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莫唑胺与司莫司汀对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11-18朱颂华陆泳宇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莫唑胺母细胞胶质

朱颂华 陆泳宇

(海门市人民医院 脑外科 江苏海门 226100)

胶质母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人群,发病率和复发率高[1]。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胶质母细胞瘤常侵犯脑组织,手术切除时易造成脑干丘脑部位严重损伤。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联合化疗治疗将有利于进一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经历了数十年的临床研究,但其临床疗效并不满意,平均存活时间仅为9~12个月,两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2]。替莫唑胺属于咪唑并四嗪类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化剂,疗效显著、口服易吸收、不良反应少[3]。司莫司汀亦是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常用化疗药物,效果明显[4]。本文比较替莫唑胺与司莫司汀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的化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女38例;年龄20~58岁,平均(34.8±11.2)岁。纳入标准:①术后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②临床肿瘤分期均为Ⅳ期;③Kamofsky评分在50分以上,且预计术后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④血常规及心功能基本处于正常水平;⑤肝、肾等器官无严重疾病或功能性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身高及体质量确定化疗中的给药剂量和化疗方案,根据耐受情况给予4~6个疗程的持续性化疗,28 d为1疗程。每周定时进行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第3周检测肝肾功能,根据患者的药物毒性和耐受性,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治疗组患者给予替莫唑胺,初始给药剂量为150 mg/(m2·d),空腹口服,每治疗周期前5 d连续服用。当中性粒细胞数≥1.5×109/L、血小板数≥100×109/L时,给药剂量提高至200 mg/(m2·d);当中性粒细胞数<1.5×109/L、血小板数<100×109/L时,给药剂量降低至100 mg/(m2·d)。对照组患者给予司莫司汀,初始给药剂量为150 mg/(m2·d),空腹口服,每治疗周期第1天服用,余4 d给予维生素B1安慰剂。当中性粒细胞数≥1.5×109/L、血小板数≥100×109/L时,给药剂量提高至200 mg/(m2·d);当中性粒细胞数<1.5×109/L、血小板数<100×109/L时,给药剂量降低至100 mg/(m2·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2、4、6疗程后存活率、肿瘤复发率、机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5]及不良反应。其中,肿瘤复发依据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存活率 治疗组患者第2、4、6疗程后未进展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图1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前后MRI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不同疗程的未进展存活率比较[n(%)]

2.2 KPS评分 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显著增加,治疗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前后MRI比较见图1。

表2 两组KP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KP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化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组别 化疗前 化疗后治疗组 65.3±5.6 77.5±6.4 ab对照组 66.1±6.1 70.6±7.4 a

2.3 半年复发率 治疗组病灶复发19例,复发率为47.5%,对照组病灶复发29例,复发率为7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降低其病死率和复发率一直是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目前,手术治疗虽复发率高,但仍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手段。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能够侵犯各种脑组织,手术治疗能完全切除周围脑组织中的肿瘤细胞。资料表明,化疗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的后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2]。司莫司汀是一种亚硝脲类药物,脂溶性高,可快速通过血脑屏障达到病灶位置[5]。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过程中DNA的合成,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控制肿瘤恶化的目的[6]。司莫司汀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与肿瘤细胞的种类和用药剂量密切相关[7]。另外,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8]。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烷化剂类抗肿瘤药,口服后可经胃肠道迅速吸收进入人体内,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不经肝脏代谢便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生物利用率可达100%[9]。另外,替莫唑胺的抗肿瘤活性较高,可对大部分肿瘤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替莫唑胺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中疗效显著和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生活质量[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第2、4、6疗程后未进展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显著增多,治疗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化疗中,替莫唑胺的临床疗效显著,副反应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1]王计伟,陈步东,张春智,等.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长期疗效评价[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57-60.

[2]崔向丽,隋大立,贾文清,等.胶质母细胞瘤常用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5):535-537.

[3]Balana C,Capellades J,Teixidor P,et al.Clinical course of highagrade glioma patientswith a“biopsy-only”surgical approach:aneed for individualised treatment[J].Clin Transl Oncol,2007,9(12):797-803.

[4]甘燕玲,杨玉山,陈步东,等.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近期不良反应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7):693-695.

[5]Asthagiri A R,Pouratian N,Sherman J,et al.Advances in brain tumor surgery[J].Neurol Clin,2007,25(4):975-1003.

[6]Perry J,Laperriere N,Zuraw L,et al.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adults with malignant glioma:a systematic review[J].Can Neurol Sci,2007,34(4):402-410.

[7]孙健,杨学军,杨树源.替莫唑胺与司莫司汀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165-168.

[8]Lukas R V,Boire A,Nicholas M K.Emergingtherapies for malignant glioma[J].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2007,7(12 Suppl):S29-S36.

[9]曾宪起,申长虹,浦佩玉,等.替莫唑胺与司莫司丁对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6(11):333-335.

[10]Cavaliere R,Wen P Y,Schiff D.Novel therapies for malignant gliomas[J].Neurol Clin,2007,25(4):1141-1171.

[11]张坤,张宏义,杨宏,等.替莫唑胺与尼莫司汀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对比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924-925.

猜你喜欢

莫唑胺母细胞胶质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NG2胶质细胞的特性
小胶质细胞——阿尔茨海默病中重新回炉的热点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替莫唑胺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