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5-11-21李少鹏

湖湘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济区资源配置湖南省

彭 耿,李少鹏,刘 芳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金融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融能否良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增长。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主要依靠金融资源总量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加深,单凭总量的增加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受初始条件、市场机制、政府的行政力量等因素的影响,金融资源在区域分布和金融结构上也体现出非均衡特征。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强省之一的湖南省,2007年12月,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地区金融融合机制逐渐完善,金融服务同城化不断推进,区域金融资源实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大大增强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活力。从2013年湖南省金融运行情况来看,湘东北经济区(长沙、株州、湘潭)贷款同比增长13.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 个百分点,全年新增1410.05亿元,占全省新增额的55.5%。我们把湖南省其他邻近地区合并为四个区域进行分析,其中湘北经济区(岳阳、常德、益阳)贷款同比增长2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 个百分点,全年新增336.75 亿元,占全省新增额的13.3%;大湘南经济区(衡阳、永州、郴州)贷款增速为2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全年新增417.911 亿元,占全省新增额的16.5%;大湘西经济区(怀化、湘西州、张家界)贷款增速达1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 个百分点,全年新增175.92 亿元,占全省新增额的6.9%;湘中经济区(娄底、邵阳)贷款增速达1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 个百分点,全年新增198.96 亿元,占全省新增额7.8%。在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区域之间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在扩大,2003年以来,湘东北经济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 的比率由2.93 下降到2.52,而湘北经济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 的比率由1.63 下降到1.08,两者比率都有所下降,但是两者的差异由2003年的1.3扩大到了2013年1.44,2013年长沙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是同期的湘西州的16 倍左右,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则达到了30 多倍,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由此可以看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已成为湖南省金融发展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测度分析来客观反应湖南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期望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寻找原因。

一、文献综述

一些学者从空间经济的角度研究了金融资源配置的空间差异。金雪军和田霖(2004)运用金融地理学的理论,考察了区域金融的空间差异、空间过程和空间的相互作用,首次使用模糊曲线法、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组织等方法探讨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1]张凤超(2007)探讨了区域金融系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并指出区域金融系统是以金融产业为核心物质内容的复合系统。[2]李林和丁艺等(2011)通过计算中国金融业的Moran’I 指数确定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证实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3]。王认真和陈祖华等(2012)认为金融资源与GDP 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各省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4]牛润盛(2013)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某一地区的金融发展通过空间误差项对邻近或可辐射的区域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可促进邻近或辐射区域的金融发展,并且存在空间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5]戈冬梅和柏玲等(2013)借助空间模型得出我国大陆31 个省金融支持区域创新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性,以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所表示的金融支持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异[6]。

还有一些学者对金融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做了测度。Juan(2007)分析了1993-2001年欧洲各国金融发展不均衡和竞争的水平,并采用Theil 指标将不均衡度分解到各个国家,认为欧洲在利率收敛上所取得的成果会分解到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同时金融发展不均衡正是不同金融系统之间竞争的原因所在。[7]李敬和冉光和等(2008)运用基尼系数、Theil指标、对数离差均值衡量了1978-2004年中国金融发展省际差异、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金融发展差异,得出我国金融发展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且差异在不断扩展。[8]卢颖和白钦先(2009)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进行了度量。[9]王婷(2011)使用全国数据测度了中国城乡金融发展的总体差异,同时运用省际数据对城乡金融发展差距进行省际差异分析,发现中国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差异。[10]李红梅(2012)应用DEA 方法对我国部分省份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认为区域货币乘数对于一些省份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影响,尤其对于西部省份的影响较大。[11]孟兆娟(2013)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熵权法对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距在进一步扩大。[12]陈小林(2013)以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作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测算了甘肃省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认为甘肃省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差异。[13]

通过对现有的文献研究可知,从金融资源配置的视角可以深入研究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如果能够缩小研究的区域范围,可以更好地控制自然地域条件和社会政治文化差异对其影响,另外,Theil指数相比其他指标能更好的反映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差异。因此,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湖南省各地级市及划分的五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Theil 指数来测度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

