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

2015-11-21牛玉君余霞

中国储运 2015年9期
关键词:批发商货物运输

文/牛玉君 余霞

城市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

文/牛玉君 余霞

城市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配送方式,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维护城市功能正常的运转,还可以促进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城市共同配送”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共同配送各种模式的实现形式以及各自的优势与劣势,经过比较分析探讨各种模式的适用情况。

城市共同配送;组织形式;物流资源合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本世纪重要的支柱行业以及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而言,开展城市物流共同配送都有积极的作用。琚春华[1]等指出,在城市物流配送行业,如何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共同配送概述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由于企业间的竞争,经常出现有限的资源无法合理分配和利用的情况,为应对这些问题,日本率先开展共同配送。日本运输省认为,共同配送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多家有定期运货需求的企业之间,由一个货车运输者使用同一个运输系统进行配送[1]。汤浅和夫[2]认为,共同配送逐渐打破了企业物流合理化限制,即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联盟来实现,将需要配送的总量进行集合,最终提高车辆利用率。

在国内,文晓巍、李达等认为共同配送是指几个企业进行联合,集小部分为大部分,是一种企业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方式[3]。何景华认为,共同配送是不区分货主和商品,各个顾客之间有潜在的联系,在进行配送时往往把在同一条线路上的货物都装在在同一辆车上,用一辆车为最多的顾客配送[4]。

显然,不同的学者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在进行共同配送的定义时,有些学者将重点放在了企业间的合作上,而有的学者在进行定义时,将侧重点放在了为不同的销售商进行服务上。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即利用最少的物流资源,实现最大的物流配送量,以节省最多的物流成本。

二、城市共同配送模式及其组织形式

(一)共同配送模式分类

1.按组织模式

王秀梅、李艳等认为城市共同配送按照组织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类:

(1)系统优化型。系统优化型,即在客户都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配送企业按照各家用户的要求,对配送活动进行安排,在配送的货物数量、配送路线、时间安排、运输次数等方面作出相对最优的系统化的安排[5]。

(2)车辆利用型。一是车辆的混载运送,是指在送货时尽最大可能,只安排一个配送的车辆,将多个货主的货物安排在一辆车上,实行货物的混载。二是利用客户的车辆,是指通过客户的车辆对本产品进行配送,客户的车辆一般是用于零部件、原材料或是半成品的采购。三是利用返程车辆,是指物流企业中的配送部门与其他行业合作,相互帮助,企业间相互合作装载其他公司的回程货物或进行往返运输[5-6]。

(3)接货场地共享型。这种配送模式是指多个企业共同联合起来,共享同一个接货场地。一般在用户集中、交通及场地较为拥挤的区域,将多个用户联合起来,建立配送的接收点。

(4)设施共享型。这种配送模式是指在某个有多家不同配送企业的地区,这些配送企业为了节省配送中心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由他们自己出资建立不同的配送中心[7]。

2.按配送上下游方向

物流配送的运作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故王孝坤等认为,按其从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基本类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横向共同配送型。这种配送模式的关键是对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物流渠道进行整合,将货物进行集合处理[8]。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这种配送模式是指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具有相同产业的企业通过配送中心,集中进行运输。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各家企业都拥有配送中心和运输设备,根据具体的运输货物量,采取委托或者受委托的方式,开展共同配送活动;二是在进行相应的配送活动之前,各个企业间就制定相关规格,将包装的规格进行统一化处理,并一起建立配送中心,购买运输货物的车辆,这些企业之间的运输作业就统一由共同的配送中心来实现[9]。

第二,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这种配送模式是通过配送中心,把各行各业集中起来的产品进行统一发送,分为两种:一是大型零售业为主导,以追求物流效率为目标。由大型零售业指定批发商,批发商统一几种由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集中进行管理并且统一输送;二是产商和批发商组合型。这种模式是产商和批发商通过共同出资建立配送企业,对零售企业如便利店、小商店等进行小单位、多频度且统一地配送[9-10]。

第三,共同集配。共同集配主要以大型运输企业为主导,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即由大型运输企业将所有需要的货物进行统一集中,然后由批发商把商品配送给指定的运输者,由运输者进行最终的配送活动。

(2)纵向共同配送。纵向共同配送与横向共同配送有联系也有区别,主要是通过对纵向物流渠道,如厂商与批发商、零售与批发商之间的功能进行整合,将渠道中各环节成员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联合起来建立配送中心,首先对货物进行集合,然后统一配送,其目的是缩短物流渠道。可分为两种。

第一,厂商与批发商间的物流共同化。主要形式为:一是对于某些产业,生产厂商的力量较强,为了强化批发物流的机能,提高批发中心的运作效率,行使批发的功能由厂商自己完成;二是对于某些批发商力量较强的产业,则将上述的物流活动全部委托给批发商[11]。

第二,零售与批发商间的物流共同化。其形式为:一是大型零售企业自己出资建立配送中心,通过这个配送中心对批发商们销售给零售企业的各店铺的产品进行配送;二是对中小型零售企业来说,他们暂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及必要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所以依靠某家大型批发商,并由该批发商对其零售店进行配送作业[12]。

(3)第三方共同配送。这种配送模式是通过对物流渠道中的一项或几项物流作业进行整合,将业务外包,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集中配送,提高物流效率。此方式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专注于自己的生产制造或销售业务,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13]。

