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音乐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表现力

2015-11-25

电影评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豆蔻秦淮

王 雨

《金陵十三钗》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由倪妮、佟大为、Christian Charles Philip Bale联合主演,电影音乐是陈其钢操刀制作。电影以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让观众重新感受这段痛彻心扉的民族之殇。导演将镜头对准南京大屠杀时,在天主教堂避难的14位青楼女子,她们在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唱响了“商女也知亡国恨”的悲歌。此外,电影还刻画了女学生、牧师约翰、小杂役以及战斗到最后的中国军人等形象,是一曲高昂的人性赞歌。《金陵十三钗》中的音乐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让影片更具视觉冲击力。在电影中琵琶音乐悠悠响起,让人物命运更加多舛,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一、运用琵琶音乐强化主题

《金陵十三钗》中,琵琶音乐贯穿影片的各个环节,起到以小见大、逐步铺垫的作用。导演张艺谋运用第一人称刻画此故事:1937年在南京面临生灵涂炭的时刻,一支由李教官带领的十几人组成的教导队,在危机四伏中救出很多女学生,并将她们和路上偶遇的殡葬师约翰一起带入教堂。而此时,14名秦淮歌女也到这个教堂避难。她们推选玉墨为代表请求约翰以神父的身份带领她们离开南京。而教堂也并非如想像中那样安全,很快日本兵就进入这里,面对日本兵提出的让她们参加庆功宴的要求,所有人都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14位秦淮歌女、学生、殡葬师约翰、教堂杂役等人共同谱写、演绎出一幕幕人性赞歌。

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体现出重要的价值,音乐可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提高电影的视听效果,优秀电影音乐还具有能够推动剧情发展、强化主题的作用。[1]陈其钢将体现出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歌小调和充满天主教风格的音乐当作主要素材,将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和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巧妙的融合,既体现出中国韵味,也将西方宗教的神圣感彰显出来。在影片中,琵琶的旋律贯穿始终,渲染气氛并强化主题。

电影《金陵十三钗》剧照

《金陵十三钗》片头就出现了琵琶的镜头,琵琶的出现为后来故事的推进埋下伏笔。[2]几个青楼女子在战乱中乘坐马车开展逃亡,她们的心情沉重、表情紧张,即使琴弦被杂物刮断,抱琴者却毫无察觉。琴弦断裂的声音体现出无限的伤感和惶恐。此情节被一位学生看见,她疑惑、迷茫的眼神好象在寻求这些人的来历。一方面,琵琶代表这些人的身份是青楼女子,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和妓女间的情愫。

二、运用琵琶音乐营造气氛

(一)增强听觉效果以营造气氛

《金陵十三钗》中,陈其钢创作了包括主题音乐、主题歌、插曲在内的20多首音乐作品,将江南民间音乐改编成琵琶曲《秦淮景》,并在此曲中加入苏州评弹的演唱方式,以体现《秦淮景》曲中的柔软、缠绵的女子风情,此特点是电影艺术形象与音乐个性的重要特征。

电影开始时,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便是残酷的战争场面,勇敢的战士、惊慌的人们、爆炸的场景,让观影者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时传来女高音苍凉而幽怨的歌声,在满是硝烟的战场上慢慢飘散。战场硝烟和《秦淮景》乐曲同时出现,运用反衬的方式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也表示其他战场尽管没有硝烟,但曾经的浪漫、温柔也会变成旧日后庭花。运用于战场上的琵琶乐曲,既营造气氛也在听觉方面体现出战士大无谓的勇敢精神,进而让观众重新审视生命意义、人道主义和艺术审美。

当秦淮女人们踏着哀婉、绵长的琵琶声走入教堂时,此摇曳生姿的风情在战争背景下显得无奈又落魄。琵琶音乐意味着秦淮女人的优雅多情,也体现出她们对战争的恐惧与无可奈何。她们进入教堂后就居住在地窖里,她们玩耍、打牌、喝酒、抽烟。此环境中的琵琶音乐在刻画女人形象时,也营造出恰如其分的故事氛围。

