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县隐山古桥探析

2015-11-18张翠竹丁礼勇

山西建筑 2015年3期
关键词:桥体新桥古桥

张翠竹 丁礼勇

(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2.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3.湖南省汇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7)

隐山,又名龙山、龙王山,历为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海拔437 m,巍然屹立在湘潭县西南边陲之黄荆坪,距湘潭市区40 余千米。隐山积淀了千年的湖湘文化,因北宋大文学家、大理学家周敦颐在此隐居讲学而得名,并因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此创办“碧泉书院”讲学授徒、创立湖湘学派,而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隐山古迹被概括为一寺、一墓、两祠、两树、四池、八桥。八桥是位于隐山脚下的八座古石拱桥,也称“隐山八景”,分别是横跨隐水上的隐水桥、流叶桥、通箭桥、狮龙桥、栗林桥、神仙桥、龙王桥,以及另外一条支流上的珂里桥。古桥沿不同河段次第排开,成为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目前,通箭桥和隐水桥已被毁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其他六桥保存完好。因此,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隐山八桥”实际上只有6 座桥而已。

1 隐山古桥特征

古桥规模不大,长5 m~22 m 不等,桥宽在5 m 之内,净桥跨度最大的15 m、最短的才3.2 m。隐山古桥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1)均为单孔青石拱桥,桥面顶部平坦,两端上、下桥处设石台阶;2)台阶的中间位置自上至下平铺一条约30 cm 宽的石板带,以便独轮车跨过桥面;3)桥拱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或混凝土,完全靠大小一致、横截面呈梯形的青石相互挤压、相互依靠而成;4)桥两边的护栏都是由若干块长条石排列而成;5)桥头均有参天古树重阳木;6)顺水而走有条主路能行车马;7)两座桥之间的距离在1 km 之内。

2 古桥现状调查

1)现存的6 座石拱桥桥姿优美,桥身结实,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地壳运动以及人为影响,但基本上还保持着原貌,巍然屹立不垮。桥旁均植有优良树种重阳木护桥护堤,重阳木树姿优美、冠如伞盖。近些年来这些石拱桥的现状令人堪忧,经过实地走访调查,绘制古桥现状调查表(见表1)。

表1 隐山八桥现状调查表

2)隐水桥、通箭桥已毁,“隐山八桥”只剩六桥。由于考虑到通往胡安国墓必经隐水桥,当地政府部门虽已重建3 座单拱混凝土桥,并依然以隐水桥命名,但挽回的仅仅只是使用功能。在通箭桥的遗址处只剩古树重阳木。

3 危及古桥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古桥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下,隐山古桥全部都是单拱石拱桥,石桥因长期受到风雨侵蚀,造成主拱券桥皮的剥落,很多古桥护栏严重风化,桥面上的雕刻图腾已分辨不清,很多的石碑篆刻早已模糊。

2)桥面荷载因素。古代,桥面的荷载主要是行人、人力车、牲口车等。现在的桥体不仅要承受行人荷载,还要承受各种现代的交通工具的荷载,如摩托车、汽车甚至是大货车、工程车等。现代荷载形式的多样化,是古代桥梁的设计修建者没有考虑到的,造成了很多古桥不堪重负,技术状况下降,承载力降低,严重影响古桥寿命,如珂里桥侧壁,因不堪重负已出现裂隙。

3)年久失修。从古桥的现状来看,大多古桥已年久失修,部分台阶已被尘土填平,杂草丛生。神仙桥体侧立面石缝处长满杂草,藤蔓攀岩,流叶桥石阶破损严重,台阶中间的石板带已松动移位,龙王桥台阶侧的石墈部分早已毁,这些损坏存在已久,未被修护。

4)改建加固不当。改建加固不当也是危及古桥的重要原因。其一,过度重视桥体的使用功能,通过填平石阶,可以使各种现代的交通工具通行,殊不知,这样虽然提高了古桥的使用价值,但给桥体的寿命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使古桥失去了古韵。其二,在对古桥进行维护时,仅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修补,甚至改变桥体原貌。如流叶桥护栏,用水泥砂浆全部抹平,与整个桥体结合,不伦不类。如狮龙桥,现为两拱,桥头的重阳木也已消失。其三,未处理好古桥与新桥的关系。通箭桥已是典型的例子,现存的流叶桥也已汲汲可危,因为新桥建在流叶桥边,人们已经不再从流叶桥上通过,看似对流叶桥进行了保护,实为逐渐荒废。人们甚至将靠新桥一侧的古桥桥拱作为安全隐患,直接将其堵住。

5)古桥保护意识淡薄。人们往往考虑到的是古桥的使用价值,如填平台阶,以适用于现代交通工具通行。桥身损坏时,不注重科学的维护,用现代建材填补了事。当桥失去了使用功能后,就会被拆掉或挪作他用。

