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影雕形*——浅议楚河汉街的浮雕

2015-11-23徐松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昭君浮雕琵琶

徐松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XU So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430074 Wuhan)

一、楚河汉街概况

“楚河汉街”是比“首义广场”更加诱人的又一大亮点,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灵魂之所在。“楚河”是东湖、沙湖连通工程的组成部分,此处拆迁了原武重宿舍直至中北路的大片房屋,开凿了这样的一条人工河,沟通了沙湖、水果湖和东湖,几座新颖别致的桥梁横跨其上。同时依河新建了一条绚丽多姿的“汉街”,汉街是楚河的配套工程,楚河也是汉街的配套工程。

图1 楚河汉街布局图①

楚河汉街和中国著名的几条商业步行街相比,创造了多个之“最”:第一,街道最长。共计1.5公里,远胜北京的王府井(810米)、上海的南京路(1.03公里)和哈尔滨的中央大街(1.45公里),是目前中国最长的文化、商业步行街;第二,风格最特。其主体建筑体现着民国风格,同时穿插有现代建筑和欧洲古典建筑,强调推陈出新;第三,夜景最美。超过了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以及具有“不夜城”美称的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楚河汉街的建筑立面泛照明,名人广场灯光秀,水与灯光交相辉映,三重灯光体系打造出绚丽夜景,全国唯此得见[1]。第四,街水相依。全国所有的步行街与河水是没有关系的,唯独楚河汉街特别,街道与河水紧紧关联,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亲密无间。

二、楚河汉街的建筑风格与结构

1.建筑风格

楚河汉街是万达“武汉中央文化区”项目的核心部分。项目由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规划设计,从2009年9月起到2011年2月止,前后进行了8轮方案征集,共获得16组方案。经反复论证,确定以民国风格为建筑的主体,并将一些时尚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点缀其中,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武汉为辛亥革命的首发地,辛亥革命催生了中华民国——也是对未来的向往[2]。

2.主体结构

汉街是步行街,也是商业街,其中却有纪念湖北六大历史名人的广场,分别是“屈原广场”、“昭君广场”、“知音广场”(俞伯牙、钟子期)、“药圣广场”(李时珍)和“太极广场”(张三丰),每个广场依主题布置一处整石雕刻的人像(见图1)。主题广场展示了湖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荆楚文化。

3.入口处的牌坊

汉街的入口处有一座高大的白色石牌坊,上书“汉街”两个金色的大字(见图2)。牌坊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是与传统文化紧密关联的景观。牌坊正中两立柱上的楹联是“楚地钟灵雄紫汉,河图溢彩胜天街”,作者为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万峥嵘。高大的牌坊耸立在汉街入口处,意在迎候游客的到来,既展示了武汉人包容世界的胸襟,也显现了武汉人挺立不屈的气节。

图2 入口处的牌坊②

4.屈原广场上的墙刻

走进牌坊,面向左边,就能看到墙上用小篆字体刻写的屈原名作《离骚》(见图3)。《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晚年的名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将其置于汉街入口处,体现了浓浓的楚味,使游人迅速穿越到了两千多年以前。但是,笔者游走完汉街之后发现,用阴文篆刻经典,独此一处,似有未尽之意。使用小篆,却没有安排与之对应的通行文字,能让观众知晓其意,相反则产生了困惑。《离骚》以小篆书刻,似乎与历史事实相悖:屈原约为公元前340年—前278年人士,而小篆则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书同文”而向全国推行的文字。该文字的诞生也许晚于《离骚》问世的时间,屈原本人或者其他楚人不大可能用这种文字书写,所以此处使用此文字与时代有些隔膜。这是其一。其二,《离骚》370多句,2 400多字,由于墙壁面积限制,无法将全诗完整刻录,情有可原,但此节录并无正当理由,能让人产生马虎、随意的印象。若将《离骚》全诗在广场中分段展示,也许能更好地营造由屈原引发的楚文化氛围和悠久的历史情怀。

图3 墙面浮雕《离骚》片段②

5.屈原广场的地面浮雕

除墙面刻字,汉街的地面浮雕也是一大特色。按材料分一是石材二是铜材,按内容分与广场的主题紧密关联,展示的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如屈原广场的“划龙舟”(铜版)地面浮雕,刻画的就是划龙舟的情景(见图4)。南朝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书中介绍:“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按: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重渡,乃遗俗也。”说明当初端午赛龙舟是纪念屈原的。明朝以后,这种习俗相当盛行,场面极为壮观。关于“舟”亦有说法:战国时期成书的《穆天子传》和屈原的《东君》诗已经将其呼为“龙舟”。由于多种原因,各地的龙舟竞渡习俗也不尽相同,但人员配置大体一样,即都有舵手、鼓手和划手等。浮雕虽然展示了龙舟竞赛的场景,但对内容却有删节,只是片段,也就出现了缺憾。龙舟比赛除了参赛人员,还有观赛的民众,而此处的浮雕仅仅描写了参赛者的情形,却未将观众纳入,甚是可惜。此外,浮雕周边没有任何说明性的文字,这对不了解楚文化的游客可能带来了困惑。