二、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1.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总量是分析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基础性指标,是判断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程度的重要依据。衡量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总量差异的指标主要有居民储蓄总量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居民储蓄总量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也是反映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湖南省居民储蓄总量从1996年末的1074.3 亿增长到2013年末的14784.5 亿,反映了总量规模和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省内各地区间发展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见表1)。就居民储蓄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三项指标来看,2013年湘东北经济区分别为5420.11 亿元、13389.96 亿元、11568.72 亿元;湘北经济区分别为2703.70 亿元、3967.25 亿元、1988.34 亿元;大湘南经济区分 别 为3385.57 亿 元、4794.39 亿 元、2146.88 亿元;大湘西经济区分别为1534.54 亿元、2158.27亿元、1168.48 亿元;湘中经济区分别为1740.58亿元、2530.93 亿元、1274.84 亿元。

表1 湖南省2013年各经济区金融资源配置总体差异 单位:亿元

居民储蓄量反映金融机构吸纳资金的能力,五大经济区十四个地级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013年湘东北经济区居民储蓄量明显高出大湘西经济区,而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湘东北经济区是大湘西经济区的6 倍多,是排在其后的大湘南经济区的2.8 倍;在各地级市之间也差距悬殊,2013年长沙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389.96 亿元,而湘西州只有259.20 亿元,相差近16 倍,相对较好的衡阳市2013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也只有2104.53 亿元,仅是长沙市的1/5。在资金的运用方面也存在很明显的差异。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最多的湘东北经济区比最少的大湘西经济区多出10400.24亿元,比仅次于湘东北经济区的大湘南经济区多出9421.84 亿元,可见其差距很大;在各地级市之间也是差距悬殊,2013年长沙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9633.02 亿元,而湘西州只有259.20 亿元,相差9373.82 亿元,相对较好的湘潭市也只有997.40 亿元,仅仅是长沙市的1/10 左右。不管是经济区之间还是各地级市之间,其差距依然显著。

可见相对发达的地区如湘东北经济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占有很大的规模优势,使得该地区金融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大,支持的力度也更大。而在相对落后的经济区如大湘西在资金来源上严重不足,差距明显,金融发展并不能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资源配置差距的严重缺乏制约了该地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投放能力,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2.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结构不均衡

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因素影响着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分析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已有的研究,这里主要从存贷比指标讨论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差异。

一个地区的存贷比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该地区信贷资金的自给程度,可以直观的表明金融市场的资本造血能力。存贷比是一个相对指标,这里将运用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除以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值来反应该各地区存贷比的情况。存贷比的变动趋势反映各地区资金流动偏向,是一个地区存款总量转化为在该地区投放的贷款总量的比例。表2 反映了湖南省各地区近十年的存贷比情况。

由表2 可知,湘东北经济区的存贷比由2003年的0.92 下降到2013年的0.86,在2011年存贷比为1.01,总体趋势还是下降的,仅下降了0.06,即6 个百分点,其中长沙的存贷比一直处于高位,下降的幅度较小,而株洲、湘潭存贷比相对较低,而下降幅度也大些。湘北经济区下降幅度很大,由2003年的0.85 下降到0.5,共下降35 个百分点,岳阳、常德、益阳下降的幅度都很大。大湘南经济区下降的幅度适中,下降了16 个百分点,其中衡阳的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该地级市在大湘南经济区中经济相对发达。大湘西经济区的存贷比由2003年的0.8 下降到了0.54,下降了26 个百分点,但是其中的湘西州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57 个百分点,其突出的问题在于该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该地区的资金积累少,存款余额相对较少。湘中经济区相对其他经济区下降的幅度不大,从2003年到2013年下降了7 个百分点。由以上各个地区分析可得,湘北经济区以及大湘西经济区的存贷比下降幅度大,下降的幅度远远超过其他经济区,其中湘东北经济区下降幅度最少,基本保持稳定,我们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存款贷款余额可以得出存贷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湘北经济区和大湘西经济区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存款余额很少,资金的积累很少,贷款的使用率不足。

表2 湖南省各区域存贷比(2003-2013年)

