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导 活动推进 交流渗透
2015-11-24张卫华
张卫华
摘 要:国际理解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课题,也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通过课程主导、活动推进、交流渗透三条主要途径探索和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从而让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每个师生心中,落实在每一次教育行动之中,伴随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内涵;学科活动;课堂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27-2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国际理解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课题,也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实践研究》为学校主课题,统领全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各项研究工作。《在学科课程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子课题之一,子课题研究小组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通过课程主导、活动推进、交流渗透三条主要途径探索和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从而让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每个师生心中,落实在每一次教育行动之中,伴随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丰富课程内涵,积极主导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离不开各学科课程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我校一方面在数学、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中进行发散式的国际理解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开设“JA项目”、“世遗教育”、“英语电影”等课程,丰富综合课程的内涵,积极开展聚合式的国际理解教育。引导学生围绕“国际理解”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自主性、选择性的学习。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态度和素质。
1.开设“JA项目”课程。
我校与Junior Achievement国际青年成就组织进行合作,实施了公益教育项目JA课程。课程规划设计了“珍贵的水”、“绿色出行”、“让诚市更清洁”等一系列与生活相关与世界相联的理解、体验活动。让开放、体验和创新等活动元素不断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深刻理解并敢于表达。学校以三、四年级作为开发这项特色课程的重点年级,运用JA课程系统教材、培训专任教师、形成研究团队,将国际理解教育的育人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内化成思想。每学期,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绿色产品创意设计展评活动,在构思设计理念、选择制作材料、动手实践调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共同保护人类的美好家园。
2.开设“世遗教育”课程。
同时,我校在五、六年级开设“世界遗产教育”课程。“世遗教育”是以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为内容,以保护遗产,传承文化为目的的教育。它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等,是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遗产标志及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形象,了解世界遗产公约,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了解、研究。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与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他们除了通过书籍、网络等载体对“世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还利用节假日时间参观各地的世界遗产,亲身感受文化瑰宝。通过这种体验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树立了理解与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意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
3.开设“英语电影”课程。
学校还开设了“英语电影”课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原声英文动画电影为载体,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倡导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通过五步教学法,即“赏、析、模、演、配”,使学生们踊跃开口说英语。在英语电影课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影片中相关的词汇,还激励他们用心地看影片中自己所不熟悉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牵引到艺术的殿堂与知识的海洋,从而在期待和欢乐的情绪背景下,在审美体验与审美享受中,愉快地接受大量的他国语言与文化信息,真正实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英语电影课程的开设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创新的精神,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国际交流的口语能力和交往水平,为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学科活动,有效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我校还将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学科活动中,通过“国家周研究”、“国学经典诵读”、“国际理解节”等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激励,得到发展,得到教育,得到成长,着力培养学生尊重与理解、和平与合作、责任与创新等优秀品质。
1.“国家周研究”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普及性,学校通过开展学生“国家周研究”活动带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每两周确定一个国家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周”研究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如“加拿大周”研究活动,首先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对加拿大作简单介绍;然后开始一周的研究,一到六年级分别从加拿大的国旗、饮食、节日、风景与遗产、名人、礼仪等六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各年级还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细化分工。比如五年级研究加拿大名人,那么一班可以选择加拿大的科学名人,二班可以选择加拿大的文学名人等。每一个小课题都由学生负责实施,研究小组围绕目标,分工合作,任课教师适时指导。研究成果以海报展板的形式呈现,在校园里集中展示,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至今,我们已开展了三十多个国家的研究。
2.“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在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源远流长,在擦亮学生“世界眼”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学生“中国心”的成长。为此,我校将“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开展。我校经典诵读的活动形式多样。推荐经典书目,诵读经典诗文,布置经典名言,营造经典文化,将显性指导与隐性熏陶相结合,既增加了学生的经典文化积累,又促进他们高尚人格、文明举止的形成。经典诵读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培养学生民族情怀的重要途径。
3.“国际理解节”活动。
在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每年定期举行“国际理解节”特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通过参与活动,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英语,体验学英语、用英语的乐趣,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领略异国的风情。在“国际理解节”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内容。例如:开辟班级“双语角”,设立“英语电影佳片推荐”、“每日英语”、“双语之星”等栏目;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演讲,开展英语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竞赛、角色扮演、剧本创作中,锻炼口语能力,了解西方文化,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小公民的基本素养。
三、开展课堂交流,广泛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学校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理念的引领,通过开设修学项目、盘活优质资源等途径,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在课堂交流活动中提升育人效果,逐步形成师生共享先进教育文化、促进素养全面发展的创新规划,使学校独具教育魅力的特色文化更显新的活力。
1.开设修学项目,绽放国际理解教育之花。
我校定期组织师生赴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进行修学浸濡活动,让师生全面、深入地体验国外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接受国际理解教育的熏陶。在碰撞与交融中,我校师生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教育理念同呼吸,共成长。他们不仅带回了浓浓的异国情谊,还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良好的礼仪素养传递给了国际友人,让优秀的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绽放靓丽的光彩。我校师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已经成为当地媒体关注的热点,在修学地区掀起了浓郁的中国风。
2.盘活优质资源,拓宽国际理解教育之路。
为了让师生不出国门也能开展国际教育活动,学校借助区域对外开放的高平台,盘活优质资源,与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的英国德威国际学校开展合作交流。两校间积极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在校长、教师互访的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教学交流,深入课堂、相互浸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国际意识与交往能力,同时也更新了学习观念,让中西两种教育方式有效整合,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3.跨越时空界限,开启国际理解教育之窗。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交流更为便捷,让沟通更加频繁。我校除了坚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流形式。还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让先进的网络技术突破跨国校际交流的障碍。比如通过共建博客和远程视频的形式与新加坡崇辉小学开展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与英国布里斯托尔等学校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此外,我们还将深入开展平板课堂的研究,力争在网络上实时分享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国内外的学生能共同参与学习互动,真正实现跨越时空界限,开启国际理解教育的新窗口。
国际理解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以培养国际小公民为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拓展师生在国际意识下的宽广视野,提升师生在国际舞台上的交往能力,增进学校在国际交流间的优势互补。让创新精神与合作共赢的探索实践交汇融合,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从而推动学校逐步向国际化迈进,促进学生现代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