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把握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的导向

2015-11-20□王

声屏世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求助者热线类节目

□王 燕

栏目责编:曾 鸣

爱情、婚姻、家庭是生活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情感问题深深打着各个时代不同的烙印,其问题大都是时代变迁在人们生活中的反映。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各种信息狂轰乱炸、多元价值观存在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多元化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恋爱婚姻生活的态度,甚至为人处事一些基本的生活价值判断。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人们不时感受到迷茫困惑,急需得到专业人士的心理帮助和疏导。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具有心理咨询服务的特点,并且具有收听人群众多、参与节目简单方便的优势,此类节目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

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的特点

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是一档通过节目主持人接听听众热线电话,在电波中为听众解答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帮助其解开情感困惑、释放郁闷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心理谈话类节目,契合了听众的收听需求,满足了听众倾诉痛苦、寻求帮助的心理愿望,也让其他听众在听别人的故事里体会自己,在个人的世界里看到社会的变化。

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做心理热线类节目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是广播媒体收听的大众性。首先广播在中国拥有半个多世纪的基础和历史,覆盖面广,收听人数众多;其次广播收听简单方便、有伴随性特点;第三,广播收听渠道多样化。听众可以通过传统的收音机收听广播。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通过车载电台收听的人群不断增多,通过媒体网站在线点播或通过收听软件收听节目成为时尚,现在的手机都加载了广播的频率,通过手机收听也是一种渠道。

另一方面,广播声音的魅力具有以情感人、解闷疗伤的效果。广播媒体的特点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有时配用音乐和音响。人们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都是通过声音传递到对方耳朵里,它真实、亲切、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听广播多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它打破了寂寞,使人不再孤独。广播还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不把听众放在镜头前,较好地保护了隐私。广播具有的这些独特优势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而这些优势也正是做心理热线谈话类节目的优势所在。

现在中央、省级、市级广播电台开办的许多心理热线类节目,收听率大都排名比较靠前。有一些办得好的节目甚至出现了收听火爆的局面,像黑龙江女性广播的《叶文有话要说》,在本土火了之后,节目卖到了全国8 省20 多个电台。还有济南广播电台的《金山夜话》、吉林广播电台的《晓声长谈》等等。这一类节目的特点是主持人在直播间接听热线电话为主,主持人的性格特点是爱憎分明、言辞犀利、敢于针砭时弊。另一类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分设多个主题单元。有的单元针对听众来信、邮件做出心理解答;有的单元定期邀请心理医生、律师针对某一类问题解答;有的单元接听听众热线。还有一些心理热线类节目注重主题策划,每天设置一个主题内容,根据主题内容展开话题。像中国之声的《神州夜航》节目,它的主题内容涉及心理、情感、文化现象、社会热点新闻等多个方面。主持人青音的主持风格温柔细腻、自然流畅。她在心理学方面颇有研究,听她的节目让人心情舒畅,她的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让人恍然大悟,心灵受到启发。

做好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的舆论导向

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承担着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担负着人类精神品格塑造者、思想道德完善者和崇高情感激励者的功能。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主持人更是扮演了一种特殊角色,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形象。他们的话语对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活动、对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舆论宣传导向,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在疏导劝慰求助者方面类似于心理咨询门诊的作用,但它们本质上并不是一回事,有很大的差别。心理门诊的医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他们面对的是特定的求助者,对求助者的言行持中立态度,不做道德评价,而且不能泄露病人隐私,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则是通过电波公开的节目,谁都可以收听,具有广播媒介的传播属性,具有宣传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主持人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主持人在解答问题、帮助求助者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听众的收听需求,考虑到节目的影响范围。因为主持人的语言不仅代表个人的素质修养、道德水平,还代表其所在媒体的形象。所以广播心理热线类主持人在节目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所持的立场,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传播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对所有的求助者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对于那些深陷情感困惑不能自拔的听众,要想方设法帮助其排解,走出困境;对于需要出主意想办法的听众,要尽自己最大能力想办法;而对于那些做出不道德事情的求助者(比如充当第三者、家庭暴力等)的行为要坚决否定,在节目中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坚守正确的社会道德准则,弘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通过节目给听众启发和教育。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 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下中国经过历史沧桑巨变,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变革,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目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国家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实实在在的人,只有每一个人都具有良好的素质,把个人发展好、把小家经营好、把工作干好,我们的大家才有可能更加和谐发展。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就像一个窗口,让老百姓通过节目把那些琐碎烦心没地方说的事儿说说,获得理解、信任、劝慰、帮助,这正是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做好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就是要通过家庭的和谐构建社会的和谐,提倡自尊自强自立自主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节目的宣传来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宣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美好品德。

3.节目主持人应加强法律、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引导水平。目前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虽然收听率很高,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广播媒体的公信力。有的节目主持人言语啰嗦,解答问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让求助者听得不知所云,其他听众听得更是着急;有的言辞太过激烈,极尽挖苦讽刺,让求助者感到不是寻求帮助,简直是找骂;还有的主持人或是观点不正确,或是一味站在求助者的角度误导听众。出现这些问题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主持人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太浅和不懂得法律、心理学有关,所以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很有必要。情感问题涉及比较多的法律问题。法律问题比较复杂,主持人不可能像律师一样了解得很全面,但是可以多看看我国基本法律用书和婚姻法等方面的书籍,像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法规都可以拓宽知识面。

主持人在广播心理热线节目中扮演了心理医生的角色,对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必要。求助者把电话打进直播间求助,是希望得到更专业、更高水平的帮助,而不仅仅希望像朋友在一起聊天般的劝慰。在他们看来主持人应该水平更高,掌握的知识更完备,能像心理医生一样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打开心结。2003年以后,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有些主持人通过考试,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通过系统的心理学学习后,主持人掌握了较为完备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充分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质量和引导水平。

此外,可以组建一支由专业律师、心理医生、忠实听众组成的后援团,一是定期上节目作嘉宾,二是组成监听队伍,对节目内容监听评价反馈。广播心理热线类节目水平的高低,主持人是关键性因素,但是许多主持人都是二三十岁刚接触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都不够,虽然也在不断学习、积累,但是在节目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特别需要增强后援团的参与、监听、指导。后援团的专家们可以对每一期节目内容评价,尤其是对主持人的回答做出评价,回答得好给予肯定,回答得欠妥指出其问题所在,以及怎么改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主持人看到问题所在,不断提高自己,使主持水平日臻完美。

心理热线类主持人的工作状态就是每天接听很多负面情绪的电话,比如我失恋了、我和老板吵架了等等,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影响做节目的状态。我们可以请专业心理医生做外援,定期与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这样可以缓解主持人的工作压力。国外做心理治疗或心理服务工作的人,都要求有一个督导或者一个老师,他(她)会经常去帮助那些从业人员排解问题。若缺少这一机制,会容易出问题。主持人也可以和心理医生建立这样一种关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五味杂陈的,我们只要不断地深入生活,真心地热爱生活,透彻地了解生活,就一定能把节目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求助者热线类节目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拒绝的正确方式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