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行为

2015-11-22■李

剑南文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受助者治疗师言行

■李 强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 级地震,这场重大灾难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害,更人们心灵带来了难以平复的创伤。灾后人们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国家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了心理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救援。在心理救援中恰当的使用语言是有效进行心理救援关键,然而,在这次心理救援行动中,出现了不少的语言使用问题,这往往给灾民的心理带来了更大的创伤。所以,对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进行规范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009 年,由国家语委编制出版的《2008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也首次提及了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并以5.12 汶川地震的心理救援为例,指出了在心理救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语言使用问题,如方言问题和语用不当问题,同时还总结出了一些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的语用原则、语用要求和语言特点。就目前研究现状看,人们很少对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单独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心理救援方法时,偶尔提及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所以,结合语言学及心理学相关理论,对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进行进一步研究,对有效规范和指导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应用,更好达到心理救援目的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的界定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就是在发生地震灾害后,心理治疗师对受助者进行心理救援时所使用的话语。我们把心理援助用语看做是一种言语行为,即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言语行为。下面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来界定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话语时,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描述事物状态或陈述某一事实,而是在完成某种行为,存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核心观点是“说话即做事”,“说话即行为”,并把语句分为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并将重点放在了以言行事上。塞尔(Searle,1976)对以言行事进行了分类,即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

从功能上讲,心理援助用语的使用是想通过话语实施一种行为,即以改变灾民的态度为目的。因此,心理援助用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心理援助用语的这种功能特征要求我们既要研究心理援助用语如何以言行事,还要心理援助用语如何以言取效。

“指令类以言行事行为表示说话人不同程度地指使听话人做某事。它的适从方向是让客观现实发生变化,以适应说话人的话语;说话人在心理上的需求是希望或需要;话语的命题内容总是让听话人即将做出某种行动。”而心理援助用语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用语言改变听话人的态度。从适从方向来看,心理援助用语言语行为是由客观现实去适从话语;从说话人的心理状态来看,是意欲或希望听话人做或不做某事。因此,心理援助用语应该属于指令类言语行为。

2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言语行为的特征

(1)目的性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言语行为的目的是让受灾者在灾后心理得到康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灾后心理康复是指个体经历生活巨变之后,借助外部或内在的力量,改变态度、价值、情感,恢复自己的社会角色,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对未来拥有信心和希望,保持乐观的态度,体验生活新的意义与目的,从灾难中成长自我的过程。

(2)双向性

双向性是指交际双方不断地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特性。在地震灾后心理救援中,心理治疗师是信息发出者,受助者是信息接受者。心理治疗师发出信息后,受助者接收信息并反馈对方,如果受助者接受了心理治疗师的信息内容,则心理援助言语行为终止;如果受助者没有接受心理治疗师的信息内容,那么,心理治疗师为了实现心理救援目的,心理援助言语行为还需要继续进行,心理治疗师需根据受助者的反馈信息继续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传递。

猜你喜欢

受助者治疗师言行
“受助者”助人,好样的!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巴西著名灵媒治疗师被指性虐待遭逮捕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语录
如何看待之“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失眠男女]
[失眠男女]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