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性阅读,让学生触摸文字的温度

2015-11-20吴灵燕侯友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验性文本情感

吴灵燕 侯友成

一、 情境中体验,激发学习情感

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探求未知的思维活动。在体验性阅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文体,只要能够正确把握语文阅读课的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都能找到适合的方式,提高阅读效果,激发阅读欲望。

1. 表演中体验,情景再现。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描述了生动的场景,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在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若进一步组织学生熟读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动态的“社会文化情景”,既有声,又有情,此时,声情并茂,内容会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愈发深刻,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如在教学《雨点》一课时,老师让学生演一演雨点分别在池塘睡觉、在小溪散步、在江河奔跑、在海洋跳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在表演的同时,对于雨点不同的运动状态有了充分感知,从而加深了理解感悟,在朗读表达、情感调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 游戏中体验,激活思维。游戏是学生探索世界的手段之一,有趣的游戏是同学们喜爱的。为学生创设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游戏情境,把学习、游戏融于一体,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充分激发他们思维,让他们在游戏情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语文学习的情趣。不仅低年级,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游戏也是非常热衷的。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在感知文字后,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尝试着切一切苹果,除了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发现的敏锐性外,更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换一种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创造就在我们身边!而这样的一种动手体验,比教师的告诉要深刻得多。

3. 音乐中体验,形象再造。音乐是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把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共鸣,随乐读、听乐思、伴乐说……不少课文、古诗文的诵读,配上音乐更有意境,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亦有不少文章本身就是歌词,比如苏教版中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快乐的节日》,用上恰当的音乐,自然会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情感更加投入,体悟也更加深刻。

二、 “悦读”中体验,丰富文本内涵

阅读活动中,一方面,读者受读物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读者又自觉地参与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创造。不同方式的“悦读”,让思维走向纵深,情感体验不断升华,形象感知更为丰满。

1. 想象——空白处想象,完成自主建构。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作合理的想象,从而产生更独特的体验。如在《望月》一课的教学中,小外甥说月亮“像眼睛”,这就是一个美好的想象。那么在你的心中,月亮是什么呢?在《孔子游春》一文中,孔子对于水的论述相当精辟,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水又是什么的化身呢?如此种种,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产生自己的认知,通过丰富的想象,完成形象的自主建构。

2. 诵读——涵咏中体验,加深语言感悟。语文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似乎是平面的、静止的,其实,语文教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

体验性阅读,容。读,就是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它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过程。教师可以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情入境,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通过文字表面与文字后面的智者进行心智交流:可反复诵读,观其文、听其音、悟其情、会其理,综合体验;亦可至情诵读——美读,用细腻、优美的语言,以及富有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引领学生感受事物的声光色彩、人情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走进文本,主动构建意义,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入境联读——遐读,在快乐的想象中,获得一种精神自由的同时,对文本进行重构。

3. 静思——缄默性体验,启发深层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正是此时此刻的心境,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一种境地。思之愈深、悟之愈敏、情之愈切,其存在状态是缄默的。但感悟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因此,教学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思索,去理解,形成深层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要求,在第一学段要“学习默读”,第二学段要“初步学会默读”,而到第三学段则是“默读有一定速度”。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默读静思的时间,每个老师都必须重视和努力去实践这一要求。

三、 实践中体验,内化语文能力

语文是母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就是在阅读体验的过程中得以落实和提高。

1. 争辩,开发创新潜能。孰是孰非,往往在思辨中更能了然于外。“质疑”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参与争论的学生,个个精神亢奋,注意力专注地倾听,寻找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射,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教师作为课堂“最具影响力”者,必须要将问题及时梳理好,引领争辩深入,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达成认识的统一,即便还有不同看法,亦要尊重学生“保留意见”。有时,学生的质疑亦成为课堂优质生成的契机,如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有学生问:“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时,他在午睡,是真睡还是假睡呢?”有学生说:“真睡!从课文一连串的描写中,看得出他睡得很香。而且他既然隐居了,也就轻松闲逸,所以睡眠质量就更好了。”反对的学生说:“他这么一个神机妙算的人,怎么可能这么浪费时间呢?他一定是在考验刘备的诚意……”换一个思考的角度,大胆地质疑争辩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透彻了,对作者的含蓄表达领悟更深了!

2. 对话,引导深度体验。学生主体的体验,是推动以对话为特点的阅读教学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融合,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感受到独特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的愉悦,感受到成长的幸福。如教学《江雪》一课时,学生提出:“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没有照搬教参中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们开启思路,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也。”还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学生们的诠释慧眼频开,精彩纷呈。这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体验、心路的沟通、人生的解悟、生命的历程”。

3. 运用,检验有效阅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文本无非是一个例子”,而生活有着更为广阔的运用空间,体验性阅读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实践中再次体验文本的价值。例如,班干部竞选如何表达?家长会要开了,怎么给爸爸妈妈写一封感恩信?开展社区活动,如何写倡议书?朋友生日到了,怎么写张祝福卡?……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在课程文本和生活文本间的链接中学习语言。再多的阅读也只是为了积累,为了凭借规范的语言,不断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更多时候,实践既是体验,也是阅读的有效检验。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是体验的课程。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体验性活动,感受作品丰富的情感、丰满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不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掌握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对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情感,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让心灵触摸到文字的温度,让文字温暖善于感受的心灵。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体验性文本情感
从观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体验性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