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唐诗人贬谪成因

2015-11-22

剑南文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贬谪宦官君主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进入中期,习惯上称为中唐。贬谪是中唐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而且比较突出的现象。中唐贬臣中文士所占比例“随着进士词科在文官政体中的作用强化,这种比例遂升至40%,至牛李党争时期更高达50%以上。”中唐贬谪诗人及其诗歌集中体现了对文学发展颇有影响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因缘等因素。对中唐诗人贬谪成因的探讨,有利我们还原当时真实的生态环境,促进中唐文学研究的发展。

一、权奸擅政及其影响

很多人认为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唐朝三大弊政,因此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是导致中唐诗人贬谪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对中唐各朝诗人贬谪情况的分析和总结,研究发现在永贞革新之前,引起中唐大量诗人贬谪的主要原因不是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而是权奸擅政 (即皇帝和朝臣之间的矛盾)。如代宗朝被贬诗人主要是坐元载事,占总人数40%。德宗朝较大规模的贬谪是坐杨炎事和窦参事,占总人数40%。

《新唐书》曰:“呜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权奸擅政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是非常坏的。权奸擅政致使朝政日益腐败黑暗。权奸自恃有实权,招权纳贿,挟私报怨,嫉妒贤能,排除异己。当时行卷、延誉、公荐之风盛行,权奸与举子相互利用,权奸为举子援引延誉,谋取科名,举子为权奸扬名造势。柳宗元也曾经感慨:“今夫取科者,交贵势,倚亲戚,合则插羽翮,生风涛,沛焉而有余,吾无有也。不则餍饮食,驰坚良,以欢于朋徒,相贸为资,相易为名,有不诺者,以气排之,吾无有也。不则多筋力,善造请,朝夕屈折于恒人之前,走高门,邀大车,矫笑而伪言,卑陬而女句女俞,偷一旦之容以售其技。”这些权臣多为世家大族,子侄、宗属、姻亲众多,家业巨大,门下门生和官僚众多。他们一旦遭贬,所亲厚者多被牵累,形成大的贬谪事件。如德宗初刘晏与杨炎早有隔阂,刘晏治宰相元载罪,杨炎因与元载亲善而坐贬。对此,杨炎含恨在心,要替元载报仇。等到杨炎重掌朝政后,立即贬杀刘晏。刘晏的家人被迁徙岭表,崔宁、令狐峘、柳冕、崔造、杜亚、卢征、潘炎等被贬者数十人。权奸擅政还促进了大规模朋党的产生。随着官场争斗的范围扩大,斗争的主体由个体的冲突转为群体性的倾轧。这种斗争越演越烈,导致后来大规模党争的出现。著名的“牛李党争”,即产生于宪宗元和年间。此后李党和牛党互相倾轧四十年,成为唐代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党争。直到唐亡,朋党之争基本从未间断。

权奸争权夺利,结党营私,以恩仇为事,迭相倾轧,弄权乱政。这都加深了皇帝对朝臣的猜忌,促使皇帝更加宠信宦官。如代宗继位后,对朝臣颇有疑虑,倚靠宦官程元振和仇士良。德宗生性多猜忌,自贞元十年罢免宰相陆贽后,就不再任命宰相。后来径原藩兵作乱,德宗仓惶出逃奉天,回朝后就更加猜忌诸将,任命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为中尉,使典宿卫,宦官统领禁军遂成定制。这样一来,宦官便如虎添翼,更加肆无忌惮。及至宪宗继位,确立内枢密使制度。内枢密使与神策中尉内外相连,共同参与中枢决策,左右朝政。“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峋;甚而至于劫胁天子,如制婴儿”。自穆宗至昭宗,除唐敬宗以太子身份继位外,穆、文、武、宜、懿、僖、昭七帝,均为宦官所拥立。

二、朋党之争和君主失察及其影响

永贞革新后,朋党的势力已超出皇帝所能控制的范围,皇帝的威慑力也在渐渐减弱,皇帝和朝臣之间的矛盾也逐渐转变为朋党之间的矛盾。朋党之争成了当时最大的弊政,也是造成中唐诗人贬谪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朋党斗争导致大量人贬谪是在宪宗朝和文宗朝。宪宗朝因党争被贬诗人占总人数33%,多数是与坐王叔文党有关。文宗朝大和年间因党争被贬诗人占总人数40%,多与“牛李党争”有关。朋党之争加剧了官场倾轧和吏治败坏,加剧了政局混乱和社会动荡,危害以至倾覆唐代政权。

君主失察也是导致中唐诗人贬谪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点向来为人们所忽略。君主昏庸,朝政混乱则因谗毁,坐事被贬谪人数增多。纵观代、德、顺、宪、穆、敬和文宗7朝,代宗朝因谗毁被贬诗人占代、德宗朝的70%。如刘长卿因吴仲孺诬奏而被贬睦州,李纾为宰相杨国忠所忌,使人诬告,而被贬桂岭。德宗朝因坐事被贬诗人占德宗朝被贬人数83%。如杨炎因卢杞所谮而被贬崖州;陆贽因裴延龄谗毁而被贬忠州;张署为京兆尹李实所谗而被贬南方等。因坐事、谗毁而被贬者人数如此众多,足见当朝君主昏庸,治国无方以至朝政混乱,是非颠倒,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宪宗虽然刚明果断,但由于他刚愎自用的性格,晚年更信用奸臣,且当时朋党斗争越演越烈,故宪宗朝虽出现了唐王朝的中兴,贬谪人数也不少,其中以议事被贬为历朝最多。如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而被贬江州,韩愈因上表谏迎佛骨忤旨而被贬潮州,令狐楚因谋倾宰相而被贬衡州,吕温因诬奏李吉甫而被贬道州。可见君主虽英明如果不善于采纳逆耳忠言,刚愎自用也会导致贬谪人数的增加。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君主虽昏庸,如不理政则贬谪人数亦减少。如穆、敬宗纵情享乐,毫无节制,长久不理朝政,所有政事都委于宦官。由于宦官专政,上下一气,不要说因议事、坐事被贬者鲜见,就连惩治贪官污吏、弹劾大臣这些朝廷基本监督都没做到位,所以穆宗和敬宗朝贬谪人数大幅度降低。

作为中唐弊政之一的宦官专权虽然是导致诗人贬谪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宦官专政主要是采用隐身幕后,借君主和大臣之手干预朝政,较少与大臣发生正面冲突,因此宦官专政并没有直接引起大量的贬谪。中唐仅有一例是直接由宦官引起的,就是文宗大和五年文宗任用宋申锡为宰相,要他秘密铲除宦官势力,但因时机不成熟,计谋破产,导致十几人被贬。

三、结语

总之,权奸擅政、朋党之争和君主失察是造成中唐诗人贬谪的主要原因,在永贞革新前,是权奸擅政;在永贞革新后,是朋党之争和君主失察。它们致使朝政日益腐败黑暗,促进大规模朋党的产生,加深皇帝对朝臣的猜忌,宠信宦官等方面起到加剧作用,导致社会各种矛盾趋于尖锐化,加深了唐朝的统治危机。通过对中唐诗人贬谪成因的研究,我们试图全面真实地还原出中唐文学的生态环境,为今后探讨中唐贬谪诗人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个人特有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心态,及由此产生一个时期的总的精神状态,提供一个新视野。

注释:

①尚永亮.唐五代文人逐臣分布时期与地域的计量考察 [J].东南大学学报,2007(11).96.

②[宋]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75.6158.

③[清]董浩.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2452.

④[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759.

(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

猜你喜欢

贬谪宦官君主
五张羊皮
和谐君主帝喾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