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间题及优化对策的思考

2015-11-19马宁金玲谢贝贝中国矿业大学1000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家庭

马宁 金玲 谢贝贝(中国矿业大学 100000)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间题及优化对策的思考

马宁 金玲 谢贝贝(中国矿业大学 100000)

我国已建立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资助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平化、合理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工作体验'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尝试提出建议与优化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工作优化对策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概念及认定标准

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通知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概念有较为明确的界定:“所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通过何种流程和标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生资助工作能否实现公平化的基础。目前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的认定标准及流程不尽相同,但是最基本的条件必须符合以下几点: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另外,个别高校还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认定,比如高校所在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生源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具体考察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从而形成合理公平化的认定程序。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突出问题探讨

(一)加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建设

1.加强资助工作基础信息采集的可信度和公平度建设

在开展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工作——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时,一般将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分“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个等级。目前认定还无法实现量化和完全的公平化,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一是生源地民政部门与高校的配合和相互协调工作尚待提高。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情况认定中需要学生出具生源地民政部门出具的《高等高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部分学生有意夸大实际困难程度,而部分生源地民政部门出于地方主义考虑,存在包庇作假的行为,高校在回访过程中也遭到个别民政部门的回绝,这为困难认定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因此,应建立高校与生源地民政部门以及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的联系和信息共享工作,加强互信并增强信息的公开性,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性。

2.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指标体系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校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综合相关教师、同学反映的情况在班级内初步进行家庭经济情况认定。在认定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对同学不了解、缺乏量化的依据,无从反映意见。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制定如下表所示的量化指标体系。

表1 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认定量化指标建议表

3.科学的布置和安排困难认定的评选范围

高校一般是以学院为评选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学院会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认定,这就可能造成1班“特别困难”的学生实际困难程度还低于2班“困难”的情况出现,为了规避这类问题,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应该进行科学的布局,督促学院尽量在评选最大范围内进行综合考量和认定。

(二)加强资助各项工作的监管,强化资助育人作用

1.建立健全资助工作监督机制

一是高校资助工作部门可以设置“资助意见箱”,解决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高校多开展“资助开放日”活动和资助座谈会等,让学生多与资助专职教师交流沟通,多增加学生对资助政策的学习机会,近距离倾听学生对资助工作的建议和心声;三是加强资助走访调查工作,直接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四是高校资助工作部门应经常深入学院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生活情况。

2.增加各项资助工作的流程监管和育人效果

以勤工助学为例,勤工助学一般是采取校内公开招聘的形式,按照面试、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等流程有序进行。但个别高校的教师因为缺少相应的培训和意识的欠缺,会根据个人喜好指定某些学生获得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的不透明和不公开阻碍了岗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阻碍了真正需要勤工助学岗位学生获得勤工助学岗位的通道,所以,应该加强监管,确保所有岗位的公开性。在勤工助学岗位配置方面,建议高校不只提供打扫卫生、整理物资等体力劳动方面的岗位,应成立专门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根据学生专业特色、性格特点、特长优势合理设岗,并能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拓校外岗位,通过召开“勤工助学双选会”“模拟面试”等,为低年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打好基础。

3.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

开展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既有助于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引导和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用理念,又有助于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一方面高校可定期播放诚信的宣传片,举办诚信教育专题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等来宣传并加强诚信教育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申报资助项目材料的真实性。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展“绿色蔓延”计划,除开展资助扶持外,还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校友交流、学长分享、励志成长成才座谈会以及诚信感恩教育,每年还专门开展“诚信教育月”活动,通过开展冬衣劝募、公益服务等活动,开展诚信和感恩教育。

(三)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重视情感关怀

根据研究者戴艳的调查,有20%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与人生感到悲观失望[2]。家庭经济困难使得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消极态度,表现为缺乏信仰和理想,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受现实物质金钱生活的影响,陷入对物质利益的狭隘观念里,把金钱作为一切的价值尺度。所以,高校应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扶贫”,让他们树立自信,积极面对人生,建议措施如下。

1.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是高校应将心理教育课作为全日制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定期参与心理培训与户外素质拓展等团队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与消除心理障碍的技巧;二是各学院应设置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由心理专家、政治辅导员与心理委员为主要成员的心理咨询小组,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三是高校应成立一支由心理骨干教师组成的心理救急队伍,及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突发状况。

2.搭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成长的平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外界的帮助来提升自身能力,但引导他们进行内在的自我激励却更加重要,高校可成立以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的学生社团,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自强社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联合花旗银行开展金融素质培训,并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模拟联合国、公益活动等,在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的品格,提高他们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三、结语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等教育工作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弱势人群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也确立了每年的10月17日为我国的“扶贫日”。建立公正合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机制体系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的发展前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等各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相应的资助工作也需要国家、社会、高校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与改革、发展与变化才能使资助体系更加完善,资助工作更加公平、合理。

[1]赵贵臣'刘和忠.试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132-134.

[2]戴艳.“助困育人”:高校帮困助学途径的再探讨[J].江苏高教'2007(3).

[3]范先佐.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回顾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6):123-132.

[4]黄进'徐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考察和出路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6(36):24-26.

[5]成亚平'王敬波.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制度研究[J].政法论坛'2003(6): 163-168.

(责编赵建荣)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