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文课堂的永恒质素
2015-11-20王爱华
王爱华
我一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意蕴和价值始终在生成之中,并伴随着课堂改革的步伐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在课改历程中,一些经典的课堂,却始终保存着决定语文课堂生成方向的永恒质素,经过时间的洗练而历久弥新,留存着代表着语文课堂的本质和本真意义。经常回眸和回味这些课例,必定有助于我们坚定课改的信念,把准课改的方向。
李吉林老师的《萤火虫》,无疑是值得我们经常回眸和回味的经典课堂之一。
近日,我又一次翻开了李老师《萤火虫》一课的教学实录,先是躺在沙发上翻阅,后来情不自禁而正襟危坐,端端正正地坐起来凝神注目,一边细细品味,一边啧啧赞叹。太神奇了!今天课标的精神怎么在这节课中都体现出来了?李老师到底是怎么想的啊?她怎么能把一篇意蕴这么深刻,文字如此优美的散文诗,让二年级的小孩学得那么动情,那么生动,那么在心里面活着!无疑,李老师时时处处都是为孩子着想的,因此,在她的课堂当中,文本活了,学生更是活泼了,这种活泼不仅仅是表现出了肢体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李吉林老师一直所倡导的情感伴随认知思维活动,以课文教学为凭借,激活儿童的想象,发散儿童的思维,切入到文本的精神深处。
一、 语文课堂的永恒质素:课程视野、儿童视角、立人取向
1. 课程视野——超越教材的教学勇气
课堂教学的境界取决于教师的眼界,“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优秀的语文教师绝不能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和教材的“传声筒”,必须是站立在课程文化之巅的“建构者”。远在二十多年前——那个所谓“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时代,李老师已经自主地选择教材,不但如此,她还用五年的时间自编了十本教材。可以说李老师在二十几年前就成为课程自觉的开发者。“我是一个教师,我拥有教育的权利——教育的自由权”,在教学中,她感觉一本薄薄的教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精神发展、语言发展的需求,于是,她就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挑选出最为精美的阅读材料奉献给了她的学生。诚如李老师所说:“孩子小,吃得少,但是要吃得最好”。或许二十几年前还没有“课程开发”这样的概念,但是一种非常清晰的意识在指导着她,这就是:想孩子所想。《萤火虫》这首散文诗是著名作家柯蓝的作品,柯蓝的散文诗大多适合吟诵,每年在深圳、在广州、在全国的许多地方都会组织儿童诗会,都会来吟诵柯蓝的作品。李老师眼光独到而敏锐,由此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有非常开阔的课程视野。在李老师情境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通师二附的课程建设开展十年多了,至今硕果累累,形成了一整套一系列的课程开发的成果,通师二附的老师和学生都成了课程开发者。我们的《课程标准》出台至今才十多年,而几十年前,李老师已经落实了很多很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做到的事情。是课程视野,让李老师站在了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开创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先河。
2. 儿童视角——回归本原的教学吁求
课堂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儿童的,基于儿童的认知心理,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定性。李老师总是把孩子捧在手中、放在心里,她的眼睛始终不离孩子,正因为如此,李老师成为孩子最贴心的“知心人”,她能通过孩子的言行举动,看到孩子心里想什么、要什么、期盼什么、希望得到什么。诚如李老师所说:“自始至终是把儿童置身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应该是李老师情境教育精髓。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之下一步一步走进了文本。这篇意韵丰富的课文,从教学伊始创设语言情境,李老师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指向学生的主动建构。我特别关注到李老师的板书:“猜、画、问”,这三个行为动词的行为主体毫无疑问是学生。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自身资源的把握和运用上。进入核心学习环节时,李老师所有的教学活动更是完全指向儿童主体。开始,让学生去“猜”,“猜”谁不喜欢?李老师顺应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接着,是“画”,把词语这一抽象的符号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同时又创设了情境,在画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画面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在画的背后是学生的主动思维。比如:画在高处还是低处,你从哪儿看出来?是画一朵还是画许多?散文诗的内容被活化、拓展开了,李老师采用了角色的转换、迁移、体验等灵活的教学策略,使得教学的情境更加完整、生动和丰富。在这过程中还有“问”,李老师让学生各自读完课文后自主发问,这个“问”就是学生主动建构思想的问。李老师教学理念都是开先河的理念。
3. 立人取向——指向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
李老师曾深刻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儿童的智能、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深远,儿童在学习语文时不仅可以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而且可以引入关于许多书的观点、感受、思想感情、艺术形象以至逻辑和哲理,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和培养民族的气质。”李老师是这样认识的,更是这样实践的,她对课堂的建构从线性的推进走向了多维的创生,从单一的授受走向丰富的实践。李老师有一句很短小但意义却非常丰富深刻的话:“小学语文很大。”她还说:“语文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唯工具论,因为它已经跨越了工具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是让世界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过程,同时也是让他们进入世界、进入社会生活继而让他们渐渐长大的过程,儿童是通过语言去认识世界,去拥有世界的。”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让儿童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感受到小学语文里的大世界,体会到作家的情感,感受到作家跃动的思维,让儿童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通过熏陶感染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李老师总是旨在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丰富多元地发展。学生整体的发展,还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上,李老师最反对语文教学中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李老师的抓手过去是训练,现在是实践,实践的方式有读有说有听有写。
