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前赤壁赋》为例看苏轼散文风格

2015-11-22

剑南文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旷达赤壁赋苏轼

北宋文学大家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全能作家之一,他的众多作品堪称北宋文学的高峰,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代表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本文以他的散文代表作《前赤壁赋》为例,分析苏轼散文的艺术风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是北宋文坛上的一位多面手,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的诗清新豪健,自成一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风格多样,打破词坛藩篱,开豪放一派,并成为南宋爱国主义词派的滥觞,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自然天成,见解深刻,论证精辟,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为“唐宋八大家”;他的书法丰腴跌宕,尤长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画自成一家,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此外,在美食养生、炼丹行气、医卜星相等方面也颇有见地,可以说,苏轼是一个文艺全才。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他的文章既保持了韩愈、柳宗元散文婉转自然、平易晓畅的风格,同时又发展了欧阳修散文隽永闲逸的特点,再加上勇于创新,形成了苏轼自己独特的散文艺术风格,其散文代表作《前赤壁赋》最能体现苏轼散文的艺术美。

一、自由豪放,恣肆雄健

苏轼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奇才,在人生经历尤其在仕途上却是屡遭磨难的,他从政四十多年,经历了两次在朝、外任、贬谪的过程,在朝任职不到十年,长达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颠沛流离的谪居生活中度过的,苏轼自己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些都是偏远的贬谪之地,尤其是发生在北宋神宗年间的“乌台诗案”,险些让苏轼丢掉性命,可以说,用“坎坷崎岖”来概括苏轼的一生也丝毫不为过,正如苏门弟子陈师道在《次韵应物有叹黄楼》里所写:“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这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苏轼坎坷的一生。但难能可贵的是,不管苏轼身处什么样的艰难困境,他始终都能保持一种襟怀旷达、识度明体、善于自我消解的品质,即使是最艰难的十几年的流放生活,也没有改变他豪放、开朗的秉性,苏轼以广阔的视角,真挚的情感,旷达的性格,豪放的笔调写下了很多自由奔放、恣肆雄健的名篇佳作。他的政论文立论鲜明、逻辑紧密,又因受到《战国策》的影响而呈现出纵横捭阖的特色,他的叙事性游记散文也是汪洋恣肆,自然天成,文笔凝练,这篇写于政治失意时期的《前赤壁赋》就体现出一种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文章通过对秋夜自然景物的描绘,用“水”与“月”为例探讨了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的哲理,表现了一种人生短暂、寄情自然山水的乐观精神,文中作者无论说理,还是叙事、抒情,都能随物赋形、穷形尽相,如写哀伤时,用舞蛟龙、泣嫠妇作比,笔下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到欢快时则“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其豪迈奔放、飘然世外的情怀尽显字里行间,给人一种恣肆雄健,自由豪放的艺术感受。

二、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苏轼曾在《文说》中这样自述:“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这段话概括来说,就是苏轼对自己文章创作特色的经验总结,充分体现出一种信手拈来、自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在《答谢民师书》中更是认为写文章应该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苏轼思想旷达乐观,胸襟开阔奔放,想象丰富多彩,他在论文中常常喜欢用“水”这个意象,水的变化多端、无常无定的自然形态正是苏轼文章灵活多变,信手拈得的一个形象说明,体现着他对文章风格不拘成法,率性而作,信笔所至,自然天成的艺术美的追求。如 《前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用“水”的“未尝往”与“月”的“卒莫消长”阐述道理,借题发挥,娓娓道来,犹如行云流水,仿佛信笔所至,友人之间互话家常而又充满睿智的对宇宙人生的见解。再加上《前赤壁赋》是苏轼采用赋的体裁来写的游记,刘勰《文心雕龙》认为:“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前赤壁赋》重点是体物写志,没有过多的辞藻堆砌,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议论,议论中有叙述,循环往复,一唱三叹,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一气呵成,说古论今,议论风生,挥洒自如。苏轼正是这样善于用独特的视角创造意境,造语多又富于变化,写景真又饱含想象,抒情挚又兼用夸饰,有一种信手拈得俱天成的艺术美。

三、清新流畅,平易优美

清新流畅,平易优美是苏轼散文语言的重要特征,他在《谢欧阳内翰书》中明确反对六朝以来“风俗靡靡”、“浮巧轻媚丛错彩绣”的骈体文,也批评“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的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文章新弊,发扬光大欧阳修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文风,强调为文必须简明通畅,坚持“词语甚朴,无所藻饰”的文风。这些主张体现在苏轼文章语言上就是一种平易自然,明快畅达,活泼生动,圆畅流美的艺术美感,苏轼所作的长篇短章,都能妙语连珠,自然流畅,新人耳目。具体特点如下:一是破除骈文格律化的束缚,遵从情感表达的需要,以散语为主,简洁自然。如《前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等,这样的语言,流畅平易,朗朗上口,在文中俯拾即是;二是多用排比对偶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等,这些句子既使文章显得跌宕生姿,妙趣无穷,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更富于艺术感染力;三是凝练生动、词简意丰,如“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徘徊”、“凌万顷之茫然”中的“凌”、“渺沧海之一粟”的“渺”等字词,都是字字珠玑,一字千钧,读来犹如铿铿然金石之声。可以说,《前赤壁赋》这种本色、平易、流畅、优美的语言特色也感染了古往今来无数的读者。

综上所述,一代文豪苏轼在自己颠沛流离、多灾多难的人生道路上,以其广阔的审美眼光拥抱壮美的自然山水,用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挥舞着纵横捭阖的巨笔,创造出恣肆雄健、自然天成、平易流畅的文风,将北宋文学推向高峰,也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郑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猜你喜欢

旷达赤壁赋苏轼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旷达者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旷达者
对比前后赤壁赋
旷达者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苏轼吟诗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