3.按物流资源合并情况

王志鹏等认为,根据物流资源合并情况,可将共同配送模式分为两大类:

表2.1 按组织模式分类的对比分析表

(1)运力合并型。此处的运力是指配送过程中,所有可以使用的配送车辆等设备的实际能力。而合并是指根据这些可配送车辆的能力大小及配送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的安排。使得来源不同或目的地不同的货物,能装在同一“运力”上进行配送,同时需要考虑配送的具体时间、数量、次数和路线等[14]。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较为典型的运力合并型模式主要有:一是搭载配送,是指将本企业配送数量较少的产品以“外包”的形式委托给其他企业,而本企业只负责配送数量较多的产品,同时本企业也接受其他企业的“外包”业务;二是回程运输,回程运输是指两家有业务上往来,但不在同一区域的企业,通过签订相互之间的协议,利用彼此的返程车辆给对方运送货物,提高总车辆的利用率;三是“一对多”配送,指一方对多方实施配送,一方即发货点,多方即客户,在实施配送时,一方可以综合多方的具体特征及要求,统筹安排,联合进行配送[9]。

(2)物流节点合并型。是指将来自不同地区的货物送到某地(物流节点)后,再根据货物前往的目的地进行分类安排,尽可能把去往同一目的地的货物,装在同一辆车上进行配送作业。目前主要有三种具体的运作模式:第一,交换配送。是指在每家企业都各自拥有配送中心及运输设备的前提下,根据它们与客户距离的远近、与各自运量的大小等,通过协商划分配送区域,实施配送作业。第二,设置公共的物流基地。在一些客户比较集中的地域,这些企业可以出资建立一些公共配送中心,可以共同将商品进行处理,送往物流中心。取货是由客户自行上门,而集货过程则相反[9]。第三,集中配送。是指多家企业共同建立配送中心,共同参与配送活动,对配送任务进行集中处理,使物流配送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15]。

(二)各种模式的比较

1.按组织模式分类的模式

由表格2.1可知每种配送模式各有优缺点,而通过比较它们的相互特点,可得出不同行业相应适用的模式。对模式①而言,由于需要对多个客户进行配送,适用于厂商向批发商发货,一次发货量较大,而一个厂商往往同时向几个批发商供货。这种方式对于大规模的厂商和零售商来说有利,但存在很多可变因素,如供货量的不确定,配送中心的远近,交通情况等。总的来说,理论比较成熟,而实践有待加强。

表2.2 按配送上下游分类的对比分析表

模式①和模式④相比,模式④由于是几个不同的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的配送中心,所以该中心到这几个企业的总体距离是最小的;而模式①发货点就是本企业,相对来说节省了一部分费用。但从长远分析,配送中心等设备共享型的潜力更大,对企业更加有利。

表2.3 按物资合并情况分类的对比分析表

模式②和模式③,不可控因素太多,如:对接人时间不一致,送货量不确定等,在理想化状态下,这两种模式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实现。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小型企业,或者是企业创业初期,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2.送上下游分类的模式

由表2.2可知,按配送上下游分类的配送模式,主要是通过供应链上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来实现的,而不同的企业配送方式又有所差异。横向共同配送主要分为三种:同产业间配送、异产业间配送、共同集配。纵向共同配送主要是根据厂商、批发商、零售商三者之间力量的强弱,将配送作业转给能力强的企业。而第三种配送模式主要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

总的来说,大多数企业平时进行配送作业,都是将横向、纵向及第三方共同配送结合在一起,从多样化的配送方法入手,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3.按物资合并情况分类的模式

由表2.3可知,该分类方法下的配送模式主要是通过提高车辆运载率,或共同利用其它物流资源避免浪费和降低物流成本。

三、结论

本文通过总结前辈关于城市共同配送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各种模式及其相互关系和优缺点,并从各种不同分类的配送模式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企业适用的配送模式。通过比较可知,不同学者和专家对城市共同配送模式的分类存在不同看法,但大体方向相同:①从整个系统角度出发,安排整条供应链上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客户手上的配送情况。这种系统型经得起时间考验,但需要企业有很强实力的配送方式。②只从配送角度分析,主要包括配送路线、配送车辆的安排。也可大幅度提高配送效率,但一般只适用中小型的业务,对于长期发展而言,系统型的配送模式更适合。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1]琚春华,高春园,鲍福光,蒋长兵.基于多种方法的共同配送成本分配模型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02):58~63.

[2]何云飞.城市中心商业区配送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以南京东路商业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43~46.

[3]孙妙青.城市共同配送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6):41~44.

[4]张露方,徐杰.共同配送模式在城市电子商务末端的应用探析[J].物流技术,2013(6):33~36.

[5]王秀梅.城市物流的共同配送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4):73~74.

[6]产娟,韩永生,刘彦平.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系统架构设计研究[J].城市观察,2013(4):18~21.

[7]王孝坤.城市商业中心区共同配送的交通效果评估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6.

[8]宋兆星.基于共同配送的配送中心选址及成本分摊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6.

猜你喜欢

批发商货物运输
逛超市
批发市场进货:砍价的三个秘诀
批发市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豆芽花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路遥知马力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