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不物于物”主张与莱辛的理想主义倾向

2015-11-22刘玉环

剑南文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莱辛理想主义功利

■刘玉环

庄子“不物于物”主张与莱辛的理想主义倾向

■刘玉环

庄子哲学的核心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山木》中提出的“不物于物”主张是对这一关系的集中阐述。所谓“不物于物”,指人不能为物所役,而应保持精神的超越性。借助全球化的东风,庄子哲学乘云气,御飞龙,在二十世纪西方学者那里引起了共鸣,多丽丝·莱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莱辛也关注人性问题,批判现代社会人为物役的现象,体现出理想主义倾向,这与庄子的不物于物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不物于物:庄子的轻物重身主张

所谓“不物于物”,指人应保持精神的超越性,在庄子哲学中,超越性体现为对世俗功利的超越,这与时代背景有关。庄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根据《庄子·天下》所记载,当时社会动荡如九重之渊:政治上诸侯争霸,经济上贫富悬殊,世人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庄子认识到追求功利是祸根所在,“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在庄子看来,那些“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世人属于倒置之民,他们为追求功利而失去人的真性情,“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因此,庄子渴望超越世俗功利,提出“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的轻物重身主张。庄子重视养生,但庄子所讲的养生不是养形而是养神,即保持精神的自由。就像沼泽地里的野鸡,虽然觅食困难,“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但仍不愿被关在笼中,因为在笼中虽饮食无忧,但没有自由;同理,庄子反对世人囿于物,为追求功利而成为笼中之鸟。

二、反对人为物役:莱辛的理想主义倾向

莱辛同样关注人性问题,批判人物于物现象,小说《黄金之城埃尔多拉多》(Eldorado)就探讨了这一主题。埃尔多拉多是南非一块肥沃的土地,英国人亚力克移民来到这里。亚力克具有理想主义倾向,尽管有经验的人告诉他金矿和烟草才是摇钱树,他仍拒绝种烟草,而选择种玉米。在他看来,种地就是生产粮食,而烟草“只能化作一缕青烟而消失”。月光下,薄暮中,他静静站在那里,欣赏自己的玉米田。此时,明月高悬,明亮幽远,象征他对物质主义的拒绝。亚力克不但反对烟草,也反对开矿。临近他的农场就有一座金矿,尽管占地只有五英亩,他仍感到难以容忍,因为“这么好的土地却被房子、机械和污秽的矿山工棚所覆盖”。亚力克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然而,在环境作用下,他还是不知不觉向物欲投降了,蜕变的直接原因是儿子保罗的影响。父母教给他可靠、诚实的价值观,然而,保罗离家到城里求学,逐渐形成与此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立志做金矿工或当烟草农夫。放假回家,看到绿色山脊上耸立起一个黑黝黝的金矿,保罗激动不已,立刻向那走去。保罗对采矿的兴趣感染了亚力克,凭空白白获得好处的诱惑使“野蛮和冒险开始在亚力克的血管里奔流”,于是他自到非洲以来第一次放弃了农活,到屋后的小丘寻了一天矿。从那以后,虽然亚力克仍将一半心思放在农活上,但他的热情已全部转移到寻矿这件事上,淘金盘取代了农具,同他形影不离。过去,他在田里发现一块可能硌到犁铧的小石子都会大发脾气;现在,他在农场里挖了许多深深的探矿槽,看上去就像坟墓,埋葬他理想的坟墓。此时,月亮照常升起,却发出奇怪的光辉,“万物都沉浸在那怪异的光辉中,玉米田也变得虚幻”。亚力克在寻矿的过程中把自己丢了,剩下的只是影子。至此,月亮也失去往日的光华,“月亮无聊地照着大地,看起来就像一枚擦亮了的六便士银币”。亚力克坚持追求理想,然而,就像月亮由高悬夜空的银盘沦为廉价的六便士银币一样,不知不觉中,亚克力的理想也已被偷梁换柱,他追求的早已不是自己的梦,而是别人的功利之梦,而他本人还浑然不知,所以亚力克寻梦的坚定身影可怜得让人痛心。亚力克是一切为物所役的现代人的影子,这部小说是莱辛谱写的一曲理想主义的挽歌。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莱辛理想主义功利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名 言
严爵 以最理想主义的态度做一张“现代艺术”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功利社会话功利
理想主义的感召
校徽消失说明了什么(讨论)/自信不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