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三分钟在小组合作中大放异彩
2015-11-18杨兰兰
杨兰兰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峰初级中学 广东佛山 528300)
让课前三分钟在小组合作中大放异彩
杨兰兰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峰初级中学 广东佛山 528300)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课前三分钟是可有可无的。利用的好的话,最多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的教材和学习工具,复习上节课内容,预习下节课内容。利用的不好的话,吵吵闹闹就过去了。但是,我想通过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讲解数学相关知识的活动让这课前三分钟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作用。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在小组合作这样的学习环境下,给学生提供了消化知识,拓展思维,自信表达,竞争合作的平台。很多学生通过这个窗口找到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和方法。
课前三分钟 小组合作
你还在为课前三分钟学生吵个不停而烦心吗?你还在为学困生不主动参与课堂而发愁吗?你还在为中等生的徘徊不前而难过吗?你还在为优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而手足无措吗?那么,请你用好课前三分钟。
新的教育理念,老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人,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被淘汰。近年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各类学校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洋思中学“以兵带兵”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也说明小组合作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一个40人左右的班级来说,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一般可以分成10个四人合作小组,每组一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各类学习和竞赛活动。在这样的学习平台下利用好课前三分钟会取得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看活动筹划井井有条
每开展一个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并且要有评价的方案。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但是又希望在努力后有所收获。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表格,每次课前三分钟的活动结束后让每组派一个代表为中心发言人打分,由专人负责算出平均分。这样轮回下来要保证每个同学都有上台的机会,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具体作法如下,按照小组的顺序,每堂课前派一个小组的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每个小组依次轮流。学生必须利用下课时间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待预备铃响之后组织同学安静下来开讲,否则会影响稍后正常的教学,讲解的同学要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表达连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同学听到并听懂。下面的同学可以当场提问让讲台上的同学解答。内容不限,可以是一道题,可以是一个公式,也可以是自创的某种方法,甚至可以是某个数学名人的故事,只要与数学有关均可。讲解结束后十个评委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上打分,以10分作为满分对当天表现的学生进行评价,要客观公正。
二、见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经过精心的准备,课前三分钟活动正式启动。每天的数学课前,不再是吵吵闹闹的一片,当轮到某个小组派组员作为中心发言人时,这个小组可谓是全员参与,提前几天进行准备,他们商量着如何选题,如何讲解,如何解答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刁钻问题等等。为了有更好的表现,有的同学在上台前要在本组成员前进行试讲。这里有几个不得不提的学生,他们的成长或许就是很好的见证。
案例一:游得成同学,性格内向,不太爱和同学交流,数学基础比较差,字迹潦草。轮到他作为中心发言人的时候,他早早地把题目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原来他准备讲一道典型的计算题,求待预备铃响起,他开始讲解。可能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也可能是第一次走上讲台当“老师”,原本准备好解题过程的他却始终解答不出来,他的伙伴很着急,而其他小组同学却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这时我鼓励他说:“不要紧,慢慢来,一步一步检查,相信你没问题的。”他从第一步开始认真检查,原来是一个数学符号的错误,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样子,我开心的笑了,其他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虽然整个讲解的过程还不是那么连贯,虽然他的声音还不是很洪亮,但是同学们已经感觉到他的进步,我们相信他在下一次会有更佳的表现。接下来的整堂课,他听的非常认真,一改往日懒散的作风,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每个环节,我也借此机会对他大力表扬,坚定了他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两个星期后的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考到了70多分,拿到试卷的一刹那,他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向不及格的他很难相信会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其他同学都投以羡慕的眼神。而他的进步也为那些在数学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同学树立了榜样,主动的学习态度加上认真的努力付出一定会收获进步的喜悦。
案例二:何美潼同学,典型的偏科,她的语文英语在班上数一数二,可是对数学却没有丝毫的兴趣,所以她的数学成绩总是在班上的中等水平,上不去,下不来,为此她的父母也很焦心。针对以上情况,我特地安排她当评委,为其他表现的同学打分。自从当上评委后,原本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的她变得特别认真。看着同学们在课前三分钟越来越好的表现,她的心里痒痒的,我知道她不再讨厌上数学课了。轮到她作为中心发言人,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讲解一道数学题,而是准备了一个故事——木桶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耳熟能详,但是她结合自身的经历娓娓道来,指出了偏科的种种弊端,也谈了谈自己是如何“爱上了”数学。在担任评委的这段时间,她融进了课前三分钟的每一分钟,仔细观察发现,计算可以锻炼人的细心,证明可以培养人的逻辑,一题多解可以开拓人的思维,分类讨论让人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她才发现,数学有这么多“可爱之处”。爱上了数学,学起来就没那么困难,她本来资历就不错,数学成绩直线上升。学好了数学让她的综合实力跃居班级前列,同时也给那些目前仍存在偏科现象的同学敲响了警钟。
案例三:胡晓,陈凯烁,王婷,黄锐澎,他们是班上数学学习的佼佼者。这些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敢想敢做,又有较强的数学表达能力,并且暗地里总是在相互竞争。在我们学习证明(一)这一章时,胡晓在课前三分钟出了一道题,此题来源于课后的一道习题:
如图1,求证:(1)∠BDC>∠A;
图1
(2)∠BDC=∠A+∠B+∠C
这个题需要利用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
关键是需要添加合适的辅助线。胡晓提出连接AD
并延长的辅助线作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解答过程。
一个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但是陈凯烁举起了手说:“老师,我还有其他的办法。”在我的默许下,他走上讲台,拿起尺子,延长BD,交AC于E,两次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再根据不等式的传递性,同样可以解决。课堂的氛围越来越热烈,这时我听到下面有同学说:“老师,也可以延长CD交AB于F。看来班上的很多同学已经受到启发,这种方法与陈凯烁的方法类似,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第二天,轮到王婷作为发言人,她给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如图2,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求证∠B-
第三天,黄锐澎也不甘示弱,他给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如图3,在△ABC中,BD平分∠CBF,CD平分∠ECB,求证∠B-
第四天,陈凯烁又给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如图4,BD是△ABC的内角平分线,C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