三、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差异测度

1.测度方法的选择

本文用测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和原理来测量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区域差异。测量不平等的指标较多,常用的主要有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Theil)、变异系数(CV)、阿特金森指数(Atkinson),本文选用泰尔指数来衡量湖南省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差异。Theil 指数是1967年由泰尔在研究国家收入差异时提出的,Theil 指数与其他指标相比,它能更好地描述差异,并可将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Theil 指数基本计算公式如下[14]P45-60:

其中,n 表示区域的个数,Yi是第i 区域的对应指标值,是Yi的平均值,I(0)的大小表明了某分析指标的区域差异大小,若将所有区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k 组,则I(0)可以分解成两项:

其中,VK表示第k 组区域分析样本之和在总体样本中所占的比重,PK代表了第k 组权重,Theil 指数在分析国家收入差异时以人口占比作为权重,依此本文测度区域金融差异时采用第k 组区域的地区GDP 占全省GDP 比重作为权重。

在本文中,公式(2)中第一项表示指标的每一组内部差异,即区域内差异,表示湖南省组内各地级市之间的差异;第二项表示各组之间的指标差异,即区域间差异,表示湖南省各大经济区之间的区域差异。这种分解方式可以使我们对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不均衡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2.区域划分和数据选择

研究区域间的金融资源配置差异就必须要划分好区域,本文依据获批的《湖南省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中城市化战略格局:一核五轴四组团以及各地级市在经济金融发展的相似水平情况将湖南省分为以下五个经济区:湘东北(长沙、株洲、湘潭);大湘南(衡阳、永州、郴州);大湘西(怀化、湘西州、张家界);湘北(常德、岳阳、益阳);湘中(娄底、邵阳)。

本文所指金融资源指狭义上的定义,著名经济学家Goldsmith(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已成为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由于湖南省可以收集的数据和具体衡量金融资源种类上比较单一,金融机构存贷款占金融资源的绝大部分,因此,我们选用2003-2013年湖南省各地级市金融相关比率(FIR)指标作为测度对象,通过Theil 指数测算其差异,以反映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如没有特殊说明,均来源于各年的《湖南省统计年鉴》及湖南省各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金融相关比率的比较分析

根据Goldsmith 的定义,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 Ratio,FIR)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通常被简化为金融资产总量与GDP 之比,用以衡量一个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国内研究局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大多用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总额来代替金融资产总量,由此得到金融相关率的计算公式:

如果考虑银行间的存款转移,那么用式(3)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可能是不恰当的,因为可能会有大量的存款并没有真正形成信贷或者投资。以Goldsmith 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认为,金融发展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直接增加储蓄,从而促进了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投资[15]P155-231。但对于中国不同区域来说,某个区域的银行储蓄通常会被总行分配到其他区域,因此直接用存贷款额度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可能并不符合中国实际,运用这样的衡量指标得到的结果会产生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幻觉”。鉴于此,本文采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GDP 来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表3 是根据该公式得出的2003—2013年间湖南省各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

表3 湖南省各地区金融相关比率(FIR)(2003-2013年)

由表3 可以看出,湘东北经济区金融相关比率最高,主要是因为该经济区的长沙市比率比较高,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掌握着大量的金融资源等因素促使了长沙市的金融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大湘西经济区属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但是其金融相关比率却很高,这是因为该经济区的金融机构贷款比较多,高出了该地区的GDP 增长速度,这些地区虽然属于贫困落后地区,但国家政策积极倡导扶贫开发,为该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促使了贷款额的激增,但是大量的贷款投入并没有有效的发展好经济,其GDP 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投入资金增长的速度。湘中经济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主要是由于邵阳市的金融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但是从2003年到2013年其金融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湘北经济区金融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主要在于该区的岳阳市金融发展水平不断下降所致,到2013年岳阳市金融发展相关比率只有0.28,在整个2013年所有区域中处于最低水平。大湘南经济区金融发展水平则相对比较平均,发展的程度在省内属于中等水平。

4.金融资源配置差异分析

为了更好的在动态上比较金融发展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以反映形成差距的原因、特点及未来变化的趋势,本文采用2003-2013年湖南省五大经济区的金融相关比率作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并利用Theil 值分解指标进行测度,测度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湖南省金融相关比率的区域差异

