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生态恢复与文化重建——以内蒙古小滩子水系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2015-11-23黄艳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净化水体景观

黄艳

王益鹏

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过去,从事生态恢复的专业人员主要注意的是科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多个项目案例实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然而,文化和自然从来都是不可分离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求建设者们必须厘清自然和文化的关系,才能满足人与生态系统发展的动态需求。人也是自然的一个部分,因而在进行自然生态恢复的过程中,生物物理学和社会经济学的需求都必须得到充分地重视。

从国内外对文化研究的成果就能够看出,文化可以抹去自然的痕迹或者使自然变得十分理想化。而在生态恢复的地方,特别是在城市的自然地带,不仅要考虑地点与相关的因素,还要考虑恢复的规模、地点以及对景观所带来的改变程度,甚至还要考虑社会恢复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一、国内外生态恢复项目实践的启示

1.国内外生态恢复项目概况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发现为了获得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不仅留下了大量废弃的矿山、工厂、码头、交通基础设施(铁路站场)、仓库等,而且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被根本性地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生活也因此大受伤害。在工业化狂潮退去之后,人们有责任恢复那些被破坏了的东西。毕竟,地球并不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而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生态恢复并不是简单地复制自然,这个观点已经获得多数人的认同。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艺术手段,结合每个项目地点的特殊性和文化背景,以达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和经济发展的多重目标,也成了人们的共识(见表1、图1)。

2.人的活动——文化生态

文化重建要求人们首先考虑人的因素——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不仅善于建设,更善于破坏,因此实现生态恢复的前提是文化重建,这就好比形式总是具体功能的外在体现一样。

“只有在人的文化活动和与之相适应的景观结合一体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景观文化环境。”[1]其意是说,景观文化环境不只是景观特征,还有一个语义丰富的空间,感受它的方式,就是可以让人们用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阐述自己所能体验的空间。因此,一个场所的意义,说到底还是它对于使用者的意义。在现代景观学中,空间作为重要的设计手段而被重新认识。人,不再仅仅是一个观众,而成为现代景观中的演员。而这一点也正是对于设计与艺术、现实与探索之间争议的关键所在。如此,仅仅将景观压缩到视觉艺术的范围内,只是对人的需求做简单的、甚至敷衍地表达,是无法建立真正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实际上,景观具有参与性开放性特征,其意义更多的是通过过程而不是外表、通过体验而非言语来定义的。

表1 国内外著名生态恢复项目①

图1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①

当前,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人们对景观文化意象的理解常常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地区或历史标志、图画而存在,而人们对它的体验却从参与其中转变成仅作旁观。真实的情况是,当一个景观丧失了对人的吸引力时,其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只有当景观能够吸引人们进入、停留并享受在其中的时间时,这个景观才具有了生命,才能称之为“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以德国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 PeterLatz设计)为例,在工业废弃地中对各种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使景观公园能够容纳参观游览、信息咨询、餐饮、体育运动、集会、表演、休闲、娱乐等多种活动,并充分彰显了该设计在具体实施上的技术现实性和经济可行性”(见表2、图2)[2]。

图2 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①

表2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场所和用途改造前后对比

在这个项目中,原有的工业建筑遗址得以保存,并向公众展示了整个工厂的工业生产组织和流程、技术特征、设施等。一方面将当代公共生活、娱乐的内容放置在一个人们不熟悉的“穿越”的空间中,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兴奋感,而且经过探索构建了新的空间环境样式;另一方面也使得建筑遗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所以这些建筑、环境、地点和人,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生态系统。

二、小滩子水系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

小滩子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小滩子水系为黄河支流,地处黄河沙漠相遇、蒙汉相融之地;旅游带范围为准格尔旗北部大路煤化工基地北片区。其现状水体形态为小滩子湿地、鱼塘和断断续续的溪流,面积约60平方公里;旅游带具有产业转型、城市升级、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水系全长近9公里,总设计面积达4.5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煤矿开采以及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态服务功能受到严重伤害,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蒸发量加大,出现地表径流量减少、土壤沙化、砾石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气候干旱化趋势日益东扩,生态环境脆弱。

1.生态恢复——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可持续性

经过对项目地点及其周边环境、动植物物种、产业类型与结构、居民收入状况、区位和交通设施以及内蒙古的地质、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的深入调研,提出了“综合生态、文化、休闲、教育等功能,围绕水系景观和活动内容,构建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向生态文明迈出一步”的建设目标。

在景观恢复和重建方面,根据原有水体和地形条件,营造出湿地、湖泊、滩地、溪流、涧流、河流、洲和池塘等多种自然的水体形式,并且围绕此形式进行相关内容的规划,使其游客能在游玩中体验美景,在体验中获得休闲和教育。

具体的景观结构为“一水,多岸,四区”:

一水:近水——浅水——深水,即以水为轴,贯穿始终。

多岸:由水道向两侧延伸,水体形态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水岸空间穿插的复杂性。

四区(中心):湿地景观区、生境游赏区、水上休闲区和自然体验区(见图3)。

图3 小滩子水系旅游区景观总平面图②

同样,将其功能分成了三个类型:

