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等值线判读的教学构想
2015-11-24朱建华
朱建华
摘 要:中学地理教学中,等值线的教学始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等值线图,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规律,在具体的实践练习中能利用好规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地理教学;等值线;等温线;判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54-2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等值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深线等等。等值线的判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且学生也感到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等值线图进行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以下我就以等温线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气温是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气温的分布是地球表面大气热状况的具体表现。等温线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气温分布的空间概念,了解气温的递变方向和规律,并进而分析各地区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如何分析和判读等温线图,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将这一难点化解成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知识,便于他们听懂、记牢,在教学中,我从图入手设计教学,以图为主组织教学,以图组织训练复习巩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等温线图设计教学、揭示规律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影响气温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但是为了显现出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在等温线图上,已经把温度值订正到海平面上,消除了高度的因素,使纬度、海陆影响更加明显。
1.纬度位置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由于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因此,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气温水平分布最基本的规律。
如上图所示:甲图为北半球、乙图为南半球,受纬度位置影响的等温线分布图。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等温线越密集,气温的差异越大。揭示规律“北降则北;南降则南”——向北气温降低,则为北半球,向南气温降低,则为南半球。
2.海陆差异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海洋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水和陆地的比热不同,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获得同样多的热量,陆地温度上升得快;放出同样多的热量,陆地温度下降得也快,而海洋的升温和降温却来得缓慢。因此,在同一纬度上,夏季陆地比海洋热,冬季陆地比海洋冷。概括为“陆地热得快冷得快”规律。
在等温线图上,海陆差异就表现为等温线的有规律的弯曲。
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高南半球冬季南半球陆地气温低 等温线向北凸出
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冬季北半球陆地气温低南半球夏季南半球陆地气温高 等温线向南凸出
如上图所示,为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的等温线分布情况,南半球的分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揭示规律:“冬季向低纬弯曲为陆地,向高纬弯曲为海洋”——冬季:低陆、高海。“夏季向低纬弯曲为海洋,向高纬弯曲为陆地”——夏季:低海、高陆。
3.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海拔高度对气温也有较大的影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而且在同一等温线图上,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此处海拔变化就越显著。
因而,在等温线图上,如果等温线比较稀疏、平直则为平原或海洋;如果等温线曲折则说明地形比较复杂(山地)。在等温线闭合的图上,如果为全年冷中心,则说明此处为山地;如果夏季为暖中心、冬季为冷中心,则说明此处为盆地。
二、利用等温线图组织教学、掌握规律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等温线图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等温线图。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就以这些等温线图为例,让学生在图片判读的过程中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是怎样影响气温分布的各种规律,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规律。
三、利用等温线图组织练习运用规律
通过利用等温线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规律。还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充分地运用规律,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律。具体的做法就是把教学设计的过程的倒向进行运用,让学生从等温线图中,自己分析和总结规律并进行运用,从而做出各种各样的练习,这就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已经掌握了。
例一:读右图为某区域小比例尺的等温线分布图。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 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图
B. 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图
C. 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图
D. 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图
(分析)根据我们掌握的规律“北降北、南降南”,由于a>b,因而是向南气温降低,因此,此图为南半球。由于“冬季:低陆高海;夏季:低海高陆”,此图中海洋上的气温高于陆地,因而可以判断此图为冬季。因此此题应选择D。
例二:读上面的甲、乙两图,请比较一下A、B两点和C、D两点的气温高低。
(分析)如果在没有掌握规律的情况下,一般是要看等温线的弯曲情况,但这容易出现错误。但如果我们直接用规律进行判读,则就十分简便。从图中可以看出A、B、C、D四点都位于北半球,A、B两点是北半球的冬季,C、D两点为北半球的夏季。根据规律“冬季:低陆高海;夏季:高陆低海”,则就可以判断出:甲图中A>B;乙图中C>D。
例三:下图为某一区域的等温线分布图,请判断一下A点的地形特征,以及A、B两点大致的相对高度。
(分析)如上图所示,围绕A点形成了闭合的等温线,C、B、A三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因而A点应为山峰,从图上可以算出A、B、C三点的气温都相差6℃,从而可以看出A、B、C三点的海拔相距都约为1000米。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对各种等温线图有充分的了解,并从中分析出各种规律。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感到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等温线的判读可以充分利用等温线图来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规律,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还有其他的各种等值线图,对这些等值线图的判读,我们也可以利用以上的方法进行设计教学。实践证明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