(二)增强视觉效果以营造气氛

《金陵十三钗》电影中第二次出现《秦淮景》,是战士浦生受伤后躺在教堂的地下室中,当他清醒过来后,豆蔻用只剩下一根琴弦的琵琶给浦生弹奏曲子,浦生和豆蔻的对话在悠悠的乐曲声中更显得悲伤与苍凉,豆蔻想与浦生回到老家种田,但日寇的侵略让浦生失去了田地;豆蔻想做饭给浦生妈妈吃,可是他妈妈已经去世了,现实的生活与豆蔻的想象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当浦生说“我的家人全死光了”时,将这种悲伤的情绪推向高潮。炮声轰隆、战乱不断,无人知晓哪里才是可以生活的家?浦生也感觉特别迷惑。仍然是那首《秦淮景》,但曲调中增加了几分哀怨,仿佛在诉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音乐用非语义语言阐述着他们虽然没有沟通过但已经特别默契的亲情。此时琵琶音乐具有营造氛围的功能。当日本兵强暴女学生时,琵琶音乐响起,是女学生绝望的呐喊和对非人性虐待的抵抗。

将具有明显江南风格的《秦淮景》乐曲安排在战争片中,似乎有悖于电影整体情绪,然而,音乐以其独有的魅力按照电影情节进行延伸和推动,并对演奏情绪进行调整。《秦淮景》这首琵琶曲既可以衬托女性温柔妖娆的一面,也能深刻地体现出她们在孤独无望中的万念俱灰。恰到好处地运用琵琶音乐,可以提升视觉、听觉效果,进而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

三、运用琵琶音乐刻画人物

(一)刻画人物的情绪

《金陵十三钗》琵琶音乐《秦淮景》第三次出现时,是约翰在翠禧楼看到香兰与豆蔻的尸体,当他在殷红的血河中拾起豆蔻付出生命代价而得到的琵琶弦时,琵琶音乐缓缓响起,此音乐中增加愤恨的情绪。[3]当约翰将沾满鲜血的琴弦交给玉墨并告知他们香兰与豆蔻死亡的消息后,姐妹们泣不成声,此时柔和婉转的琴声中透露出无限的感伤、凄凉,而琴弦上的斑斑血迹出预示了这些青楼女子悲惨的命运。

《秦淮景》第四次响起时,是这些青楼女子要代替女学生参加日本人举办的庆功会之前,玉墨抱着琵琶居中而立,其他人一字排开共同演唱,那身段、眼神、声音中无不透露出刚强与决绝。秦淮女人既表现出吴侬软语的妩媚与娇柔,也体现出他们人格上的伟大与善良。当镜头切换到书鹃时,她在教堂中呆呆的坐着,顺着她的视线,看见玉墨和她的姐妹们穿着合身、华丽的旗袍,仪态万方的从远处而来,那抱着琵琶唱小曲的画面,仿佛战争从未降临。音乐声中蒙太奇方式的运用,一步步将秦淮女子的悲剧性命运推向高潮,为故事的发展留下线索。同时充分的体现出书鹃等学生对玉墨这些青楼女人的敬仰、愧疚、思念之情,赞美了平日被人唾弃的青楼女子在面对危险和死亡时,为了女学生的安全而选择牺牲自己的悲壮之举。

(二)体现人物特征

《秦淮景》琵琶旋律萦绕在《金陵十三钗》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中,从这些青楼女子们刚进入教堂,到豆蔻被折磨死,再发展到秦淮女子们为救学生的壮举,琵琶音乐给观众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电影中只要响起《秦淮景》的音乐,镜头中就会有秦淮女人的身影。仿佛是秦淮女人以此种方式对自我的定义和认同。[4]应该说《秦淮景》是她们特有的主题音乐,而以琵琶为主要乐器弹奏出的音乐,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每当琵琶音乐响起时,秦淮女人的身影就浮现在观众眼前和脑海中。

