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恶之花到雪之华
——区别恶魔唯美的《细雪》美

2015-11-22王彦春

剑南文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关西物语恶魔

■王彦春

谷崎润一郎作为恶魔主义、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其美意识主要学自西方,和江户时代的日本趣味融于一体,充满病态、阴翳、残酷的艺术美,但在二战期间完成的《细雪》则独树一帜,表现出健康、明亮、诙谐的物语美,本文将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探究两种美的具体差异,并探究都市漂泊对谷崎创作的影响。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日本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出生在东京的商人家庭,从小熟读汉诗,浸染着江户情调,同时在日本被西化、近代化的过程中极度“西洋崇拜”,憧憬西方情趣,将耽于官能享乐的唯美主义和恶魔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代表作有《刺身》(1910 年)、《恶魔》(1912 年)、《痴人之爱》(1925 年)、《春琴抄》(1933 年)、《细雪》(1945 年)、《疯癫老人日记》(1962 年)等。其中除了在二战时期完成的《细雪》,其他作品均以女性崇拜、艺术至上、嗜虐之美为主题。而《细雪》则采取柔和平实的笔致将关西地区上层社会的家庭生活娓娓道来,暗藏着日本古典的物哀情绪,但总体呈现出健康、明亮、诙谐的生活至上之美。

《细雪》被称为“最上层的风俗小说”,“才不世出的物语文学”,以大阪的名门望族莳冈家四姐妹——鹤子、幸子、雪子和妙子为主人公,以带有古典美的三妹雪子的相亲故事和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四妹妙子的恋爱纠葛为主线,不仅展现了近代日本关西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淳朴人情,也给读者带来了上流社会关于美的享受。笔者将从人物形象、物语文学等来分析《细雪》与其他作品的差异。

一、人物形象

《刺身》中心理变态,醉心于刺身的清吉,《麒麟》中貌美但凶悍的南子,《痴人之爱》里懒惰恶毒,放纵情欲,专门玩弄男性的娜奥美,这些女性形象无一不具备妖艳的美和充满性欲的身体,而与之对应的男性角色却懦弱、猥琐,甘愿充当女性的玩偶,比如饶太郎以受虐为快感,河合让治为人忠厚,但任由娜奥米拳打脚踢,并为她洗脚吻脚,乐此不疲。 在《细雪》中,女性角色则从荡妇、艺伎转变成了正常、健康的一般人。作品不仅重点描写了四姐妹的性格特点,她们各有特色,但无一不是健康的、开朗的,也刻画了围绕在四姐妹周围的亲人、朋友和女仆。比如在文中,作者这样描述:三姐妹中最富日本趣味的是雪子,最有西洋趣味的是妙子,幸子则不偏不倚,适得其中。虽然妙子举止有些不检点,并常惹是生非,但她自立自强,很有经济头脑,幸子对贞之助这样评价过她,“那样一个细姑娘,并没有示弱,实在了不起”,贞之助也讲她“独特的性格蛮有意思”,文中的女主人公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人物形象。而贞之助和幸子对诗的美好场景也表现着夫妻间的和睦,男女间的相互欣赏。 这一点就与《刺身》等小说中表现的男女完全不对等有了鲜明对比。

二、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作

不少评论家认为谷崎作品具有私小说的性质,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生活的大部分,我希望是为完善我的艺术的种种努力。我的结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我的艺术,说起来解释为为了加深艺术的手段”。在移居关西之后,作为物语作家,谷崎正式起步。众所周知,《细雪》深受《源氏物语》影响。在叙事结构上,小说由一系列生活琐事组成,并没有谷崎其他作品中刺激性强烈的事件。故事的展开与四季的变迁结合在一起,穿插着赏樱、捉萤火虫、采蘑菇等季节性活动。故事虽然以松子夫人为原型,但已完全摆脱了私小说的范畴,是一部庞大的社会风俗画卷,采取以情为主、情与景、情与事交融的写实主义手法,流露着谷崎对关西民俗的喜爱。在语言风格上也较为诙谐。虽然小说结局弥漫着淡淡的离别愁绪,但在故事的主题中,为了解决雪子的终身大事和妙子经常制造的麻烦,幸子和贞之助操碎了心,和大姐鹤子和大姐夫也是各种周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众多被雪子拒绝的相亲者也是各具窘态,颇为滑稽。 幸子和妙子讨论雪子打呼噜,幸子和女仆阿春的继母讨论阿春一股邋遢劲、嘴馋,但同时又夸她直爽、忠厚、有人缘,这些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此外,在文本的色彩上,《细雪》中描写的场景大多是明亮鲜艳的。雪子虽然容易满面愁容、不胜凄楚,站在庭院望着珍珠梅暗自惜别的情景有着忧伤之感,但这种伤感美也是温和的、有人情味的。 在《刺青》中所展现的女性美和色彩美则是包含着残酷、疼痛和受虐倾向,让人不寒而栗。

以上,笔者大体介绍了《细雪》区别于恶魔唯美派作品的特点,在此需要探究的是谷崎何以在二战期间获得了创作风格的转变,这其中包含的都市漂泊主题值得注意。1923 年,关东大地震发生之后,东京和横滨成为废墟。谷崎一家不得已迁居关西,接触到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关西风土人情。当时东京受西方影响非常前卫,而关西还保留着日本传统的古典美。 在《细雪》文本中,曾有关于东京和关西的详细对比:幸子并不那么喜欢东京,东京的魅力只在于以皇居为中心那一带雄伟的景色——江户时代建筑的壮丽, 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了。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东京“空气干巴巴的,决不是什么安居的乐土,市容荒凉,繁华热闹的区域缺少一种温润的味道。而京阪一带那明朗的天空和滋润的土地,以及肌体所接触到的空气的柔和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谷崎,自然容易接受近代前卫思想的熏陶,认可西方的美强于东方的美,并很快消化了西方唯美思想的内核,但接触到京阪一带秀美的自然景色、纯朴的风土人情、浓郁的古文化氛围之后,他的创作从现代派转向古典派。日本学者西原大辅在《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中指出“谷崎润一郎以关东大地震后移居关西为契机,从对西洋的迷恋中醒来,回归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即所谓的‘回归日本’”。

正如他在《中国趣味》中所写的那样:“我们今天的日本人看上起去几乎吸收的全是西欧文化,而且有同化于它之势。 而在我们的血管深处,所谓的中国趣味,仍然意想不到地植根极深,对此我惊诧不已。只对西欧文明充满憧憬顶礼膜拜的人,到了某一时期还是会回归日本趣味,进而趋同于中国趣味,几乎是很普遍的事实。”日本趣味即受中国趣味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方向,谷崎也是在西方趣味和东方趣味中来回反复。

猜你喜欢

关西物语恶魔
冬日物语
十号物语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后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
萌虫物语
鲁提辖打不成镇关西
关西美术竞卖秋拍将举槌
捕捉“恶魔”的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