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英国动物书写诗歌生态伦理观发展脉络
2015-11-22姜慧玲
■姜慧玲
本文以20 世纪英国动物书写诗歌中生态伦理观的研究为主题,选取20 世纪英国代表动物书写诗人托马斯·哈代、D.H.劳伦斯、菲利普·拉金和泰德·休斯的代表动物书写诗作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动物书写诗歌中生态伦理观发展脉络的共同特征:从对动物的同情,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再到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的向往,包容了生态文学思想的全部内涵。
1.引言
纵观20 世纪的英国诗歌,从世纪初的托马斯·哈代、到二三十年代的D.H.劳伦斯、到五十年代的菲利普·拉金,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泰德·休斯等代表诗人,或通过对动物的怜爱与同情,或通过对人类残害动物等破坏自然活动的谴责,或通过对人与动物平等关系的讴歌,或通过对动物原始力与美的颂扬,以朴实的笔调描写了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生动地表现了对动物的热爱和强烈的生态伦理思想,赋予人与动物的关系以真正的道德意义和价值,使20 世纪英国动物诗歌在思想和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研究20世纪英国动物书写诗歌,目的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科技文明的高度发达给自然环境和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分析出这些诗歌中所蕴藏的生态意识和道德关怀,从而对广大读者有深刻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2.托马斯·哈代动物诗歌中的生态伦理观萌芽
作为诗人的托马斯·哈代开拓了20 世纪的英国文学。长期的乡村生活使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觉细腻敏锐,他善于从自然万物中攫取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诗歌意象,并运用令人瞠目结舌的生动性将其描述出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哈代有巨大的影响,他这样论述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确立物种共同起源的学说的最深远的影响是在道德领域……把所谓‘金规律’从只适用于人类调整到整个动物王国”(Florence,1962:349)。哈代的生态整体观在其动物诗歌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如《关在鸟笼的金丝雀》、《捕鸟人之子》、《被刺瞎双眼的鸟》和《一包包的肉》等从罹难的动物身上看到人类的无情,从而表达了保护动物的生态意识。
3.D.H.劳伦斯动物诗歌中的“众生平等”
工业化的步伐扰乱了哈代笔下 “牧歌式的田园”, 煤炭的使用使得伦敦上空雾气笼罩,森林被砍伐,田野被铲除,隆隆的火车和机器的马达声破坏了乡村的宁静,英国变成了弥尔顿笔下的“失乐园”,不再是动物理想的栖息之所,动物的命运危在旦夕。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劳伦斯开始了他的动物诗歌创作,倡导“众生平等”,歌颂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状态,否认人类的中心主义地位,这正是劳伦斯为寻求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和谐生态关系所做出的努力。
在1920-1923 年之间,劳伦斯创作了大量的动物诗,堪称动物诗歌的巅峰之作。如在《人与蝙蝠》一诗中,诗人认识到人与蝙蝠一样有着无法逾越的障碍,对蝙蝠的态度由最初的恶心和厌憎转向理解和同情;在《蚊子》一诗中,诗人并没有因为蚊子被打杀而产生某种快意,而是对蚊子“消逝进一坨暗黑色的污迹”表示遗憾和同情;在《蛇》诗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副人兽相遇相知的图景,诗中洋溢着对蛇的敬畏、尊重甚至崇拜。劳伦斯对“低等”“有害”以及“邪恶”动物的肯定和认同是对物种歧视十分有利的反驳,这无疑对当代生态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罹难的动物”
到了菲利普·拉金所生活的20 世纪中叶的英国,城市化和大工厂的建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十分敏感。和劳伦斯擅长写野生动物不同的是,拉金笔下的动物多是被人驯化的马、牛和羊。如《在草地》一诗讲述了马的不公平境遇,当马老得不能再在赛场上驰骋的时候,还是要被套上笼头在农场干重活,借以批评人类自私地虐待动物、剥夺马的天性;又如《初见》、《买一只回家给孩子们》都批评了人类对动物的虐待,表达了诗人“生态平等”的生态伦理观。
拉金更深层次的生态观表现在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画面的描绘。拉金喜爱动物,他的房东太太曾描述24 岁的拉金与猫的亲切互动,拉金铅笔手稿的页边空白都是手绘的老鼠、兔子、羊和猫头鹰。拉金的动物书写诗歌展现出自劳伦斯之后无人能及的技艺、感觉与移情,如在《鸽子》一诗中,诗人将一群沐浴着和风细雨的鸽子描绘得情趣盎然:“一群鸽子在薄薄的石板上挪动着/迎着西风细雨/风掠过它们缩着的脑袋和收紧的羽毛/蜷缩成温暖惬意的一团”;在《春天》一诗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诗人对鸟儿、狗儿的动态特写更能显示出公园春光中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诗中表达了人与动物以及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令人心向往之。
5.泰德·休斯动物书写诗歌中的 “力”与“美”
在20 世纪60 年代后,泰德·休斯凭借诗集《雨中鹰》一鸣惊人,开始了他在生态危机时代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在诗学上的不懈追求与探索,每一首诗无不融入他对动物和自然的生态关怀。与拉金笔下被驯化的动物不同的是,休斯的动物书写诗歌中展现出的是一个“充满野性和力的世界”。休斯的动物诗以遒劲粗犷著称,其中少不了对动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准确的刻画,如在《鬼怪螃蟹》中,诗人描写了一个狂暴躁动的世界:“它们互相追逐,互相纠缠,/互相骑压,要把对方撕成碎片”。休斯在他的动物书写诗歌中似乎与动物融为一体,因此他诗中的每一个动物都是以自我而存在的生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又如在《栖息的鹰》中,诗人用鹰的口吻这样写道:“我高踞大树之巅,紧闭双眼。/……/是整个宇宙/创造了我的脚,我的每一根羽毛/现在我却把整个宇宙用脚抓牢/或飞上天去,在空中徐徐地旋转/我随心所遇地捕杀,因为万物属我”,可见动物的本能与冲动被书写得淋漓尽致。
而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后的诗歌创作中,休斯吸取了大量道家思想的精髓,如在诗集《摩尔镇》中,通过主人公杰克对牛羊的悉心照顾,诗人表达了人类不再对动物专横跋扈,弥漫着的是人类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在诗集《河流》中,休斯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天人合一”的理想画卷:老渔夫心系鲑鱼的命运而放下渔网,并追逐其踪迹,在最后一首诗《鲑鱼产卵》中,老渔夫沉醉于自然美景,一片温暖祥和的景象跃然纸上。
6.结语
综上,将生态伦理批评和文本细读的文学批评理论相结合,分析20 世纪英国代表动物诗人托马斯·哈代、D.H.劳伦斯、菲利普·拉金和泰德·休斯的动物诗歌,可见20 世纪英国动物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对罹难的动物的同情,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到人与动物平等理念的寻求,再到对野生动物“力”与“美”的向往,从而不难归纳总结出20 世纪英国动物诗歌“生态伦理观”的共同特征。同时,通过对处于相近时代的哈代与劳伦斯、拉金与休斯动物诗歌的横向平行比较研究,以及对创作风格相近的哈代与拉金、劳伦斯与休斯的纵向影响研究,比较其生态伦理观的差异并挖掘其背后的根源:动物诗歌的创作既与生态危机的时代社会背景有关,又来源于诗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经验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