琵琶音乐刚柔结合的演奏理念,形成其独特的音乐特性,既运用左手揉、吟、拉、推的技巧来彰显优美高贵、典雅抒情的“柔”,也运用右手弹、拨等具有力度的技巧来彰显琵琶浩荡激烈、威严果敢的“刚”。运用不同的方式与技巧,琵琶能带给观众不同的震撼与感觉。《金陵十三钗》多次出现琵琶音乐,体现了秦淮女人的善良与妩媚、悲伤与惆怅。琵琶音乐细腻入微的刻画出电影人物的特性和情感变化,让观众看到更立体、更丰富的艺术形象。

四、琵琶音乐的艺术价值

现在,电影、电视作品的质量与数量不断提高,音乐在影视剧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电影配乐由于其多样化形态、全面性功能、独特艺术性成为影视艺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影视作品用观众耳熟能详的音乐进行配乐,也有以音乐为表达方式制作的音乐电影,优秀的音乐可以为影片增添光彩,也可以吸引爱好音乐的人来欣赏影视作品,品味故事和音乐间的相互呼应及其带来的高潮迭起,同时将更多的原声配乐奉献给观众。

中国音乐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发展,历史文化和民族审美情绪对其有巨大影响,所以其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性。[5]在现阶段,将民族音乐运用于影视剧的创作,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观众逐步认可和喜欢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琵琶音乐以自身的古典魅力获得各方面的认可,更可喜的是,人们有兴趣去分析和研究琵琶艺术在多领域中发展的可能性,这对于影视剧创作和琵琶艺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琵琶艺术能够在多种渠道实现发展,而影视剧也可以借助琵琶艺术提高自身的魅力。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金陵十三钗》就是成功将琵琶音乐运用在电影中的例子,其选择《秦淮景》琵琶曲,实现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运用琵琶刚柔相济的特点,在电影中实现自身的情感意义、审美意义、文化意义。琵琶音乐独特的民族性,提高影片的内涵。

目前,很多电影音乐在作曲方面以西方作曲模式来表达我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此作曲方式得到业界和观众的一致赞扬。在我国音乐领域,琵琶音乐是被普遍认可的,经过电影媒介的传播和推动,会在相当大范围内引起共鸣。我们要重视以琵琶为代表的民族乐器所体现出的文化意义,让音乐和电影的受众,可以深刻、准确、便捷的认识到其具有文化精髓和人文内涵。运用电影平台来提高人们对民族艺术的重视,进而推动民族艺术的传承与进步,是现阶段多元性文化融合、沟通时期的重要传播手段。在引导群众审美方面,电影音乐作曲家运用民族元素实现音乐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是挖掘文化内涵及传承的关键性导向。

结语

《金陵十三钗》是用人类的善良向邪恶、用柔美向暴力宣战的电影,剧中完美地运用琵琶音乐,唱响一首人性的赞歌,它宣扬的人性,使其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如明灯般照亮曾经被黑暗笼罩的大地和天空。《金陵十三钗》的成功告诉我们,我国电影想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就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如琵琶音乐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在艺术和电影的审美理念上实现中国情感和民族文化间的共鸣。分析和研究影片中琵琶音乐的选择和应用,对于传播、发展、解读、探寻我国音乐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李楠.浅谈《金陵十三钗》的叙事动力[J].今传媒,2013(1).

[2]熊佳.民族音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体现和运用[J].音乐时空,2013(17).

[3]刘秀荣.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分析[J].电影文学,2014(5).

[4]冯晔.解读《金陵十三钗》的艺术魅力及音乐韵味[J].电影文学,2014(19).

[5]袁邈桐.国破山河在——《金陵十三钗》电影音乐浅析[J].中国音乐,2014(2).

猜你喜欢

金陵十三钗豆蔻秦淮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豆蔻知多少
秦淮古今不了情
我珍藏你豆蔻的情衷
豆蔻梢头二月初
秦淮是道任意门
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