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戏剧(昆剧)服装设计传统与创新的统一

2015-11-20柏玲芳

剧影月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昆剧张生色调

■柏玲芳

传统戏剧(昆剧)服装设计传统与创新的统一

■柏玲芳

传统戏剧(昆剧)服装设计是舞台美术分支,它的设计创造基础在于继承传统戏剧(昆曲)服装底蕴。传统昆剧服装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艺术积淀丰富,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之一。创新是有前提的创新,是在传统事物固有形态基础上的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创新必须忠诚传统、继承统一艺术传统,以此作为设计基点,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为设计人员必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的实践演出和设计中总结出服装与人物、剧情的关系,了解穿戴规则,这样才能在设计作品时做到传统与创新的统一对接,而不是摒弃或取代。

创新是剧目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塑造新的昆剧人物形象的必然要求,担负着塑造人物形象重任的服装设计师显然也需要以创新为己任。

虽然传统的昆剧服装已经很成熟完美,但如今常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也并不是完全依赖传统衣箱。实际演出中一直贯穿着不断的调整修改,使之更符合舞台需要。例如我院在演出《冥判》一折时,判官形象夸张、身负的戏衣繁琐沉重(里外分量足有七八斤),这是对演员戏外的另一面考验。为此,我决心给判官减负,在和演员的沟通下,把内部框架支撑的材料作改进,原先肩臀的

支撑木棍改为轻便的PVC塑料管(PVC管粗细尺寸丰富,定型稳定方便),厚实的填充棉花改用海绵,粗重的麻绳用轻便的织带,就这些材料的改进,分量上减少三分之二,大大减轻演员的负担,整个身体也轻松许多。判官的官衣也由原先的连体式改为分体式,上下二节,使得服装师穿戴时更方便、轻松。改进以后外观造型与传统分毫不差,但是演员自身却能更好地灵动于舞台。

传统服装创新从表面上看创新幅度小,但却是精益求精的微调,使昆剧服装日趋精美。艺术造诣很深的表演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特别注重角色创造与角色外部形象塑造的统一性,在长期的表演艺术生涯中通过表演的意向创造而熟知服装的意向创造。所以他们在角色创造的同时表现出了对角色外部形象塑造强烈创新意识和出色的创新才能。其具体表现往往先是“私房行头”,后因别人效仿,通过戏衣庄的规范制作而广泛流行,使得相当一部分进入传统衣箱,形成现在通用的行头。古往今来的无数创新实例(如明代宫廷将五色蟒扩展为十色蟒、清代江南昆曲班社创用箭衣、杨小楼创制林冲盔、万盏灯创战裙、周信芳创改良靠、程砚秋创女富贵衣、梅兰芳创古装等等),不断地揭示传统与创新的统一关系,使人们慢慢地懂得“传统乃是历代无数创新所积淀”。

《西厢记》是一出非常有名的古典名剧。在我院新排昆剧《西厢记》的服装设计中,通过和导演汪世瑜老师的沟通,最终确定设计方向--维持传统程式的创新。即维持传统戏曲服装的基本形制及其对应的使用程式。忠实传统,形制不作创新,重点对服装色彩与纹样作创新。通过对剧本分析、人物分析分析,熟悉剧情,掌握背景主题情节冲突,正确把握人物的行动线和情绪线。我设计的情境是在清虚幽静的佛门胜地,风流倜傥的书生与一位妙龄少女相恋,演绎一段优美缠绵的爱情故事。传统的色彩程式,色彩的运用多着眼于人物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疏于对剧本特定情境的注意,忽略人物心态情绪与色彩、色调的协调表现。因此在这本戏的色彩上,全局人物的总色调定位淡雅、柔美、清新脱俗,去掉传统的浓重色彩程式,注重人物剧中之情,突破传统的“上五色”和“下五色”,大胆使用中间色,使服装色彩丰富起来,加强柔美的艺术效果。

张生、莺莺、红娘以及老夫人四个人物的色调布置,以老夫人和红娘为基本固定色调,衬托张生与莺莺流动、渐变的色调。

老妇人配以深铁红和灰色,暗示她冷漠,不讲人情的人物性格,纹样上还是手绣勾金带有一定的富贵感,令人产生琢磨不透的神秘感,她的暗色调与张生莺莺的亮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出一对恋人积极向上对幸福婚姻的追求与向往。红娘的色调与张生和莺莺是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双重性,分别采用粉红、玫红、大红、紫红等暖色,变化统一于红色,显示其热情大方、活泼的性格特征。与老夫人红娘的固定色调相反,张生和莺莺的色调是流动变化的,符合主人公情绪复杂、丰富的感情特征。如第一出《游殿》在佛门相遇时,张生的天蓝色调与莺莺的豆绿色,这种具有同类色相配因素的配色,暗示他们未来的情愫,两情相悦。在《悔婚》一折时张生以为自己去和老夫人谈婚事时特地穿上粉红色褶子,暗示他对婚事的喜悦之情,莺莺也穿了粉红色帔,双方在色调上一致,喻示恋人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的喜悦之情,一切都是往美好的方向发展。当婚事落空,莺莺的服装色彩马上转变为冷色系的兰紫色等,而张生不改初衷,仍是表达正面的暖色调,内心低落,外在仍然强大的人物特性,使观众在感情上大大支持张生,好有男儿担当的气概,极大地强化剧情的效果。《佳期》一折,张生与莺莺二人感情美满结合,色调欢快,明亮。最后《长亭》大结局时配以大红色调的斗篷,有情人终成眷属。色调以我们传统大圆满红色收尾。这种服装设计色调变化流程符合人物情绪变化、发展历程,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这流动的服装色彩与唯美的舞台共同演绎出流动的艺术空间,从而达到整体的完美与和谐。这种色彩设计手法区别于传统昆剧服装色彩的绮丽和玄奥,显现出“错彩镂金雕馈满眼”的装饰色彩之美。在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情绪等方面,充分发挥灵魂作用,运用色调变化,挖掘和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和发展历程,使情绪流变色彩化,喻意浓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昆剧服装设计的创新离不开本元——传统。创新不是目的,是为了严格遵循传统艺术的规律去创造美,美才是我们艺术的追求,必须与求美相联系,求得新与美的统一。“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这是真理,昆剧服装同样来源于生活,这对搞昆剧服装设计创造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具有启示意义的,就是要按昆剧所特有的艺术加工方法,提炼生活,超越生活,创造出最能为昆剧人物传神抒情的艺术化服饰。很显然,这将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创造使命。

猜你喜欢

昆剧张生色调
罗周昆剧创作论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湖光水色调
古典之美——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学术研讨会综述
ROMANTIC PARTY
《牡丹亭》: 在每个人的心中,播种一颗美的种子
马拉喀什记忆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