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道教”文化对日本动画的陶染*

2015-11-23孟桂颖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神道宫崎骏道教

孟桂颖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一、“神道教”起源与发展

“神道教”简称神教,起源于古老的对大自然精灵的崇拜,是日本根生土长的传统民族宗教。日本神道与世界上两大派宗教亚伯拉罕宗教和佛典宗教不同,具有无教祖、无教义的特点,被称为"没有经卷的宗教"。原始时期的日本人,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现象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圣和强大威力,于是内心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膜拜,认为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各有掌管的神灵存在,可谓“物之所至,神之所在”。认为有八百多万个神,分别掌管着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山林河海及生老病死等世上的万事万物,包罗万象,一应俱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都有各自崇拜的神。至今,日本的姓氏中大约有十几万个与众神相关。神教不仅在塑造日本的民族性格及文化内涵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日本历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尽管崇尚信仰自由的价值观被普遍认可,但是绝大多数国家的信仰是一神信仰,并且抵制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例如基督徒只能信仰耶稣是救世主,穆斯林只能信仰安拉是唯一能主宰万物的主。虽然不同种族的人对相同的神有理解和描绘上的差异,但各个国家算起来,也就屈指可数的几个神可供选择。但日本人与众不同,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阶层和追求同时信仰多个神,是多神信仰。日本的神极其丰富,不仅单称卓越者﹑慈爱者﹑有功者为神,凡不平凡者、凶恶者﹑极恐怖者亦都可以称为神。由此可见,日本神教敬拜的神有两大类,既有通常意义下所谓的善神也包括凶神恶煞之灵。给人间带来可怕灾难的“恶神”包括“厄病神”、“贫穷神”等,它们都是由于受到伤害,死后作为“荒魂”而存在的。这些“荒魂”都含有巨大的怨气,必须通过真心祭拜才能驱邪免灾,否则,这些冤魂野鬼就会常常出来作祟。在日本神教的观念中,通过拜祭,“恶神”的仇恨不但能被化解,还可以转化为保平安的“善神”或“福神”。由此可见,日本神教中信奉的神灵最大的特征是种类繁多、不分善恶。

“神道教”在其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持续不断地遭受着外国文化的浸染。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佛教由朝鲜百济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统治者并未全盘接纳,只是将其中有益于神道的部分加以吸收融合,形成了“法华经神道”和“真言神道”两部神道。从八世纪开始,神道又从儒学中汲取了大量养分。十七世纪,神道和儒家思想进一步联合,产生了“儒家神道”。明治维新后,诞生了“祭政一致”的“国家神道”,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天皇权威。其后,“国家神道”被写入了1889年的《大日本宪法》,最终被定为日本的国教,成为以天皇为中心的日本式宗教。总之,“神道教”历经了原始神道—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国家神道—神社神道和教派神道并立的历史,并不断地补充、更新和发展才臻于完善[1]。今天“神道教”虽然历经儒学的浸礼、佛教的教化、近代文明的感化、西方基督教的胁制以及二战的失败而沦为民间信仰,但是它的初志并没有丝毫的改变。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思想已深深地融入了日本民族的血液之中。

二、“神道教”与日本动画

乍看之下,“神道教”是关乎信仰方面的问题,动画是影视娱乐领域的事情,两者互不相干,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日本文化厅统计,截至2000年,1亿多的日本人口中宗教信徒就达到两亿。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人可以同时信仰多种宗教,占第一位的是神道,有1.04亿,占人口的一半多[2]。受日本大环境影响,广大民众普遍具有“神道教”基础,而动画又是最适合表达神灵、魔幻这种超越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因此日本动画作品中频繁地出现“神道教”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以描绘忍者世界的动漫作品《火影忍者》为例,由于它是兼具魔幻、动作混合题材影片,所以它对于“神道教”的取材与运用主要体现在道具和角色设定上,甚至许多忍术都借用了神灵的名字。比如宇智波一族的秘术“伊邪那岐”就是日本诸神的父亲;宇智波鼬所使用的瞳术“月读”是日本古代神话中三大尊神之一;兼备瞳术与强大物理攻击的忍术“天照”是日本神话传说中最核心的女神太阳神,她更是频繁地出现在日本神话的各个角落里;能力位于九大神兽之首的“九尾狐”是神道教的兽崇拜等。具有鲜明日本“神道教”特征的“剑崇拜”和“镜崇拜”在动漫作品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分别是“草剃剑”和反弹一切的“八尺镜”。“神道教”不仅在常见的战争题材中出现,甚至推理剧和魔幻剧中也有它的身影。1996年在日本读卖电视台首播的少年推理动漫《名侦探柯南》中就有众多的剧集是关于神社的。荣获了第5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奖的魔幻剧《弃宝之岛:遥与魔法镜》,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小遥和狐仙特欧在一个被人类丢弃物品所堆成的岛上发生的探险故事。传说狐仙会把人类丢弃的东西收集起来带入另一个世界里,而故事的发生地稻荷神社既是供神明居住的住所,也是通向“弃物世界”的入口。

