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可以饮到纯粹

2015-11-23心远庐

饮食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酒仙贵在饮酒

◎心远庐

酒可以饮到纯粹

◎心远庐

某君年轻时为人耿直、豪爽,颇有几分侠气,表现在饮酒的风格上就是喝酒必尽兴,气氛一旦高涨,必醉无疑,有时也会闹一些不大不小的笑话。

十多年过去了,这位酒鬼除了为江湖上不断增添饮酒的笑料之外,就是五脏六腑都不同程度地拉响了警报,肝脏、胆囊、肠胃乃至血脂、血压,都出了问题。几番折腾下来,某君顿悟:福也饮酒,祸也饮酒;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于是,他在饮酒上来了一次大的飞跃,由豪饮改变为慢品,之后几乎再也见不到他烂醉如泥的境况了。一段时间后,他居然由“酒鬼”过度到了“酒仙”:不仅能够很迅速地品出真酒假酒、酱香浓香清香、高度低度,更重要的是能品出酒的产地、陈酿的年份、甲醇是否超标、蒸馏的程序等,之后,还能善意地提醒同桌的饮酒者悠着点儿,真是让人为之惊叹。

原来,酒是可以饮到纯粹的!

由此,不禁联想起蔡澜先生的品酒,在饮酒上他自成风格,并且掷地有声地谈到了“饮酒五贵”:一贵在能好,酒量大小都不要紧;二贵在喜谈,饮伴多寡不拘;三贵在可继,好酒劣酒,都不成问题;四贵在可行,喝酒后答应的事要做;五贵在可止,长喝短喝,喝得多喝得少,一旦叫停就能够再也一滴不喝。有了这“五贵”,才有资格称为能欣赏酒的人,方可叫做懂得喝酒之乐,也就是把酒饮到了纯粹。

酒一旦饮到纯粹,人也进入到一定的境界,因酒让人生精彩纷呈。陶渊明深居田园,把饮酒作为怡然养性之乐,在《饮酒》系列诗歌的序言中,他这样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陶渊明留给我们的《饮酒》诗系列20首,尽管大都为酒后偶然题咏,但却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尤其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把自己对魏晋玄学“得意忘象”的顿悟展示得自然而又超脱。

杜甫曾经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谈到了唐代的八大酒仙,其中,李白最为耀眼,“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现有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时刻有酒相伴。月下、花间、舟中、亭阁,无论是显达得意之时,还是在困厄郁闷之际,李白无处不在饮酒,无时不在深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要有美酒,只要能畅快痛饮,李白甚至可以“认他乡为故乡”。诗与酒在李白看来是浑然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酒可以醉人,也可以释放真情。李白的《将进酒》应该是人生与酒的最好阐释:人高兴时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激愤时要喝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人排遣寂寞时要喝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人郁闷时要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因为饮酒给我们留下大量的诗词佳作,一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太白遗风”“太白酒楼”飘逸在祖国的大小城镇。

苏东坡酒量不大,但爱酒,他在《题子明诗后》说:“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蕉叶,是一种浅底酒杯,容量不大,可以达到现在的八两以上,但宋代的酒,酒精度是很不高的。至于饮酒的频率,他也有交代:“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足见苏东坡这三小杯酒,量是很有限的了。但他爱酒,而且越老越酷嗜此物,饮酒对他是一种抚慰甚至寄托,有时达到不可一日无酒的地步,他是有轻微的酒瘾了,幸好他每次所饮量不大。“饮中真味老更浓”,这就是他的爱酒铭。苏东坡流放到惠州期间,甚至自己酿酒自饮!苏东坡之所以爱酒,他自己还有个解释:喜欢看别人喝酒,持一种欣赏的态度。他说:“见客举杯徐饮,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荡荡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更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饮酒,能注意掌握分寸,即使醉了,也往往处于一种似醉实醒的状态,或者叫作酒醉心明。在一首《饮酒诗》中,他说:“吾饮酒至少,尝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其为醒也。”可以看出,苏东坡在饮酒上是既平和又淡定。国人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东坡大醉之后留下的名篇巨作。此外,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等优秀作品无不与饮酒有关。

由此说来,酒与文学艺术真有不解之缘,古往今来多少真性情中人能够把酒饮到纯粹,我等现代文明之人,何尝不能借鉴、仿效呢?

猜你喜欢

酒仙贵在饮酒
高效课堂贵在“精”
秋季养生贵在“收”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与猫狗共饮酒
问题经典,贵在创新
贵在坚持
功夫熊猫完美演绎醉八仙
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