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的认知与应用"教学案例分析
2015-11-18吴漪
吴漪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 上海 200126)
"图表的认知与应用"教学案例分析
吴漪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 上海 200126)
图表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又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点。笔者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图表教学的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补充。整个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应用于实际的目标。
信息技术 图表教学 中职教育
一、引入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中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图表的认知与应用”是其教学内容之一,是在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对表格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化,统计图表比文字、统计表更能直观反映数据的特征,是数据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较弱,同时缺乏相关的练习,“图表的认知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论文主要根据Excel软件教学单元中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补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二、课程设计
论文将图表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按照图表制作向导,逐步掌握各类图表的制作技巧。第二阶段,学会使用正确的图表类型表达数据表的数据信息。第三阶段: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某一任务,搜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思路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技能操作,第二阶段结合实例学习原理性知识,第三阶段联系学生所学专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数据。通过三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和系统化。这种学以致用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受到excel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及分析功能的同时,能真正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实际工作及生活的作用与价值。《图表的认知与应用》为第二阶段的实训,本课教学在整个的图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通过实例教学,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究,逐层深入,帮助学生了解饼图、折线图、柱状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关键词表述图表传达的信息;使用任务引领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恰当的图表类型表达数据表,使信息呈现一目了然。
在课程引入后,通过两大任务五个活动贯穿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形成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坡度,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通过学生的示范演示、小组合作和互动点评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课题引入
通过观察饼图、折线图所表达《一周气温数据表》的不同效果,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的图表类型和制作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内容,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任务一:图表类型的认知
教学任务一设置了“寻找关键词”、“用关键词描述图表传达的信息”、“图表类型特征总结”等三个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
(1)教学活动一“寻找关键词”:通过国际贸易专业社团活动人数的几种统计图表类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每种图表(折线图:局部、整体的变化。柱形图:对比各组数据的差异。饼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不同类型图表之间的差异。
(2)教学活动二“用关键词描述图表传达的信息”:在前一步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使用合适的关键词描述反映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的统计图,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接收图表信息,同时思考、对比不同图表类型之间的特征差异。
(3)教学活动三“图表类型特征总结”:这个阶段的活动,充分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等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总结图表类型特征。然后,以表格形式呈现不同图形的特征、关键词,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理解不同图表类型的差异。
3.任务二:图表类型的应用
教学任务二主要是通过示范教学帮助同学了解图表的制作过程。设计互动点评,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选择并制作图表。通过示范教学、师生互动点评,完成课程教学难点的教学。
活动一:选择并制作合适的图表(根据“部分同学上半年开支数据表”完成三个问题。)
问题1:制作一张图表,能反映梁奇上半年开支的变化趋势。
问题2:制作一张图表,能反映张林二月开支在上半年开支中的比例。
问题3:制作一张图表,能反映上半年,张林、梁奇每月支出的对比情况。
以问题1为例,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原理知识之后,能够正确地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变化趋势”,同时根据折线图的特征“反映个体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确定图表的类型并制作图表。
活动二:分析数据表,用合适的图表类型表达数据
根据“梁奇上半年零用钱支出明细表”自行设计问题并选择恰当的图表表达数据信息。
这个环节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组员互相合作,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由文字功底较好的小组成员设计问题,最后在各组间展开互动点评。在这个任务中,因为每个小组成员观察数据视角的不同,设计的问题也不同,组内的讨论也就非常的热烈。
学生A:“用上半年各项支出这一组数据,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上半年各项支出的大小差异,使用的是柱形图,问题二,上半年学习资料的支出占整个上半年支出的比例,使用的是饼图。”
学生B:“我关注的是上半年各项支出的明细这几组数据,我想通过柱形图反映1-6月各项支出的差异,同时也想通过折线图反映1-6月各项支出的变化情况。”
学生C:……
通过图表认知环节的学习,学生们真正地理解了各种类型图表的特征,图表应用环节的两个活动完成的效果比较理想。特别是第二个活动环节,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评析
1.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补充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常规的教学中,不同类型图表的教学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任务中,由于缺少对比,对哪种图表类型最适合表达哪种数据没有较大的体会。为了提高学生对各类图表的认知及应用能力,笔者将分散的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将整个图表单元的教学分成三个实训环节。增设的第二个实训环节,即本课教学内容,集中分析了三类图表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增加了学生对各类图表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较弱的学习特点以及“图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整并补充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了各类图表的特征,又认识到图表在表达数据间关系方面的优势,也激发了同学们使用图表去进一步分析数据的热情,为下一个实训环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强调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本课教学中,以“寻找关键词”这个活动为突破口,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观察数据,并探究各类图表的特征及适用范围。对于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学生进行启发式的交流与沟通,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最后开放性任务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选角度,完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3.课前数据搜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Excel的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对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无疑非常地抽象且枯燥。如果教学中选用的数据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往往不太感兴趣,也不易于学生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收集各种贴近真实生活、贴近专业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换成表格或是图表应用到后续的各项活动的。因为数据是学生自主采集的,他们对于这些抽象的内容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本课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思维活跃。特别在最后开放性任务环节,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些数据,所以他们的活动紧紧围绕设计问题并绘制图表展开,从而更好地突出了本堂课的重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4.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中职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弱,在认识各类图表的特征之前安排“寻找关键词”,“用关键词描述图表传达的信息”两个环节。整个图表认知环节经历直观感受、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的思维过程,遵循中职生认知规律,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 小结
图表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又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点。论文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图表教学的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补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难度,完成教学目标。
[1]《信息技术基础》谢忠新复旦大学出版社
[2]《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陈晓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