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看童话翻译
2015-11-22■胡微
■胡 微
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看童话翻译
■胡 微
童话是面向儿童的文学体裁之一,主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拟人等的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一种,但因体裁和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翻译的特点,因此本文拟探讨在童话翻译过程中应当采取的不同于一般文学翻译的翻译策略。
一、引言
(一)童话的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二)童话的语言特点
童话语言的第一大特点是措辞简单,浅显易懂。儿童的语言大多由具体而简单的实词构成,通常只包括一些简单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很少有介词、冠词和代词。并且,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阅读时通常只对具体的表达印象深刻。因此,童话的语言不仅要做到简单直白,还要做到生动形象,尽量用生活中平实的语言传递作者信息。
童话语言的第二大特点在于其句式结构相对简短。儿童的阅读能力相当有限,他们的认知能力决定了童话需要采用简短的句型。此外,儿童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陌生词语或句型的忍耐力和控制力都相较于成人低得多。结构复杂冗长的句子容易给儿童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带来负担,阻碍他们的阅读进程,从而挫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因此,童话的句式结构应该做到尽量简单、短小,方便儿童阅读。
童话语言的第三大特点在于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拟人、夸张最为常见。儿童由于所处的年龄段,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因此需要将处于他们认知范围之外的事物转化为具体而实在的事物,从而帮助他们进行理解和接受。因此,童话的修辞手法应当用具体形象给予他们感性认识,唤起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或现象的感受,帮助他们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记忆。
通过总结童话本身的语言特点,笔者希望能够为童话翻译过程中处理词汇、句法以及修辞等方面提供参考。这些语言特点不仅仅适用于原文,译文也应当向其靠拢,做到用词浅显通俗、句式简短易懂、修辞形象生动。
二、童话翻译的策略
通过上文总结,笔者现拟从词汇和修辞两大层面分析赵元任先生的译本,以此总结童话翻译过程中可采取的策略。(原文选自刘易斯·卡罗尔著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第一章)
(一)词汇层面
1.感叹词
感叹词是用来表示说话时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词,是最富于表现力的词语之一。在汉语的日常对话中,感叹词出现的频率很高,通常用来帮助说话人加强语气或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原文全篇充斥着大量的对话,为保证对话惟妙惟肖,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感叹词必不可少。举例如下:
原文:Well,that's your fault,for keeping your eyes open– if you'd shut them tight up,it wouldn'thave happened.
赵译:那是你不对啊,谁叫你把眼睛睁开了吶?——要是你把眼睛紧紧闭着,那就不会啦。
经统计,赵先生在这一部分中共使用了56个感叹词,其中包括唉、吗、嗐、嚜、呐、啦、啊、吧、呀、哎呀、呵、哎哟等,可谓是把感叹词运用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译文中没有感叹词的对话远远少于带有感叹词的对话,力求还原原汁原味、活灵活现的对话。
2.叠音词
叠音词,有时简称叠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重叠音节能增强读者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通过使用叠音词,不仅能够传神地描绘出人或物的音、形、情、态,实现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还能增添儿童文学的韵律美,也完全符合儿童在该年龄层段语言表达的一个特征。举例如下:
原文:Kitty sat very demurely on her knee,pretending to watch the progress of the winding,and now and then putting out one paw and gently touching the ball,as if it would be glad to help,if it might.
赵译:小猫儿就乖乖的坐在她腿上,假装看她那么绕,有时候还拿出一个爪子来轻轻的碰碰那个线圈儿,好像要是许它的话,它还是愿意帮忙吶似的。
经统计,赵先生的译本中,这一部分共出现了23个叠音词。在童话翻译的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有时还可以表现出亲切、爱怜的情感。同时,借助音节的反复,增进语感和语调之间的和谐,达到音韵和意义的完美统一,这一点很容易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
3.儿化音
儿化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通常可以表达喜爱之情或亲切温和的态度,有时可以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使语言更加细腻温柔。因此,在童话翻译的过程中,使用儿化音是一种很好的翻译策略,不仅可以体现汉语语言的特色,而且使得行文更加亲切生动,更能贴近儿童这一读者群。举例如下:
原文:Here Alice wound two or three turns of the worsted round the kitten's neck,just to see how it would look.
赵译:说到这儿阿丽思拿绒线在小猫儿的脖子上绕了两三道,不过就是看看是什么样子。
经统计,在这一部分的译文中,赵先生通篇共计使用了69个儿字。儿化音非常符合儿童语言的特点,在进行童话翻译时,适当地运用儿化音,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感、趣味性和音乐美,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感情色彩和童真童趣,能够使译本更加受到儿童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二)修辞层面
1.拟人
拟人作为常用的文学修辞手法之一,是将事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一般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拟人可以赋予事物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相应的特点,还能自然流畅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文章更加活泼具体。举例如下:
原文:And when they wake up in the summer,Kitty, they dress themselves all in green,and dance about–whenever the wind blows–oh,that's very pretty!
生态安全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土地健康及土地功能评价,近年来其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2]。而草原生态安全关乎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草原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生态和生产功能[4-6]。我国草原面积广阔,且主要分布在北方,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7-8]。草原生态系统是牧区的主体生态系统,其生态安全状况必将影响到整个牧区的生态安全[9-10]。
赵译:等到它们夏天再醒啦,华儿啊,它们就穿上了绿衣裳了,它们还跳舞吶,要是刮风的时候——哎呀,那才好看吶!
原文:I'm sure the woods look sleepy in the autumn,when the leaves are getting brown.
赵译:我想那些树在秋天泛黄一定是因为它们都困了。
以上两个例句,其中第一句是将 “树林和田野”人格化,将绿色比作人身上穿的绿衣裳,将“树林和田野”随风摆动比作人在随风起舞,有着十分强烈的画面感和动感,有助于儿童读者在脑中自己构想出这么一个画面,将无形的文字化为有形的实物。第二句是将“开始泛黄的树林”人格化,将它们比作在打瞌睡的人们,很容易让儿童读者联想到睡眼惺忪的人们,并感受到秋天到了、冬日将至时的静谧和寂寥,和之前夏天时动态十足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2.比喻
原文:And then it covers them up snug,you know,with a white quilt.
赵译:它就拿一床白被窝给它们严密密的盖起来。
原文:Let's pretend the glass has got all soft like gauze,so that we can get through.
赵译:咱们假装那玻璃变软了,软得象纱布似的,可以钻得过去的。
以上两个例句,其中第一句是暗喻,本体是“it(雪)”,喻体是“a white quilt(白色的大被子)”,没有出现比喻词,赵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了这一意象,且采用了暗喻的手法。第二句是明喻,本体是“glass(镜子)”,喻体是“gauze(纱布)”,比喻词是“like(像)”。在翻译的过程中,赵先生保留了意象,且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对于儿童读者而言非常形象,便于理解。
五、结语
对于童话翻译而言,虽然童话字句浅显易懂,翻译起来看似简单轻松,但却实非易事。如果采用传统的翻译标准进行童话翻译,忽略儿童的审美情趣,那么译本则很难取得成功。作为译者,应当面向儿童,把握儿童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的接受理解为中心,用儿童的观点去鉴赏原文,以儿童的情趣去体会原文,摆脱成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束缚,选用儿童读者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儿童文学语言翻译童话,在保持原文内容和风格的同时,译出童趣,译出童味。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