从图1 可以看出,2003-2013年湖南省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区域间的差异远远大于区域内的差异,区域间的差异一直在波动中快速增长,从2003年的0.0504 增加到了2013年的0.0848,而区域内差异的变化较为平缓,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其总体差异I(0)从2003年的0.0249 增长到2013年的0.1047。

另一方面,我们将金融相关比率区域差异细分为五大经济区,发现区域内部的差异也有较大的分化现象。差异大小排序依次是湘东北、湘北、大湘南、湘中、大湘西,湘东北经济区是五大经济区发展最好的区域,但是该区域内长沙市作为中心区域城市其金融资源集聚能力强,在整个经济区占了绝大部分金融资源,使得长沙市的金融相关比率远远高于同经济区的株洲市和湘潭市,这也导致了湘东北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到2007年其差距达到了最大值0.0237,而后在湖南省提出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到2013年其内部差距已经缓慢下降到了0.0173,这说明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能有效的缩小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湘北经济区的内部差异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差异并不大,最高的时候也只有0.0020,其它几个经济区的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四、结论及政策意义

本文以湖南省各地级市以及划分的五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各区域的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为研究内容,以比较分析和Theil 指数为研究方法,研究了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非均衡性。结果发现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在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同时发现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区域内差异基本处于水平变化,而区域间的差距进一步在扩大,这主要是在于经济区之间的金融发展不均衡导致的。

从金融机构存贷总量、居民储蓄总量和存贷比等指标,可以看出湘东北经济区处于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更多政策导向使得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配置都集中在该经济区,其总体金融发展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各个经济区。湘北经济区由于地处洞庭湖经济带又依靠于长江流域的便捷交通,随着国家提出的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大量的政策优势,为该地区吸引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与发展最好的湘东北经济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差距,如何更好的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政策和创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来吸引金融资源,缩小发展差距值得我们思考。大湘南经济区依赖于其临近广东省的优势,吸纳了大量的外来金融资源和企业投资,并且该经济区在工业上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在人才上有大量的劳动力,这些都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优势。湘中经济区基本处于稳步前进的状态,而大湘西经济区地处武陵山片区,地理区位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虽然获得了国家的重点扶持,每年都为该地区提供大量的金融扶持,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但是与湘东北及其它几个经济区的差距仍然是很大的。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湖南省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湘东北、湘北、大湘南、湘中和大湘西依次递减的态势,且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综合金融与经济的相关理论及以上分析,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密切的联系,金融资源配置稀缺的区域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金融资源密集的区域经济发展也相对发达。这也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吻合。[16]因而,发挥好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湖南省金融资源配置是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较突出。为了进一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相关的金融政策应该更多的向相对落后地区倾斜,并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推动相对落后地区金融的发展,制定有利于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金融资源配置政策,包括金融造血功能的强化、建立地区银行、以及给予相对落后地区金融发展创新先行先试等政策,以扶持相对落后地区金融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的持续、均衡的发展。

[1]金雪军,田霖.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模糊曲线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张凤超.基于根植性的区域金融系统空间结构研究[J].当代经济,2007,(9).

[3]李林,丁艺等.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J].金融研究,2011,(5).

[4]王认真,陈祖华,白义香.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非均衡配置的经济影响[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5).

[5]牛润盛.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广东区域金融溢出效应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1).

[6]戈冬梅,柏玲等.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金融支持区域创新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1).

[7]Juan Fernandez de Guevara ,Joaquin Maudos,Francisco Perez.Integ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European financial 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7,26,(1).

[8]李敬,冉光和,孙晓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变动趋势分析[J].当代财经,2008,(3).

[9]卢颖,白钦先.中国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演变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8).

[10]王婷.中国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测度与分析[J].经济问题,2011,(8).

[11]李红梅.基于DEA 方法下的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12]孟兆娟.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3,(2).

[13]陈小林.协调发展视角下金融资源城乡配置效率差异评析—以甘肃省为例[J].管理现代化,2013,(6).

[14]Theil H.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M].Amsterdam:North-Holland,1967.

[15]Goldsmith R.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16]茹乐峰,苗长虹,王海江.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4,(2).

猜你喜欢

经济区资源配置湖南省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