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5-11-25商汝松
商汝松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2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伴随着社会历史进程发展至今,融入了诸多的时代元素,但是在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断适应现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同时,还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为促进广西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就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城镇化建设相融合,以使广西民族体育文化适应性地保留下来,并促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城镇化 广西 传承 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属于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源自于各族人民的生活实践,在民族内部流传,除了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之外,还成为休闲活动充实人们闲暇的生活。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生产实践中积淀而形成,发挥着社会功能,即作为人们情感沟通的载体而存在[1]。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城镇化的冲击,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为了促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就要以城镇化视角审视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并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广西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一)城镇化建设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协同性
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致力于社会学研究,将城镇化纳入到社会学领域,并与人类学研究相结合。其研究成果已经逐渐地被用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中,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研究要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进行研究,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更为突出民族特色。从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要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就要在加快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凸显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使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中促进文化的形式展开[2]。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民族地区研究学者提出,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就要将城镇化与民族文化相协同,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广西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的民族工作中,要将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体现出来,就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指导方针,对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2007年,中国实施西部城镇化发展战略,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重要的战略对象。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将城镇化发展脚步迈入到西部民族地区,事实上就是要着力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在近些年来所存在的城镇化问题。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发展进入较快,且出于良性、持续、稳定地发展中,但是,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存在着不同步性[3]。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较快的自治区为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则相对较低,但近些年广西的城镇化进程稳步,具有赶超之势。
二、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点概述
在广西民族文化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社会所关注。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欢迎,并已经成为健身的重要形式。广西地区的民族体育形式多样,且多在音乐的配合下完成,一些体育运动还与舞蹈相融合,发挥着其休闲娱乐价值和观赏价值。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体现为活动形式多样,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已经被政府纳入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之中,这将有助于促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1.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当地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追溯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很多体育项目在宋代就已经盛行了。比如,广西传统的抛绣球活动,在宋代就已经开始盛行;而打铜鼓作为广西瑶族的体育活动,从宋代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祭祀的活动或者庆祝丰收的活动。其他的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体育活动形式,包括踩石轮、抢花炮等等,都是从宋代流传至今[4]。
2.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被赋予了文化内涵
广西地区人杰地灵,这里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与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存在相关联。如长鼓舞就被当地的居民赋予了传奇色彩,文化内涵孕育其中。追溯长鼓舞的由来,相信很多瑶族人民都会提起盘王,长鼓舞本是用于祭祀盘王的。当长鼓舞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之后,加之心理的体验,就会在精神上赋予长腰鼓以各种美的因素,使长鼓舞活动呈现出力量之美、节奏之美,在音乐的伴奏下,形成独特的具有区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代表
地域文化的特点在于文化的呈现更具有地域特色。广西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区域内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多年生产实践的结果,其中涵盖着民族个性特点、民族思想观念、民族道德伦理等等,伴随着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且以活动的形式将这些文化流传[5]。如苗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芦笙踩堂”。“芦笙踩堂”这个名称以当地的俗语解释,就是“听见芦笙响,脚板底发痒”,与当地的民族风情、族群生活密切相关。
广西少数民族有许多民间体育项目,项目形成与发展早期,许多民族以本民族内部的民间体育活动为主,很少能够看到几个民族共同参与到同一体育活动中。随着民族文化的融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重要的文化内容,逐渐走出本民族,成为被大众所喜爱的体育运动。如,抛绣球、跳竹竿、板鞋竞速等等,这些体育活动都成为了广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从体育活动形式来看,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同一体育项目展开形式也会有所不同[6]。比如,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就有舞狮,与北方的舞狮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证明地域文化所存在的差异,体育活动的内容更会根据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地域特色。
三、城镇化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城镇化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传承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几千年延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这种以传统为核心的区域文化传承是体育文化的社会历史性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是广西人民长期社会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健身方式,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特殊的体育历史文化形态,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以文化的形态存在,不仅实现了历史社会价值,更是形成了民族文化。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性的同时,也融入到现代体育文化之中,并以多种形式展开[7]。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广西传统体育不再局限于本地域的范围内,而是作为民族意识逐渐向全社会普及。体育文化社会普及的过程,也是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由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对于广西当地的少数民族而言,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是健身、娱乐的方式,而是一种精神文化形态[8]。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体育内在精神,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以体育艺术形式呈现,才能够使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广西原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文化生态已经逐渐被打破,亟待通过政府、社会、族群协同重构。
(二)城镇化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转型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广西地区的“城镇化”所导致的文化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广西民族地区本是半封闭的生活环境,当地的人们在这里长期生活,包括生存观念、价值观念都已经积淀为民族文化世代沿袭,传承至今。城镇化促进了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随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了改变,生活观念有所变化,生活习惯和休闲方式也不再保留传统的方式,而是跟随着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打破传统的局限,融入到体育经济化环境中。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异化的现象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带来挑战。经济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引发社会文化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而随着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文化中,原生态的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中融入了现代文化的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娱乐表演的形式出现,与旅游融为一体,使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出现了功能转型[9]。可见,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开发,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相结合,不仅可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环境,还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保留其原始的文化形态。
(三)城镇化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
目前正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西方文化渗入到中国文化环境中,以其强烈的文化冲击对民族文化造成了威胁。民族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而文化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要使文化传承并持续发展下去,就要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对立统一性。少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在文化的大范围内相互依存,才能够使文化创造性地发展下去[10]。广西民族体育文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已经被列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以对该文化遗产实施保护。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要在传承中求发展,就要适应现代的体育观念,改造体育形式,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载体,融入到广西区域经济与文化变革当中,以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施有效的保护,促进其持续稳定地发展。
四、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承下来,所延续至今的不仅是体育形式,更多的是体育文化历史。广西民族地区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出现了文化的转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在城镇化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下去,就要以保护求发展,将自身的社会文化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融入到广西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当中,利用各种资源环境实现广西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转型,以更好地对广西民族体育文化实施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烨,刘礼国.清水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探讨[J].体育科技.2012.33(2):28-31.
[2] 黄宗峰,韦丽春.城镇化进程中红水河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113-116.
[3] 刘冰洋.城镇化加速期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2):74,76.
[4] 卜宪琴,刘靖南,郭洪光.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定位和思路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32(3):39-41.
[5] 时传霞.城镇化加速期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3):38-42.
[6] 冯胜刚.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效传承路径的实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33(2):159-165.
[7] 汤立许,蔡仲林.近十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1):63-68.
[8] 宋海辉,宋海霞,熊曼丽.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J].体育世界(学术).2011(5):19-20.
[9] 罗俊伟.论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12(3):96-99.
[10] 许红霞.道家思想视阈下的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初探[J].山东体育科技.2010.32(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