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72对反复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

2015-11-18张月张光谋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染色质易位罗氏

张月 张光谋

(1.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反复自然流产是指连续两次怀孕在同一妊娠周内 发生自然流产的现象,妇产科较常见,又称习惯性流产。造成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复杂,有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等。对于遗传性因素,临床上主要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其是否与正常核型一致。染色体异常除了造成个体先天性多发畸形、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外,反复自然流产也是染色体异常的直接后果[1]。现将发生反复自然流产的272对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核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2对反复自然流产夫妇来自新乡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门诊和妇产科,其中男性年龄为22~41岁,平均(31.0±2.3)岁;女性年龄为20~38岁,平均(30.0±2.5)岁。就诊原因为至少2次反复自然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

1.2 检测方法 采集肘部静脉血,37℃恒温培养,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胰蛋白酶法制备G显带标本,每例患者计数20个核型进行分析,对异常核型加大计数到50个中期分裂相,油镜下常规分析3个G带核型。

2 结果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544例(272对夫妇)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31例,检出率为5.70%。其中罗氏易位10例,检出率1.84%,相互易位7例,检出率1.29%,倒位5例,检出率0.92%,常染色体多态变异3例,检出率0.55%,Y染色体多态变异6例,检出率1.10%。31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见表1。

表1 31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类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染色体结构畸变是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染色体的平衡结构畸变主要包括易位和倒位,具有平衡结构畸变的个体本身无遗传物质的明显增减,因此平衡易位或倒位携带者本身无临床症状,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由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异常,会产生染色体异常的配子,受精作用后形成的受精卵常为染色体部分三体、部分单体和部分重复从而引起胚胎死亡,最终导致流产。目前发现染色体平衡结构畸变携带者约1 600多种,几乎涉及人类所有染色体及其区带,生育过程中常表现为不孕、不育、反复自然流产、死胎或生育畸形儿等。文献报道,我国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0.47%,在早期流产患者中约7%是由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所致[2]。本研究中反复自然流产夫妇544例,异常核型31例,检出率5.70%。与文献报道[3]基本一致。这说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3.1 平衡易位与反复自然流产 染色体平衡易位有罗氏易位、相互易位、复杂易位和单方易位等,最常见的平衡易位是罗氏易位和相互易位。本研究染色体平衡易位有罗氏易位10例,检出率1.84%,均表现出2次以上自然流产或死胎,常见的罗氏易位是13/14和D/G易位,本研究中2例13/14易位虽然表现为多次流产,但仍有正常胎儿或罗氏易位携带者出生。13/21易位和14/21易位虽然表现为多次流产,还有死胎现象,但这些携带者仍有正常胎儿或罗氏易位携带者出生,甚至有21三体患者出生,因此对于这些夫妇在怀孕后应及时做产前诊断。本研究中还发现1例21/21易位携带者,该患者生育过程中要么出生21单体(流产),要么出生21三体,不能生育正常的孩子,可以考虑人工助孕实现生育目的。本研究中发现7例相互易位携带者,检出率为1.29%,相互易位携带者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形成四射体的联会特征,最终会产生18种类型的配子,1种正常,1种相互易位,其余16种都是不平衡的,将导致反复流产、死胎或分娩出畸形儿,因此对相互易位携带者应及时检查,怀孕后进行产前染色体检查,避免畸形儿的出生。

3.2 倒位与反复自然流产 染色体倒位有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具有倒位染色体的个体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会形成染色体倒位环,产生的配子会出现部分重复或缺失,临床上表现为不孕不育和早期流产,但仍有正常胎儿或倒位携带者出生[4]。本研究中倒位携带者5例,检出率0.92%,并且集中表现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文献报道[5]一致,推测9号染色体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而发生倒位,且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是造成反复自然流产的另一原因。

3.3 染色体多态与反复自然流产 染色体多态性也称异态性,是指不同个体间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着色强度存在微小而恒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传递符合孟德尔定律。染色体多态性主要表现为含有高度重复DNA的结构异染色质的变异,主要集中分布于着丝粒、端粒、随体、次缢痕和Y染色体长臂。传统观点认为这些变异是非病理性的,不会引起表型效应,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这种多态性有临床效应,与某些疾病有联系[6]。本研究发现3例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异染色质变异,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异染色质区是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而发生自发和诱发断裂的部位[7],由于变异的位置是异染色质,因此该变异不影响个体本身的表型,但在减数分裂时可能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异常,产生不平衡配子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而流产。

本研究检出Y染色体多态变异6例,6例核型46,XYqH+均有弱精症从而表现为反复自然流产。有学者认为YqH+具有多态性,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DNA序列的重复复制会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精子分化和胚胎发育[8],或是因为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的变异可能导致受精卵在有丝分裂时发生错误,从而影响胚胎分化,导致胚胎早期发育异常而出现流产或停止发育等不良后果。

总之,染色体异常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巨大,临床上发现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或死胎等夫妇,应及时进行染色体检查和核型分析,对指导其生育和防止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十分必要。

[1]杨保胜,李刚.医学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5-65.

[2]黄肖利,梅端容,黄毅.218对反复自然流产或胚胎停育史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021-3022.

[3]黎昱,高瑞宏,覃磊,等.956对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7):64 -65.

[4]穆灵敏,孙斐,孙璐,等.359例不良孕产史夫妇染色体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5):484 -486.

[5]庞丽红,杨冬梅,石凌,等.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及产前诊断的重要性[J].中国妇幼保健,2009,25(17):2393 -2394.

[6]Kleiman S E,Yogev L,Paz G,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site andextent of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 spermatogenesis[J].Harefuah,2002,141(2):178 -180.

[7]张晓云,李永全,周汝滨,等.309对早期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4):277 -279.

[8]李春燕,明蕾,张露,等.染色体异常中的复发性流产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4):64 -65.

猜你喜欢

染色质易位罗氏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染色质开放性与动物胚胎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合子基因组激活过程中的染色质重塑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染色质可接近性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作用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生发泡染色质构型的研究进展”一文附图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