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探讨

2015-11-21马潇潇夏晋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仪器测量

马潇潇,夏晋华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探讨

马潇潇,夏晋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通过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以及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应用发展,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并提出了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转变思维、提高实操性课程学习效率以及探索培养新型高职人才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翻转课堂;高职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2007年,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最早提出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1]具体地,它是指课前学生完成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作业答疑、交流互动、协作讨论等活动。翻转课堂实质上就是传统教学流程的逆转,即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过程的优化。至今,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已经迅速在北美教育体系中推广,国内的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中学、广州珠海五中等学校也在不断尝试和实施。[2-3]近几年,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院等高职院校也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4]

高职教育一直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各行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当前高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模式传统,以教师和课堂为核心,缺乏教与学的反馈机制等[5]。翻转课堂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学生主动性差、个体差异关注欠缺、教学反馈滞后等教学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高职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有测量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建筑工程测量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结合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的实际,谈谈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

笔者所在的建筑工程系自建筑类专业开办伊始专业教师就严重不足,经过几年的发展,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人数在逐步增加,而教师数量却增加有限。目前,该专业大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一个学期只能满足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任务。另外,学校没有安排专职的实训指导人员,任课教师必须同时承担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任务。

(二)仪器设备数量有限

我系学生数量逐年增加,2014学年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入学人数即达300多人,但相应课程配套的测量仪器数量却有限,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课堂上往往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操作一台仪器,学生亲手操作仪器的时间少,甚至很难接触到仪器。另外,学生人数多,分组也就多,一名教师难以同时照顾、指导所有学生,自然不能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使得实践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由于我院正在推行“2+1”教学模式,即两年的校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所有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都将在两年内完成,这期间学生面临着大量公共基础课程以及英语、计算机等技能的学习和考试。我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课时为64学时,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相应实践教学以及测绘领域新仪器、新技术的认识与使用等,这样将必然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较为集中,各门课程的学时较为紧张,使得实践课的课时不断被压缩。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基于对上述《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不管是课程对实践性要求高的特点,还是师资队伍不足、仪器设备有限、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得到改善和解决。因此,这种实践性要求极强的课程与基于项目驱动式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为一致,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

(一)三个阶段相结合,完成学生知识内化全过程

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内化的特点和基本原理,针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基本学习阶段,将其对应于“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巩固”三个知识内化阶段,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项目驱动与任务协作相结合,完成学生实践操作全过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实际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如知识点的教学中水准仪的使用、角度的测量、全站仪的基本功能等。通过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具体项目为依据,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围绕具体项目、具体任务需求来组织安排。与传统的项目教学不同,学生在课前已经对基础知识、仪器基本操作有所认识,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状况,而是直接针对具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毕赣称其为“是在电影里才会有的一种女人,飘渺、虚无,让人捉摸不透”。当他开始考虑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汤唯的脸,“再想不到比她更合适的女演员了”。

(三)自主学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完成师生互动全过程

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里,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课前准备自主学习课程视频资料;课堂开展项目实践、协同合作、共同讨论、提出问题等环节活动,以完成项目任务;课后实行自主复习、自我巩固。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指导者,全过程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助,完成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

(一)课程总体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要求学生主要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形图的测绘和施工放样。根据现有的课程教材,从课程的能力结构方面着手,将课程分为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形图的测绘和施工放样测量三大项目,如下表所示。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总体设计表

测量仪器的使用,这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包括水准仪、经纬仪、皮尺和全站仪的使用;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放样测量,这两个部分是课程的综合应用内容,主要指借助测量仪器,采用特定测量方法完成相应的测绘任务。由此可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应用是建筑测量课程的核心内容。

项目一:测量仪器的使用。该项目主要介绍测量三要素的测定、计算方法、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以及仪器的构造和一些基本的测绘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测量能力。针对项目一的内容及特点,采取任务模块教学,将其划分为四个任务模块,分别为水准测量模块、角度测量模块、距离测量模块和全站仪测量模块,然后以这四个模块为载体,分别设置各自任务内容。

项目二:地形图的测绘。该项目划分为两个任务模块,分别为控制测量的外业模块和控制测量的内业计算模块。这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布网原则和基本要求;掌握导线的概念、布设形式和等级技术要求;掌握导线测量外业(踏勘选点、测角、量边)和内业计算方法(闭合、附合导线坐标计算)操作。

(二)教学组织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如下图所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

1.课前——知识的传递

如水准测量项目知识点中,针对教学内容重难点(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水准仪的使用是重难点)和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前录制10-15分钟的水准测量知识点的视频教程,传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并对涉及到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整理、提出问题。通过视频教程学习,学生对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了课前知识传递。

2.课堂——知识的应用

从具体水准测量项目任务出发,首先教师安排布置课堂任务,并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学生接受任务展开讨论、设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观察、指导各个小组学习进展,并参与小组讨论,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实现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与知识的应用。

3.课后——知识的巩固

课后由教师对课前、课堂观察的问题进行整理,对学生课堂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做出以后课程的安排。对完成效果不理想的小组或学生,可提供进一步的学习资源(教学视频等)。学生得到教师的评价反馈,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实现对知识的巩固。

(三)教学评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方面,改变了过去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标准的做法,即由单一评价转变为多角度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将考核重点放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关注学生表现出的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职业素养等,另一方面考核学生项目任务完成及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完成考核后需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使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控学习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根据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特点,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较之传统课堂,教学实施效果更突出。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转变思维、提高实操性课程学习效率以及探索培养新型高职人才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苏丽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高职课堂教学探析[J].知识经济,2014,(24):176-177.

[3]杨甜甜,吕焱飞.翻转课堂优化高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20-24.

[4]张爽.高职建筑类CAD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4):67-70.

[5]李莲.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3):30-35.

G712

A

1671-2862(2015)04-0090-03

2015-05-15

马潇潇,女,博士,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测绘。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测量仪器测量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创新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项目教学法探析
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