和生成在放与收中有机融合

所谓“放”,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所谓“收”,就是指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再生成,从而使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明确化、系统化。让预设和生成在放与收中有机融合,实现“放”与“收”的和谐统一。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评价更是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系统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体育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解决策略:

1.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3.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用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比较,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四、结语

总之,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胆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体现出充满成长的气息,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以成规,生而创新。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 试论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嘉善教研网.2004.12.

猜你喜欢

预设有效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Passage Four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