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5-11-20王青亦

关键词:演艺丝路文化产业

○王青亦

(中国传媒大学 文化发展研究院,北京100024)

2014年6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这给我们一个世界性的视角来思考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规划与文化发展策略等问题。丝绸之路是指起于中国,连接中国与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贸易路线,自古以来即是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促进沿线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互通,增强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我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此同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也是深化和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途径。

丝绸之路研究由来已久、成果辉煌,计有考古学、文化学、艺术学乃至人类学不一而足。[1-5]学界也有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的讨论。[6-11]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给我们了解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带开发提供了借鉴。笔者主要希望在了解丝绸之路主要文化资源的背景下,对这些琳琅满目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专业的类型划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及建议。主要讨论的问题有: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沿线的重点文化资源有哪些?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从哪些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改造和开发?驱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加速发展的现实策略怎样?本文将主要基于参与丝绸之路申遗的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四省份做出分析。

一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资源分布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融合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中西文明的共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丝绸之路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之间建立起了广泛而历史悠久的联系,在游牧与定居、东亚与中亚等文明交流中具有重大意义。其遗留的灿若群星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古代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人类在交通、文化、宗教、艺术以及民族等多方面交流融合的文化线路杰出典范。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中国段的文化资源范围广泛,其中的精华主要是世界遗产中国段22处遗产点、各批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各批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其所依托的丝路文化生态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资源分布。作为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的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聚落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表1)。22处遗产点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文化资源的核心构成。

表1 丝绸之路中国段遗迹分布一览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标准是“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文化资源。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中国段的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数量特别众多、类型繁复,其中河南358处名列全国第二,陕西233处全国第四,甘肃较上一年大幅度增加至131处,而去年新疆一地获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共55处,接近之前六批申请的总和,也打破了新疆历次获批的数量之最,总数达到113处(图1)。反映了这一区段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发展前景。

图1 四省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2013年)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的,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的最高标准。要求景区观赏游憩价值很高、同时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有世界意义,或有世界级资源实体,资源实体量巨大。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中国段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众多,截止2013年计有河南9项、陕西5项、甘肃3项、新疆8项,包含有山岳、历史文化、宗教(佛教)全部三大类型(表2)。

表2 四省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览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上文化资源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历经千年至今仍然生动反映了丝路人们的艺术、生活和宗教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丝路沿线现在已经收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青海热贡艺术(2009)、新疆《玛纳斯》(2009)、甘肃花儿(2009)、皮影戏(2011),以及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新疆麦西热甫(2010)。丝路沿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丰富,下表展示的仅是第一批名单(表3),可以作为了解丝路沿线多民族歌舞器乐传统和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参考。

表3 四省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二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资源类型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形态多样、自然生态独特。丝路文化历史脉络清晰、遗产呈线性分布且涵盖范围广泛。从基础上来说,丝路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世界遗产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2、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多民族歌舞器乐传统和演艺娱乐资源;3、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中外交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表4)。

以上述核心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创意创新为驱动,加强国内外交流和路线文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创作新形式的演艺娱乐剧目,加快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的有效融合,可以建设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文化旅游项目的打造,应该推进丰富的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同时又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珠链式地布局一批丝路特色文化旅游版块,鼓励发展丝路整体游、版块游、自由行、自驾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重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城镇和传统村落保护,积极发展城镇遗迹旅游、古代商贸城市旅游、丝路交通遗迹旅游以及西域宗教遗迹旅游等文化线路的大旅游,延伸丝路文化旅游产业链。

演艺娱乐项目的打造,应该首先在重要节点城市和旅游景点建设一批集演艺、旅游、学习、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消费综合性娱乐场所。积极培育有世界品质、民族特色的演艺精品和演艺娱乐设施,加强演艺娱乐与各类型的文化消费相互融合。其次,应该打造一批民族文化浓郁、丝路特征明显、文化效益突出的演艺娱乐精品。创作具有深厚西域民族文化内涵的实景演出和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情景体验剧目。再次,推动民族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消费相互融合,鼓励舞美设计、舞台布景创意和舞台技术装备创意创新。