这一课教学中有两处非常精要的学生语文实践,第一处是“萤火虫( )地飞着。”她让学生扮演角色之后,又说说萤火虫怎样地飞,让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体会出了主人公萤火虫的心情,这真是太精彩了!学生的答语是那么真诚、真挚、真切,思维、情感融合为一体,可以说都是充满诗意的表达。整体的发展理念存在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语言的发展,其他几个方面则融合在里面。“作家要有观察力,要有感受力,要有表现力,还要有想象力”,李老师的这节课,独特的观察、感受在哪里?是通过体验之后的理解,如:“他们睡了,我怕打扰他们。”这是有情有义的感受,李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想象力、独特的表达能力全面表现了出来,这是完全属于孩子的表达,因为是由语言的素养发展为基点的。所以,他的学生都显得那么自然、自如。我曾尝试研究过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和新课程标准理念之间的关系,譬如,教者整体把握、学习策略、体验阅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等等,如何整体把握?能否引导二年级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都回答了出来。李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策略的呢?她先通过整体的语文实践,在猜一猜、画一画、问一问中深入文本的细部。接着继续引导:一个是为什么飞来飞去?另一个是为什么用生命燃起红灯?李老师自始至终想学生所想,为学生发展着想,正如李老师说的“着眼发展,着力基础”。
二、 散文诗的教学策略:从美入手、以情相连、以神贯穿、以境拓宽
1. 从美入手。
在《萤火虫》一课的教学中,李老师那精湛的情境教学技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以美的形式展现作品的形象美、场景美、境界美、哲理美。课堂上李老师把自己写的童谣,绘画、歌唱、舞蹈,尤其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全部融合在一起,在学生面前展示了那个夏夜的、小小的、发光的、生灵的美。这节课体现了整体的美,包括形象美、声音美、字美、画美,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李老师真是充满了童真、童心、童趣,这样的老师孩子们会张开他们小小的手臂拥抱她。在讲读过程中,李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在黑板上完成了一幅“夏夜的草地上萤火虫在万花丛中飞舞”的简笔画后,借助画面,“以美启智”,在美的氛围中,学习成为一件充满艺术气息的美好的旅程。
2. 以情相连。
情感是散文诗的生命。情境教学就是以情感为纽带,展开教学过程,以作者之情感染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不断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师活动;以文之情激起师之情,再以师之情激起生之情。在朗读课文时,她仿佛就是那个对会发光的小生灵充满敬佩之情的作家;在与孩子对话时,她就是一个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大朋友。她这种情感分寸的把握,那么恰到好处,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教师对萤火虫这种敬仰之情、赞美之情感染了学生,学生也情不自禁地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了这种情感。
3. 以神贯穿。
通过形来把握神,以神贯穿全过程。一堂课中的两个主要问题都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两个问题都指向着文本的核心。李老师就让学生在语词的要义、图画和学生的内心体验、角色迁移等之间来回地穿梭,感受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格。李老师从头至尾没有一句突兀地揭示中心的话语,而是通过学生转换角色之后体验萤火虫的内心世界和它的精神品质。例如,教者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整体的课文情境,“提着一盏小小的红灯,小心地照着这个花草的世界”的是谁?“它还是不停地飞来飞去”,“它”又是谁?巧妙自然地让学生随文学习,整体理解。李老师曾说:每一堂课,每一个训练项目,教学目标和要求各是什么,教师心中一定要有数, 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好各个环节,让学生经历好这样的过程, 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提高。
4. 以境拓宽。
境的拓宽超越了作品描写的情境本身,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从而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此时,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及时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使情感进一步升华,认识进一步加深,李老师把“你”改成了“我”,学生的表达都是发自肺腑的。因此,我觉得这节课对学生的发展是整体的、生动的,也是丰富的。学生用非常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当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是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之后产生的效果。好的教学,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半生乃至于终生。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收获,肯定会影响到学生对今后语文学习的态度,所获得的认知策略、积极情感、学习体验,必将成为他继续学习的新的动力。
李老师的学生们是幸福的,李老师也是幸福的,愿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像李老师那样饱含着创造的热情和对学生的深情,以及对教育的炽情,去创造每一天完整而美好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