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2015-11-19张宽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中学0757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记忆历史

张宽(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中学075700)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张宽(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中学075700)

所谓“学科知识体系”,是指以学科基础知识为基础材料建立的学科整体框架结构。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解释一般历史问题。我在历史教学和教研中始终把建立这一体系作为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意义

1.便于检索。即能很快地从体系中找到所需的知识点,以解答问题。例如,“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它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古代文化专制”三个系列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迅速将它找来解答相关问题。

2.方便比较。高考发展趋势是能力要求逐年提高。比较能力的考查是其中最常见的一个方面。而知识体系是按着历史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外对比等方向建立的,所以学生遇到此类问题只需从体系中抽出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组合即可。比如回答“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都发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为何前者失败而后者成功”这个问题时就可以直接从中国改革系列中对比二者的背景和过程等项得出结论。

3.有利于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如只要认真分析和领会国际关系的许多事件,就可以发现在纷纭繁杂的个别现象背后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利益”,它决定着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了这一点,一切国际关系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而这本身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种表现,由此便可加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原理的理解。

二、如何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一)训练学生掌握多种记忆方法,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这是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近年来,高考题能力要求比重日益加大,给许多人一种错觉,认为记忆历史事件、人名、地名、时间等已没有意义。可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没有基础知识的记忆就谈不到历史能力的提高。

我在新授课和复习中,指导学生必须学会如下几种记忆方法,以便较好地掌握中学历史基础知识。

1.浓缩记忆。如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浓缩为一阁(殿阁大学士)、二监(锦衣卫、东西厂)、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五府(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八股(八股取士),既容易掌握又便于使用。

2.年代特征。如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89年日本宪法产生,这三大事件都相隔一百年。

3.谐音记忆。如二战初期日本侵占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谐音记为“关飞迎面相新马”,即关羽张飞面对面在相一匹新马,不仅具有形象性,更重要的是把难记的历史知识简单化了。

4.比较记忆。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就易混淆,于是抽出内容比较,前者有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后者有1800多种药物和10000多个药方。学生便依据历史进步的规律(时间越晚成绩越高)很清楚地掌握了二者,永不出错。

5.图表记忆。如将二战中北非战场的语言叙述变成如下图示,学生便一目了然。

以上是根据北非各国分布区域所画大意图(不合比例,只为说明情况)。

6.歌诀记忆。如将一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编为:“战前富,战后穷;工党势力在上升。附属国,搞独立;爱尔兰南部分出去。威法握会相继出,放松政治固经济。”这样,两页内容尽在其中。

以上是为建立知识体系而准备基本材料的一般方法。在世界近现代史结构体系中,如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战中各国的表现等就是基本材料。

(二)帮助学生发现内在联系

由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历史才形成纷纭复杂的局面。只有找到这种联系,才能发现规律、认识历史,或总结经验或吸取教训。若舍弃或忽视这种内在联系,历史几乎是无法学习的。因此,帮助学生发现内在联系就成为教学的必然。

1.因果关系。如美国南北战争的始末从因果关系来看是:林肯当选总统——南方叛乱——北方失利——颁布两个法令——战局转折——北方胜利。每条线所连两事件,都是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这种联系是最为紧密的。

2.承接关系。如二战前期德国进攻北欧,占领各国的顺序为:(1)丹麦;(2)卢森堡;(3)荷兰;(4)比利时;(5)挪威。五国被占顺序并无因果等必然联系,但客观事实就是这样,可称为承接关系。

3.空间关系。如一战前形成的两大侵略集团,除了其他因素外,最重要的当属各国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德、奥、意居中,英、法、俄分居两侧牵制它们。正是这种地域关系决定了双方的结盟的关系。

依据各种联系把基本材料连接起来(横向、纵向)就构成了知识结构的主体。

(三)引导学生建立教材或参考资料所未曾体现的“新”联系

如国际关系是课本没编排的系列,譬如八国联军侵华事件里的八国与参加巴黎和会各国及被制裁国名称间的联系,《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与中国西北内部叛乱的关系(因西北战事不得不在谈判中做一定让步)。又如,唐代制瓷业成就中邢州产白瓷,越州产青瓷,让学生记为白越青(人名,即姓白,名越青,意为邢州白瓷,越州青瓷),便不会产生混淆等现象,使许多难以区分的东西清楚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

(四)总结规律,提高认识

如通过对中国国共两次合作到两次内战,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爆发与平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失败的比较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即民族矛盾尖锐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服从民族矛盾,民族矛盾缓和时阶级矛盾又成为主要矛盾,中外古今皆如此。又如,国际关系中弄清利益原则,就弄清了一切国际关系问题。而这一原则同样是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并非教材参考书所讲到的。再如,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为建立世界霸权而发动,却都出现了发动者难以预料的结果——人民、民主和民族力量的壮大。美国在亚洲的两次失败更证实了这一点。如上得出的一些常识性规律,对以后的教和学都大有裨益。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更为重要。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新”的学习中巩固旧知识,在旧的知识再现中学到“新”东西。这里的“新”主要是对旧知识建立的“新联系”或“新认识”,这便是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

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也是丰富内涵,加深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复习所必需,也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石所在,要达到融会贯通全依赖于此。

总之,在认识到重要性的前提下,教师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基本上就建立起“立体网络结构体系”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能力及应对高考变化是非常有效的。以上只是个人意见,有不妥之处愿与大家商榷。

(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记忆历史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记忆中的他们
新历史
记忆翻新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