图4 “划龙舟”地面浮雕 ②

6.昭君广场的地面浮雕

昭君广场也有铜制浮雕,即“琵琶画”(见图5)。王昭君,汉族,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元帝宫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落雁”)。晋因避司马昭讳,称“明妃”。王昭君由于貌美及出塞的故事而名传千古。她和琵琶的故事却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问题。昭君“走俏”大约是在晋代,源于大富豪石崇撰写的一篇《明君辞》。石崇在序中说:“昔(细君)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妃亦必尔也。”石崇的这段话成了后世文人墨客们把琵琶与王昭君联系在一起的“源”,好事的画家将其事入画。“今人画《明妃出塞图》,作马上愁容,自弹琵琶,赋辞者多,即以为昭君实事,盖承前人之误耳”(详见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三)。据陈氏推测,再参以官修的相关正史,对昭君出塞之时是否携带广义上的“琵琶”(如“秦汉子”或者是“阮咸”)而提出质疑。退一步言,就算昭君出塞时真的怀抱琵琶,那其怀中的琵琶也许只能是直颈的阮咸或秦汉子,却绝不会是现代式样的曲颈琵琶——昭君广场浮雕琵琶本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用意,一不小心,就闹了笑话。

图5 昭君广场的琵琶浮雕 ②

7.知音广场的地面浮雕

知音广场是为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位历史名人设立的,内建“古戏台”,俞伯牙、钟子期一站一坐的塑像放在广场中,地上则有鼓、琴图案的铜制浮雕(见图6)。

图6 知音广场的古戏台(上)、鼓浮雕(下左)和琴浮雕(下右)②

古戏台活用了伯牙、子期“知音”的传说,然而熟知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俞伯牙是毁琴罢乐以纪念亡友的。戏台是要唱戏的,一旦演起来就不是小动静了。笔者认为这样一座文化建筑置放于此似有“以子之矛攻己之盾”之嫌。再者,世人皆知伯牙用的是“瑶琴”,琴身七弦,而地面上的浮雕只有六弦,六弦琴实为藏族乐器,名“扎木年”,藏语意为“声音悦耳的琴”,俗称“六弦琴”,是为歌舞伴奏的乐器,此处使用它作为知音广场的代号,当为败笔。

8.药圣广场的地面浮雕

药圣广场是为了纪念李时珍而设立的,除了置有他的雕像,地面也照例铺上了铜质浮雕(见图7)。铜雕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以中轴线为界分居左右两侧。左侧以葫芦、捣药罐和炼丹炉为主,丹炉为两耳、三足,上方尚有余烟袅袅;右侧则孤零零地放置着一个“惠夷槽(俗名药碾子)”。铜雕作者通过左右共计四个主要文化符号,试图介绍一代名医家中的情景。众所周知,李时珍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人士,即明朝中后期,连续几个皇帝昏庸不堪,有的皇帝甚至几十年不上朝。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皇帝到官员,从朝廷到百姓,上上下下都热衷于炼丹,期望本人能成为神仙。由于炼丹的原因,玄妙观将原本在道观里开设诊所的李时珍和他的父亲赶了出来。所以终其一生,李时珍对炼丹这一套愚昧的迷信的东西,嗤之以鼻,恨之入骨。试问这样一位人士,怎可能将炼丹炉这种炼丹标志物堂而皇之的摆放在家中?因此,笔者建议,在选用此类文化元素时应事先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避免常识性错误,从而更好的传递文化信息。

图7 药圣广场的炼丹炉浮雕②

9.太极广场的地面浮雕

太极广场中最让笔者困惑的是两块浮雕,它们分别出现了四次(见图8)。

浮雕一般都是单件,只有乐器类浮雕(鼓、琵琶、琴)会再次出现,但太极广场中的实物的确是山水浮雕,由于现场没有文字说明,笔者也无法得知其风景采撷至何处。根据图中两山夹一水的布局,以及摆放在太极广场之中,猜想它们很可能描绘的就是北武当山的风景。

图8 太极广场的无名山水浮雕(上)和鲤鱼戏水石雕(下)②

三、结论及建议

汉街这一中国最大的文化商业综合体,集中展示了楚人奋斗拼搏精神。街中围绕楚文化布置浮雕是值得肯定的。它们静卧在楚河汉街展示着千百年前的情景,将游人带回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品味楚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元素使用错误、内容设置矛盾以及标识缺失等却成了不能原谅的瑕疵。诚然,设计时间迫促、资金有限以及审查不严在客观上也制约了项目的精雕细琢。因此寄希望于开发商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一,为浮雕加设说明;第二,更换或修改使用不当的元素;第三,添加传统文化的经典。如此,游人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汉街所体现的楚文化内涵,也能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业内朝拜之地”。

注释

① 图片来源于笔者绘制.

② 图片来源于笔者摄制.

[1] 黄信.楚河汉街中的景观与建筑设计元素解析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3(3):290-291.

[2] 黄山.文化关怀:现代城市商业文化步行街设计的灵魂——以武汉“楚河•汉街”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12(3):85-88.

猜你喜欢

昭君浮雕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昭君
昭君
出错的浮雕
昭君别院
鸡蛋壳上的“浮雕画”
窈窕淑女琵琶妹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长歌一曲昭君怨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