4 古桥保护的建议

隐山“湖湘文化之源头”,隐山的每一座古桥都沉淀着悠久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隐山古桥姿态优美,建桥时讲究桥树相映,浑然一体,哲理深邃,形成了“一桥一木一景”的特色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如今古桥面临着种种危机,保护古桥已刻不容缓,对古桥的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1)隐山虽已成为风景旅游区,但开发的力度远远不够,人们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是周小舟故居和左宗堂故居,当地政府部门对古桥的旅游开发还仅存在于文字介绍上,大部分的游客游览完两故居便回程。因此应加大对隐山风景旅游区的开发,从而提高对隐山古桥的保护力度,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实施:

a.以“一线三点”作为主要旅游主线进行开发。“一线”指以隐水为主线,隐水古桥(除珂里桥)都在这一条主线上;“三点”指胡安国墓、周小舟故居和左宗堂故居。通过一线贯穿了隐水古桥,同时也连接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b.从实地考察来看,隐山八桥的距离并不远,胡安国墓、周小舟故居和左宗堂故居也在隐水沿线,如沿隐水计算,全线连通,全长不会超过10 km。但若实地游览八桥和其他景点,则显得分散。其主要的原因是景点与景点之间没有可以直接到达的步行道路,要绕行很远,这为游客带来不便。建议沿隐水开发一条贯穿隐水古桥,连接胡安国墓、周小舟故居和左宗堂故居的步行小道;c.加大隐山文化风景旅游区的宣传力度,隐山在当地赫赫有名,但通过对许多长年居住在湘潭地区的外地人进行调查,很少有人知道隐山景区。可见,当地政府对景区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

2)从技术层面上对古桥进行科学的维护,从而提高古桥的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延长古桥的使用寿命。

a.对于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工具通行要求的古桥,应另建新桥,并正确处理好新桥与古桥的关系,避免出现“过度”保护古桥的现象。古桥与其他的古迹(如古楼,古寺等)不同,古桥是露天的,分散的,很多古桥都分散在较为偏辟的乡野间,很难像其他古迹那样集中封闭的进行保护。古桥的原始功能就是通行功能,其他所有的价值都是建立在通行功能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座古桥失去了通行功能,就失去了最原始的价值,再加上位置都在乡野,很容易被人忽视,其他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以流叶桥为例,为保护流叶桥,紧靠其建了一座可通行现代交通工具的新桥。现存的流叶桥,虽然能使用,实为失去了使用价值,完全被新桥替代,仅有一些孩童在流叶桥的台阶上玩耍,桥体显得破败不堪,其他价值无从谈起,恐有步通箭桥后尘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旧二桥紧邻,旧桥上因有桥拱,过桥自然没有平坦的新桥方便,故村民们自然走新桥。因此,在建新桥时,第一,新桥与旧桥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新桥对旧桥景观的干扰;第二,实行人车分离,新桥过车,旧桥过人,这就要求在对新桥进行设计时,必须设计出合理的交通导流线,引导车行新桥,村民步行走旧桥;第三,在修建新桥的同时要对旧桥进行科学的维护,保存旧桥古韵景观,使人们潜意识中向往从旧桥步行通过。b.对桥面、台阶以及护栏填平或抹平的古桥,应该尽可能的恢复原貌,避免不伦不类,提升古桥的结构性和观赏性。c.对已通行机动车的古桥应限制交通量,桥两侧可设置限行小柱,以保护桥体结构。如珂里桥,桥面被填平,桥两侧无任何限制措施,载重汽车可通行,致使桥体开裂,严重影响桥体结构安全。d.对已消失的古桥,应该尽可能的在原址恢复原貌,重建“隐山八景”“一桥一木一景”的特色隐山景观。如被毁的通箭桥、隐水桥。隐水桥虽已再建,但并没有按原貌重建,对于整个隐山景区来说是一种遗憾。

3)当地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保护古桥。

a.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作用,制定保护古桥的村民公约,建立村民保护古桥联防机制;向村民做宣传教育,提高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让村民知道古桥除了具备使用功能外,还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b.联合当地的执法部门依法处置毁桥、拆桥违法行为。c.成立隐山古桥保护研究机构,研究科学的方法,常对古桥进行监测,避免出现年久失修、改建不当等现象。d.多方位、多渠道筹集古桥保护资金,不能只依靠地方政府的维护资金,应该鼓励民众捐资护桥,组织专门的申报部门,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1]湘潭县年鉴编纂委员会.湘潭县年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263.

[2]雍家声.左宗堂在隐山脚下桂在堂的十三年[J].文史博览,2008(10) :4-7.

[3]彭 劲.咸宁古桥的价值研究与开发保护对策[J].荆楚学刊,2013(10) :16-19.

猜你喜欢

桥体新桥古桥
长江口新桥水道潮汐不对称性研究
汽车车身无损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叉车转向桥动静态特性分析*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再别新桥
新桥矿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确定研究
固定桥桥体龈端形态对牙周组织影响的临床研究
空心型箱型框架桥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