上面谈到的作品只是利用“神道教”文化来指导动漫的制作,而能真正领悟和醒目表达“神道教”内涵的动漫非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莫属了。第一次将日本妖怪故事以动漫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作品《龙猫》,1988年一经公映,就在影视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影片主要叙述了龙猫与两个小女孩相识成为朋友后相互扶助的传奇故事。整个影片气氛温馨、祥和,平淡中充满了感动。森林之神龙猫就是“神道教”文化在影片中的具体体现,但又与以往的“神道教”文化氛围有别。导演黑泽明的自叙性电影《梦》,片中小孩透过迷雾看到人形狐狸精嫁娶的场面,流露出的是一种诡秘、恐惧情绪;早期对山川江海的崇拜表现的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观;而宫崎骏《龙猫》作品体现出的是一种生机蓬勃的景象、万物和谐共处的自然观,这与当代日本人倡导的绿色、环保主题思想是非常近似的(见图1)。

图1 宫崎骏动画作品《龙猫》

世间万物皆有神灵的思想在宫崎骏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淋漓尽致地体现。《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的主角波妞依靠母亲的神力最后由人鱼成为真正的人,波妞的母亲曼玛莲就是能自由改变自己身体大小的海洋之神;《魔女宅急便》中主人琪琪借助拖把就能腾空飞行,连宠物猫吉吉也具有陪主人讲话的神性;《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驱使城堡移动的火焰、莎莉曼夫人所养的宠物犬、苏菲的头发等都被赋予了神性。而在一部作品中想象力最丰富、神灵种类最全面的作品应该是二零零一年上映的《千与千寻》了。故事通过神灵享受的温泉酒店,成功地塑造了千奇百怪有着鲜明特色的各路神灵。满脸皱纹、长得一双小脚的锅炉爷爷是善良神,与众不同的是长有可随意伸缩的六条手臂;澡堂“油屋”的主管汤婆婆是鸟神,她既吝啬又残忍,是典型的反面形象;由于受到人类随意丢弃的形形色色垃圾所污染,被千寻清洗后焕然一新的是河神;头带白色面具、全身黑色的神秘无脸人是经常出现在春日大社祭的面具神;油屋是招待八百位神明的场所,在池子里泡澡的黄色小鸡是鸡神;还有贪婪的青蛙神、勇敢的白龙神及来汤屋洗澡的蔬菜神(在电梯里掩护千寻的是萝卜神)等,可以说宫崎骏描绘的理想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都具有奇异的神性。这部作品不仅仅是让各路神明都赋予了人性,生动地表达了人对神的敬畏,而且通过讲述少女在“油屋”打工中的境遇和成长,启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向传统的神道教文化致敬。影片思想触及人类心灵的深处,传达着天、地、人、神的和谐共处,这也是动漫作品中,最直接欣赏和解读“神道教”的方式了(见图2)。

图2 宫崎骏动画作品《千与千寻》

如果说《千与千寻》是“神道教”中“诸神”的大展示,《幽灵公主》则是最直接反映“神道教”内涵的代表作了。《幽灵公主》讲述的是青年阿斯达卡带领大批受到侵略的村民搬迁途中,与相遇的“幽灵公主”共同合作和努力,解除“魔崇神”的诅咒,最终使被毁的自然生态得以恢复的故事。按照日本神道的开基之作《古事记》的描述,神道有两处发源地,一处是日本人祭祀祖先神即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另一处是祭祀大国主命的出云大社[3]。传说中,大国主命在与天照大神子孙的战斗中失败而灭亡。所以,原始的日本神道是既祭拜祖宗,也祭拜对手,而且更偏重对后者的祭祀。影片中“魔祟神”被厚葬祭祀,就是为了让敌人的灵魂得以安息。此外,沿袭着原始绳纹文化习俗的僻静村落;坚持着对大自然和神灵景仰的虾夷民族;幽灵公主戴着的绳纹时代独有的土偶面具;具有与神灵沟通超能力的老巫女等诸多元素,既鲜活地展现了日本古代“神道教”的传统,也由衷地表达了作者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见图3)。