工艺美术项目的产业化打造,应该在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促进工艺美术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强化品牌意识,积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品牌及其产业链。其次,增加民族工艺美术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着力提高工艺产品的附加值,加大丝路文化产品的历史文化附加、民族艺术附加、现代创意附加以及知名品牌附加。再次,在丝路沿线文化产品的开发坚持集约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一批丝路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发展“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鼓励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农民通过手工技艺增收致富。

三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发展策略

丝绸之路沿线绵延数千公里,文化艺术历史资源多姿多彩、琳琅满目。如何制定国家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合理整体性规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从而引领地区文化经济整体发展,成为促进丝路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丝路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不但要从丝路文化资源和产业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培育知名文化品牌,更要“风物长宜放眼量”,鼓励民族文化与高新科技融合发展,从而培育文化创意新兴业态。与此同时,还要把丝路文化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结合,切实提高西部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让人民在国家产业发展中实实在在地获利收益。因此,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主要策略如下:

(一)规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引领文化经济整体发展

丝绸之路是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沿线的文化、历史、地理、民族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相互影响交融,深刻影响了丝路沿线的当代文化构成。所以在国家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背景下,应该及时凝聚共识,尽快形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总体规划》。依据历史地理和产业开发的需要,大力规划若干条特色显著、文化内涵丰富的跨省域、跨国界文化旅游线路。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龙头城市,洛阳、银川、敦煌、西宁、吐鲁番以及喀什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各层次的遗产旅游、文化节庆、演艺娱乐以及民族手工艺品交易。积极开展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工业制造、建筑设计、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通国家和省域间的文化壁垒,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文化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找准丝路沿线有市场开发前景的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立完善特色化文化产业体制机制。重点打造丝路沿线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创意设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等领域的项目。从国家层面对优势文化产业项目予以对接推介、投资融资、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专家咨询等方面的重点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各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发展立足丝路、面向全国、辐射全球、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三)建设知名文化品牌,建立文化品牌营销推广机制

推动丝路沿线自主品牌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拥有国际国内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品牌,逐步建立民族文化品牌营销推广机制。依托各地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一地一品”文化产业,重点在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和工艺美术等领域,形成一批丝路文化产品知名品牌。鼓励各地依托民族传统节日、演艺,举办民族节庆、文化会展、民俗演艺、主题文化周以及旅游节等丰富多彩、各富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具有产业优势和品牌辐射的新兴文化活动品牌。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在重要节点城市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基地,扩大优秀品牌产品生产销售,建立健全文化品牌营销推广机制平台。

(四)培育文化创意新兴业态,鼓励民族文化与高新科技融合发展

促进丝路文化元素与高新技术、民俗演艺、音乐制作、手工设计以及服装生产等相结合,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丝路文化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资源,不断提高民族特色浓郁的创意设计能力,提升特色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鼓励丝路沿线具备条件的地区充分挖掘优秀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积极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大力发展动漫电影、网络游戏、高新演艺、文化电子商务和增值服务等新兴业态。

(五)扶持小微城镇文化企业,鼓励市民村民文化致富

通过政府服务、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扶持丝路沿线小微城镇文化企业发展,激发区域内文化产业活力和,提高民族文化资源创意创新水平。鼓励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各层次工艺美术师等具有特殊技艺的人才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城镇文化企业,支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市民新村民,通过文化产业合作社等方式文化致富。强化丝路特点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支持小微城镇文化企业向民族化、特色化、创新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1] [德] 克林凯特.丝绸古道上的文化[M].赵崇民,译.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2]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仲 高.丝绸之路艺术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4] 吴芳思.丝绸之路2000年[M].赵学工,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5] 韩康信.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6] 李 林.“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8(3):95-9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0)[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8] 马 勇,周 婵.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8):77-80.

[9] 杨 雪.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开发推动西北文化产业发展[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07.

[10] 张玉玲.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如何焕发新生机[N].光明日报,2014-05-12.

[11] 秦 毅,赵建兰.“文化先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中国文化报,2014-05-27.

猜你喜欢

演艺丝路文化产业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