一是围绕水的功能空间:听水汀、湿地科普、千岛湖寻踪(见图4)和山水密境。

图4 千岛湖寻踪景区②

二是围绕人的功能空间:许愿岛、听鸟岛、水上人家餐厅、湖滨文化广场、冬季冰上项目、水上竹筏、垂钓乐园、滨水休闲广场、儿童活动场地、儿童水上乐园、知秋园以及亲水园;

三是围绕景观的功能空间:农田景观、疏林草地、野花组合、芦苇沙洲、花间长廊与生态浮岛。

在水流形成的自然沙洲岛以及大面积的滩地内,种植不同类型的景观植物,例如花卉、灌木和草地,一直延伸到水体,形成有级别的堤坡景观。在以堤顶路为中心的两侧堤坡上,密种林木,隔离噪音,保证内部景观的幽静,给游人一种穿越“山林”、豁然开朗的景观体验。

景区内的道路体系分为三级:休闲自行车道、休闲步道和滨水栈道,并且在林地、花田和水边设置大小不同的活动休闲场地、栈道以及亲水平台。

2.生态恢复的途径及手段

生态恢复虽然属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又能与地方特色、水土条件、人文和艺术形式高度结合。小滩子水系景观项目在具体实施中,采取了景观形式与土壤、水以及植被相结合的手段。

(1)土壤。针对被污染土壤的恢复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掩埋覆盖:对一些重污染区,由于深层的多环芳烃污染,选择掩埋覆盖,即把深层的污染物隔绝起来,其上覆盖沥青密封层,铺上新土层,并种植抗毒性较强的植物(见图5)。

图5 有毒土壤的掩埋覆盖③

自然恢复:适当保存轻微的污染物,允许通过自然进程缓慢分解与恢复。

(2)水体。水体设计是本项目的核心。也就是说,水体的恢复、保护和设计要紧紧围绕着此项内容进行,以求得景观形态和生态系统健康运行这个目的,因此采取了以下技术和设计途径:

第一,生态浮岛。用无土栽培技术将水生、湿生、陆生植物如旱伞草、彩叶草、花叶美人蕉和梭鱼草等移植至水面种植,其根部以砾石或种植篮的方式予以固定,好像飘浮在水面上的花园一样,从而形成岛状景观,不仅能增加水系的绿化覆盖率,而且达到了净化水质和美化水系的作用(见图6、图7)。

图6 生态浮岛净化水质原理③

图7 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示意图③

第二,自净水体系统(湿地净化系统)。使污染水分别经过梯田净化区、沉淀及植物综合净化区、土壤过滤净化区和水质稳定调节区等,进行逐层、多次过滤和净化之后,慢慢恢复水质。这是在国内外许多项目中已经采用并且证明有效的手段,其最大优点就在于完全利用生态系统内部的消化、处理方式以获得达水体净化的目的。

水体净化的媒介也是全“生态”的。例如在梯田净化区,通过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类实施综合净化;在沉淀及植物综合净化区,种植综合吸污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地的同时,也要突出景观和景观的作用。

第三,水的循环利用。内蒙古全年降水量少,但蒸发量大,因此水源的保护、雨水的收集以及水的循环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滩子周边的民宅和拟建构筑物中设置雨水(雪水)收集装置,将收集到的雨水(雪水)放入水系的池塘或湖泊中,经过沉水、浮水、挺水植物等的净化之后,再循环利用。而面积较大的湿地和湖面,本身也可以起到收集雨水或蓄水池的作用。多余的水则通过风车(内蒙古风力资源丰富)抽调,用来灌溉周边的绿地(见图8)。

(3)植物和农田景观。利用植物本身塑造景观,特别是发掘农作物的景观观赏功能,不仅能够塑造别具一格的美,而且对于长久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具有特别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对那些习惯于城市和工业景观的人们来说,这种农田景观无疑具有独特的魅力(见图9)。

图8 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循环利用示意图③

三、小结: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恢复的科学手段和技术手段只有在社会价值的总框架中才可以操作或施行。同样道理,社会价值不应该在缺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去推动生态的恢复,科学和社会的需求必须有机结合。并且还得考虑恢复的规模、地点以及对景观所造成的改变力度。

在生态恢复的理念下,景观设计应把环境当作有思想的人或生物体,既有生物(生命)新陈代谢的特征,也有人类的精神特质。如此,自然生态可持续性就等同于生物的新陈代谢,文化生态就等同于人类的精神情感追求。人是自然生物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的综合体,因此环境也是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结合体,而生态恢复则是一个将生态和社会需求相融合、尊重多样性的过程。

图9 生态游赏区以当地农作物打造成了农田景观②

注释

① 资料来源:互联网.

② 资料来源:内部资料.

③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 戴代新,戴开宇.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48.

[2]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J].华中建筑,2007(11):77-84.

猜你喜欢

净化水体景观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TiO2基光催化剂在降解水体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景观别墅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