图3 宫崎骏动画作品《幽灵公主》

三、日本动画对外来“神教”文化的吸收

日本人不仅有顽强的意志,同时兼备谦虚、好学的品质,他们通过选择、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具有日本独特民族特性的混合文化。多元文化并存现象也毫无例外地体现在动漫领域中。在日本动漫发展的漫漫长河中,首先借鉴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佛教及儒家文化,然后是综合实力强大的欧美等国的近现代文明。开启了日本动漫新纪元的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就是受到中国动画《铁扇公主》的吸引和启发,才踏上了动漫的创作之路。在动漫角色的造型方面,不论男女,人物的设定风格几乎都是唯美化的,如小脸庞、大眼睛、高鼻梁、身材高挑等,这些设计主要是模仿了迪斯尼动画角色形象,含有显著的欧美特征。在影片主要内容及情节架构方面,日本动画更是大量借鉴了中国、希腊、印度等各个国家的神话故事和传说。

1.中国文化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包罗万象、源远流长。2002年东京上映动漫《火影忍者》,拥有超强查克拉感知能力的主角鸣人体内封印着九尾妖狐。关于九尾狐的传说,最早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后来这一形象作为一种高端祥兽传播到了海外;八门遁甲也来自于中国古代术数著作。而借鉴中国古代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所创作的动画作品更是不胜枚举。《魔幻游戏》起源于一本中国古代的魔书《四神天地书》,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充满神秘气息的中国;《四圣兽》也以中国古代神兽为基础,结合希腊神话的部分元素,甚至主角的造型都颇具中国风格。《不可思议的游戏》主要借鉴了古代四大神兽和二十八星宿,全部故事中的国家与角色也都体现了中国风;穿越剧《遥远时空中》中守护平安京的也是忠心耿耿的四大神兽。此外,《苍之封印》、《钢铁神兵》、《火影忍者》等作品也都有中国古代四大神兽的身影。

2.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两部分内容,它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圣斗士星矢》的故事框架是最典型的借鉴希腊神话的日本动画,主要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各路神灵之间的战争,而圣斗士则是为了他们自己拥戴的神雅典娜而战斗。片中能力强弱有别的十二上位主神、星座及很多剧情都来源于著名的希腊神话。《英雄时代》中的四大种族“黄金族”、“白银族”、“青铜族”、“黑铁族”则是借鉴了希腊神话中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日本动画中主要角色的名字借用希腊神话中诸神的更是比比皆是,如阿波罗、雅典娜、宙斯、阿瑞斯等。

3.印度神话

古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来源于印度佛教文化的日本动画更是屡见不鲜。日本动画题材借鉴的方式并非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根据其自身国情,有选择地吸收其有益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最后变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三只眼》的故事背景主要取材于印度教婆罗门神话,同时又引用了大量其它印度上古神,比如黎明的曙光女神乌纱丝,宇宙诞生前的黑暗安达卡;《圣传》的人物原型源自古印度神话《梨俱吠陀》和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说的天龙八部;《天空战记》主要内容也是取材于古印度神话,描述了“创造神梵天”和“破坏神湿婆”之间惊心动魄的斗争。影片角色设置天马行空,不仅有来自不同年代的神,还有半神、普通武将参与争斗;融合了大量佛教思想的《孔雀王》,片中很多角色的名字引用的是吠陀神话。由此可见,日本动画片在借鉴印度神话的时候,并不是按部就班的全盘接受,而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大胆地将不同年代的神穿越在一起,以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

四、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日本“神教道”和动画创作的分析,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动画要在世界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更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运用现代意识对其进行参照和创新。殷切期望不久的将来一提到动画片,不仅仅只想到《火影忍者》、《变形金刚》,脑海中也能立刻闪现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

[1]章晴文.关于日本文化本质属性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页码.

[2]王金林.日本神道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20-22.

[3]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96-198.

猜你喜欢

神道宫崎骏道教
按神道 促睡眠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宫崎骏动漫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日本社会への神道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