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和非解剖型肝切除术用于肝细胞癌治疗临床研究

2015-11-19赵艳红崔东娟

中外医疗 2015年20期
关键词:肝细胞癌出血量

赵艳红 崔东娟

【摘要】 目的分析解剖型和非解剖型肝切除术对于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附属医院即将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解剖组和非解剖组,斛剖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非解剖组采用非解剖肝切除术,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数据。结果解剖组手术时间为(20.6+1.2)d,非解剖组为(21.6+0.8)d,解剖组与非解剖组术中出血量(mL)、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分别为:(732.8+88.6;8)、( 1165.9+92.1;22)。通过对比结果进行分析,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解剖组要明显的低于非解剖组;对于患者1年后的复发情况来讲,解剖组患者中出现复发的数量要明显的少于非解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次对于本院附属医院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采取肝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疗效较好,术中的安全性较高,预后复发率也较低,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出血量;术后复发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51-02

目前,临床上对于患有肝细胞癌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是采用肝切除术,同样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肝切除术主要分为解剖型和非解剖型。既往对于肝切除术来讲,由于器械和技术的原因,多采取非解剖型切除术,但缺点是肝脏的切除范围小,不能做到根治性的切除。而且,由于非解剖型切除术不能做到彻底的根治肝细胞癌,无法彻底的切除肿瘤,容易出现残留癌,故此在术后容易出现反复,无法做到根治。近些年来,由于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技术上也日趋成熟,解剖型肝切除术越来越成为主要的肝切除手段,该文就是针对于这两种主要的肝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观察哪种手术方式更安全,效果更好,预后也更佳,现分析在该院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该院附属医院的患有肝细胞癌即将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2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1.2)岁。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解剖组和非解剖组,每组75例患者。解剖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1.8)岁;非解剖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8±0.9)岁。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采取平卧位,手术的切口采取右侧肋缘下斜切口,在进腹后采取术中B超定位,确定模拟切除的肝实质的范围。解剖、断离肝脏的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的切断采用钳夹法。常规在切肝时断离肝管,不要在肝门处游离。对于肝断面采取不缝合处理。手术结束后采取肝断面放置腹腔引流管。

1.2.2 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根据预切除肝脏的部位和大小,相应的肝血管阻断方法,本组所有的患者均采取肝血流阻断法。在距离肿瘤的边界1~2 cm电刀电凝标记出预切除线。钳夹法离断肝实质切除肿瘤。对于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可采取在肝断面从门静脉内取出癌栓,放血50 mL、清理干净剩余的癌栓后再对断面进行缝合。同解剖组的患者相同,对于肝断面采取放置腹腔引流管。

1.2.3 患者术后的处理患者术后要进行常规的体征监测,低流量的吸氧,并对患者进行保肝、制酸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对患者的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嘱咐患者在术后2~3 d后下地活动,患者的腹腔引流管在术后3~5 d若无明显的引流液就拔除引流管。在患者的胃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食流食,而后逐渐的过度到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复发率共4项指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术中指标的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的比较结果显示,解剖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要明显低于非解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解剖组为8(10.67%),明显低于非解剖组22(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复发结果比较

对于两组患者在1年后复发情况的结果比较,解剖组的患者中出现复发的数量为9例,要明显的少于非解剖组患者的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早期肝绌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中包括解剖型手术切除和非解剖型手术切除两种。其中解剖型肝切除术根据肝脏的切除范围分为单肝断切除术和多肝断切除术两种。而对于非解剖切除术,其切除的原则是完整的切除肿瘤,而不考虑肝脏内部的解剖。正常的肝脏储备功能很强,并且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可以耐受70%肝脏组织的切除。

采取手术切除肝脏若过多的切除伴有硬化的肝脏,可能会出现肝功能的失代偿。该研究就是针对于两种手术切割手段将患者分为解剖组和非解剖组,数据的结果显示,解剖组患者与非解剖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果比较,无明显的差异,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结果显示,解剖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的少于非解剖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数和随访1年后出现复发的患者数进行比较,解剖组均少于非解剖组。这与池闽辉等人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对于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的比较,肝细胞癌的供血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和门静脉,肿瘤的中心部位主要由肝动脉进行供应,而周边主要由门静脉进行供应。对于解剖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小,说明解剖组患者的术中创伤和对肝动脉和门静脉的损伤相比较非解剖组患者较小。对于该研究结果中的患者复发率的研究,由于肝细胞癌早起主要以转移灶多余肿瘤主体处于同一肝段,而对于解剖组患者来讲,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主要就是以肝段为主,能够切除不能发现的同肝段的转移灶。刘艳翠等人曾做出报道,解剖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解剖组明显的小于非解剖组的患者,手术时间和预后的复发率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对于肝细胞癌,采取解剖型手术切除术相比较非解剖组的患者,其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的出血量等指标均占优势,建议临床上进行广泛的使用。

猜你喜欢

肝细胞癌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对比分析肝内型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采用CT的鉴别诊断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