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读,不可忽视的精彩

2015-11-20王庆春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通顺变色龙生字

王庆春

一、 求趣,诱发阅读期待

1. 设疑于始。我认为第一课时的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在未知的学习内容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学习欲望,作为教师,用怎样的导入方式才能激发这种内在的欲望呢?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中,可由读题导入,并于课题之处设疑,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并始终在学习中保持浓厚的求知兴趣。如五上《变色龙》一课就可以这样导入设计:“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许多动物都有奇异的逃生本领。比如壁虎断尾、乌贼喷墨等,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小结说:“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种动物,看看它有什么神奇的逃生本领呢?看老师写下它的名字——变色龙。”因为小动物是学生的最爱,提起小动物,每个学生都会畅所欲言。这样的设疑,让学生参与了课堂导入的过程,他们就有了成就感,有了探究的兴趣,进而主动开始有效的学习之旅。

2. 驰情其中。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生烦生厌,而“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巧妙牵住学生的思想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从而使学生保持阅读期待。如教学《二泉映月》时,我以阿炳的《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描写乐曲的段落,并过渡引导:“这是一首多么动人心弦的曲子啊!阿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乐曲又饱含了他怎样的情感呢?我们继续朗读课文。”这样,让学生对下一部分的朗读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想读课文的情感就始终盈溢在课堂之中。

3. 延续于尾。初读课文的重要作用,是为第二课时研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除了应当扎扎实实地以有效的读书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外,还应在课尾让学生带着新的阅读期待,进入下一课时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精心设计下一课时的过渡语,达到“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效果。以《诺贝尔》为例,第一课时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带着“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挫折?他这样的付出有什么价值呢?”这样的问题,走进第二课时的学习,使教学一脉相承。

二、 求通,扫清阅读障碍

1. 着眼整体读。初读课文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就是让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通过自己练读和教师指导,能读准生字字音,结合语言环境,初步感知部分词语大意,并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知道“文章之大概”。比如,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可以提出问题:滴水穿石是怎么回事?它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实践证明,中年级开始,只要给予充分的读书时间,并在读后进行梳理指导,学生就完全具备整体感知课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夯实基础读。阅读教学要以识字作为先决条件,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教学中应遵从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对待生字不必平均使用力量。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1) 要求学生在第一步通读课文时,就要注意哪些字是自己不认识的,或是自己觉得容易读错的,挑出来提醒大家,并指名学生领读生字;(2) 读完第一遍课文后,再要求学生读读课文后的生字词语,看看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它们,再给生字组词,并交流写字方法。经过这样两轮的生字教学,学生在读课文时就没有“拦路虎”了。

3. 留足时间读。读通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字字入目,词词落实,句句通顺。在解决了读的障碍之后,可以读课文2~3遍,即使是优生也要读1~2遍。充分练读之后,指名试读,组织学生按照“五不”的要求评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子,停顿恰当,有畅达感和节奏感。不符合要求的再练读,甚至领读,力求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

4. 变换形式读。(1) 范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被文本的精彩感染,产生自己读书的迫切期待,读书的兴趣因此而激发。(2) 自读: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不要求速度,遇到困难,可问老师,可问同学,可查字典。教师也可趁机辅导学困生,让阅读更扎实,指导更细致。(3) 齐读:运用集体的力量,偶尔为之,让优生发挥“带头兵”的作用,让后进生增加些勇气,教师则可以听到稍微不和谐的声音,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朗读。(4) 跳读: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跳着读,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读,可以快速地浏览感知,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5) 赛读:用比赛去激励,同桌之间,小组之中,比一比谁读得准确,读得通顺,让同学之间的读更加真实,让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强。(6) 合作读:可以自我组合,亦可小组合作,或一人一段,或一人一个角色,读中听,听中读,互学互促,取长补短,共读共成长。

三、 求明,梳理阅读收获

从中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明晰课文的整体脉络。

1. 写人记事类课文,抓要素。以《推敲》为例,在学好生字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回答问题:(1)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2) 用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练习,教给了学生概括课文大意的有效方法。(3) 在此基础上,再问一问学生,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件事情的?这样就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快领悟到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访友留诗)——经过(斟酌进程)——高潮(冲撞仪仗队)——结果(确定用“敲”)来叙述的。

2. 写景类课文,抓景观。如《黄果树瀑布》,在学好字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把上面的问题,用简洁的语句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作者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宽、声响大、令人沉醉。

3. 状物类课文,抓特征。以《变色龙》为例,通读全文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主要介绍了变色龙的哪几方面内容?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就会明白,课文先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然后介绍它的变色本领。这样在简单的问答之间,课文的脉络就清晰了。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单集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通顺变色龙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神奇变色龙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读写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生字变身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