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色彩的情感表现力
2015-11-22叶东明
■叶东明
色彩是最为直观的视觉艺术形态之一。色彩最容易为心灵所感应和接受。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不断演进,使色彩的功能和地位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成为富有表情的绘画艺术语言。色彩赋予了绘画更多精神上的反应变化,更多时候成为表现情绪变化的媒介。中西方绘画艺术交流日趋频繁,当代对于色彩情感表现的探寻和追求仍是持续发展的主题。
一、色彩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意义
色彩既可表现直观的视觉形象,又是传递情感的艺术语言。如何使色彩打破普遍的应用规律而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使画面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是艺术家不断探寻的问题。色彩情感的传递极大地充实了绘画作品的内涵,更直接地表达出人类的情感内涵。
视觉因素和心理因素表现兼备的作品,必然会是鲜活而有持久的生命力。艺术是直接诉诸于心灵的,因此,将色彩的应用从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转向对画家个人精神、情感的表达,更直接地表达出人类的心灵底蕴,应该是绘画本质存在的特征和变化。
二、色彩心理的内涵
从色彩心理的普遍规律上讲,色彩能引发强烈的视觉感受与情绪的变化。画面色彩热烈,使人激情洋溢;有的色彩冰冷,令人冥思幻想;杂乱的色彩使人躁动不安。艺术作品的色彩,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绪感染。色彩脱离了对客观形态的逼真模仿,而用来表达画家自身独特感受、观念及认知见解。艺术家将色彩作为富有表情的艺术语言,逐渐占据了色彩表现的主导地位,成为情感世界表达的窗口。
色彩的审美体验过程中,由于色彩具有情感性,象征意义就与某些色彩联系在一起。比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和平,红色象征革命与危险等等。在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下色彩被赋予象征性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古代黄色象征皇权,因此黄色为帝王皇家专用色。皇帝的衣服、宫殿的屋顶都使用黄色。高官是紫色或红色服装,百姓为皂青衣。而在欧洲则以红色象征权力,皇帝穿红袍。欧洲以黑色丧服表示悲哀,中国则以白色表示哀悼。欧洲办婚嫁娶穿白纱衣,中国汉族则穿红衣。人对色彩的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而对色彩的审美意识及象征性,会随着外因改变而进行相应转化。
由于人类长期将色彩与某一相应物象联系在一起,会产生较为稳定的理解与感情,而使色彩的象征性走向趋同。例如,红色是一种激烈的暖色,强度极高,会使人感到兴奋、勇敢和热情,甚至产生激烈和紧张的心理感受。因此,会以红色代表旗帜与革命,象征爱情或代表危险警示。绿色使人感到平和,看到绿色会感觉舒畅宁静。而黄色则使人产生欢快、光明、活泼的情感等等。
色彩的知觉特征是由色彩引发人的联想产生的感觉。如粉色和白色会给人“甜美”的印象;红色有“辛辣”的感觉;青绿带有“酸涩”感;棕色和咖啡的颜色则表示“咸”和“苦”等等。另外色彩也传递冷暖、软硬、进退等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中常利用这些特性进行情感的传达。画家应注重研究各种色彩感受之间的联系,充分激发观者对色彩的体验,在艺术创作中,增强色彩的视觉感受,强化作品中的色彩对人情绪的感染。
三、当代对绘画色彩情感的思考
对绘画色彩情感表达的探寻可以看到,色彩具有传递画家内心感受和思想的重要功能。画家从表现意图出发,主观进行色彩搭配,以表现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于色彩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想象和感知的相互联系不断升华,最终使作品带有审美情绪的感染力,产生艺术灵感。
西方的色彩艺术在经历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之后,已产生了极大转变。色彩创作应更加充分理解和重视色彩心理的表现,传情达意,持续释放色彩的魅力,使艺术家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