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级心理环境建设

2015-11-18戎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班级管理班级

戎梅

〔关键词〕班级;心理环境;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一般认为班级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指班级的硬件条件,由学校发展水平决定。心理环境(又称精神环境)指弥散在班集体中的某种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整体心理状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关系、班风等,它是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形的育人环境。过去,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我们把物质环境的建设放在首位,更多地关注硬件设施,而忽视了心理环境。近30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环境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班级心理环境对教师教学、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班级心理环境的作用

班级心理环境是一种微观的社会心理环境,对于长期生活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它同样具有社会心理环境所具有的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能作为一种影响源自发地对其成员产生作用,而且可以成为一种“很强的教育力量”。中小学生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比起成年人,他们更容易受到心理环境的影响。如在一个好学上进、勤奋刻苦的班集体中,有惰性的学生就会受到鞭策,这种无形而又自觉的力量远比教师的教育强得多。不良的班级心理环境一般表现出拘谨而刻板、冷淡而紧张的特征,这种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压抑、焦虑、厌学等情绪,并助长引发班级中的冲突和消极行为。如在一个是非不明、无凝聚力的班级中,自私自利的风气便会弥漫。因此,建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途径。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们对心理环境的作用认识不深,没有投入相应的关注及建设。随着对心理素质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因此,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不仅心理教师要重视班级心理环境,其他科目教师也应将这种心理环境运用到教学中。

二、建设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途径

心理环境是班级环境建设中最重要而又最模糊的部分。它常常使学生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影响、被支配。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不像物质环境那样具有鲜明的可测性,可用明确的量值评估建设的程度、成绩。这种模糊、不可测性并不意味着心理环境不可建设,相反教师可以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环境进行探索。下面具体介绍一些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有效做法。

(一)创设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基础。中学生因长期处于升学压力中,比较容易产生焦虑、浮躁、易怒等情绪。创设和谐人际关系,建立支持系统,既有利于缓解这种升学压力,又能培养积极品质,美化心理。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存在于师生、生生之间。

1.建立亲切友善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这个组织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一员,但教师是有重要影响的一员,起着主导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契尔卓娃说“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的“重要他人”,一旦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或认可,他们便会愉快地接受教育,培养积极心理。构建友善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关爱、尊重学生,一言一行要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修养。近几年,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违反职业道德、做出伤害学生的恶劣事件的个别人,这对整个教育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小学教师,是学生崇拜的重要对象,一定要用自己的人格、学识等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建立融洽的生生关系

生生关系是否融洽对班级心理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因为在群体作用下学生会重新认识并转变自己的行为。实践证明: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生生关系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彼此冷漠,敌视则使人产生压抑和焦虑,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由于生生关系是以学生的情感与心理沟通为基础的,故教师需要创造一种良好交往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如可鼓励学生互相关爱、主动交往等。对于学生中出现的矛盾、隔阂,教师应及时发觉并有效处理。

除了以上介绍的班级人际关系,还应注意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师关系。因为各科教师是学生每天接触的人员,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互相理解,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杜绝唱反调。教师们之间的和谐、融洽,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养成。班级心理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关系,把握好这三个关系,定能呈现和谐、温馨的画面。

(二)美化育人环境

学生的读书、上课、活动等,大部分都是在教室度过,因此教室环境是否良好对学生影响重大。教室环境是一种隐性的心理教育因素,良好的教室环境可以催生学生的积极情绪,推动学生健康发展。那么,如何美化教室环境呢?

教室环境不仅指班级的卫生,还包括内部的张贴物、班级文化等。在布置教室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一种内在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引导,选择合适的标语、张贴物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说话”,因此注重教室内的布置也十分重要。如校运会后,可以将一些体现班级团结、运动员拼搏的照片张贴出来,并配以适当的解说语言。这种后续工作,可以进一步内化校运会的教育作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对教室环境的美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式、激励式的教育。在建设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起始阶段给予每一位学生个体强大的感召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要学生发自肺腑地热爱班集体,仅靠学习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杜威也曾指出“在做中学”。因此,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和学园,让学生心驰神往,最重要的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丰富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自身特点等进行巧妙安排。这样不仅达到了活动本身的目的,还能增强学生间的沟通力、班级体的凝聚力。

建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人格,是当前教育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教师只有提高对班级心理环境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索,才能充分发挥心理环境作用,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广州,511430)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班级管理班级
班级“无课日”
开放式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学生教育环境研究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