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创意和表达

2015-11-18邹维娜张志国

应用技术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奉贤文化景观庭院

邹维娜, 张志国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创意和表达

邹维娜, 张志国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高校校园的文化景观不仅对其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更会传达给师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的“思贤庭”为例,在设计中结合地理位置、学科特色、功能定位、校园文化特色等,从场地原有的精神特性、历史文脉出发,演绎推导出校园文化景观的语境、符号等要素,形成了较有典型意义的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模式.指出,文化景观创意的表达无需说教,可用“只言片语”的形式含蓄表达,重要的是营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灵性的校园户外空间.

风景园林;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表达;规划设计

高校校园是育人的场所,不仅需要教学相关的物质条件,更需要一个共同的精神校园,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的新建、扩建取得了巨大成就.纵观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和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校园,均在不同自然特征、文化、学校性质规模和校园精神的影响下展现出各异的风格[1].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新校区在仓促建设中往往存在一些诸如尺度夸张、人性不足、奢谈文化、忽视功能等现象[2].

高校校园外部环境空间若能反映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特性、人文历史、精神风貌等,能反映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等,不仅对其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更会传达给师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校园景观无论呈现出哪种模式和特色,其本质都是对建筑以及建筑之间的空间——“户外空间”的某种组织关系[3].校园中建筑之间的空间,很大一部分就是庭院空间.在校园庭院空间中,实体的建筑和户外空间之间的关系、户外空间的个性特色,是形成校园空间特色和面貌品质的基本单元[4].

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的“思贤庭”为例,探讨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创意及表达方法.在这一设计中将对场地的理解、对校园户外空间活动功能、文化审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把握融入校园庭院景观中,形成了较有典型意义的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模式.本案虽然不能涵盖高校新校园环境设计中文化景观塑造的所有问题,但是可对其中的一些工作方法、分析研究的过程、规划思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场地调查与分析

1.1 区位特点

思贤庭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第五学科楼的庭院.奉贤区为上海市市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有60年办学历史的上海市属本科院校,其奉贤校区坐落于奉贤海湾地区的大学城.该校区于2010年10月正式落成,占地面积近100 hm2(1 500亩).校区总体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功能优先的原则,风格上反映学校的人文特征,形成有利于学科交流、师生互动,人与建筑、人与环境和谐相融的现代化、生态化、数字化新校园.校园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沿“两轴”和“一环”布置,并不刻意追求形式,而是处处洋溢着亲切自然、健康向上、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沿校园东西向轴线分布有一系列的二级学科楼群,楼群建筑、庭院及交通联系空间共同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联系、互为开放、资源共享的教学、科研平台.

1.2 场所环境

组成场所环境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气象资料、人工设施、视觉质量等,其各组成要素对庭院景观设计的影响是直接、明显的.

第五学科楼是校园的二级学科楼之一,位于校园景观河道东侧,毗邻图文信息楼,南临大学东路,北临学院路,建筑面积9 781.2 m2.该学科楼集聚了学校的文科类学科,主要功能为经济与管理、思政人文、外国语3个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生实验及教师办公用房.庭院总面积约600 m2,由南、北2幢独立建筑通过连廊围合而成,封闭感、向心感较强.庭院南楼为3层、北楼为4层,沿庭院一侧均有窗户,为庭院景观设计提出了优化俯瞰视线的要求.基地地势平坦,现状已种植草坪.庭院设计需结合学科特点,要强调文化创意与功能结合,在考虑与校园整体景观的衔接的基础上凸显特色.

2 基于建设背景及场地特征的功能定位

“思贤庭”景观设计的定位主要是:

(1)形成宜人的游赏、休读场所.在第五学科楼办公、学习的广大师生是“思贤庭”这一户外空间的使用者,他们的活动包括交通、游憩、赏景、学习、交流等.为满足这些活动的需要,需设置不同类型、尺度、围合程度和可达性的空间,真正服务师生的使用,促进庭院空间的内聚性及活力的形成.

(2)凸显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校园物质环境,包括校园建筑、山川湖泊、花草树木、校园教学用的硬件设施等物质实体;校园非物质文化指学校师生及教育管理者精神与意识层面的内容,包括师生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及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等,主要由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制度、行为、校风、校训,还有校园中的一些人文精神等组成[5].校园的文化景观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不仅可视,而且可感,渲染大学文化氛围,带给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教育意义.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已有60年办学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脉、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核,应该在奉贤新校区予以继承和弘扬.

(3)形成校园景观的重要节点.“思贤庭”是校园东西向景观轴线的重要节点,毗邻图文信息楼,是二级学科楼群中的重要庭院,而且所在的学科楼集聚了学校文科类学科,极具特色,所以庭院景观需考虑引入丰富的景观元素,一方面应注重与校园整体环境的融合,也要形成有特色的新节点.

3 校园文化景观的塑造过程

校园文化景观的塑造是一个审慎的过程,因为校园文化不是随意就能设计出的“作品”,而是在演绎和使用中缓慢形成的产物,追求立竿见影地“创造”校园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因此,新的校园文化景观语境、符号等要素的形成,必须与场地的历史文脉、学科的特色等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

3.1 基于地域精神的文化符号提炼

该庭院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需要表达适宜的校园文化内涵,在规划设计的形式语言上应该表现区域文化特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庭院设计提炼出能表达“奉贤”、“大学教育”、“文科类学科”等特征的文化符号(见图1).

图1 思贤庭的总平面图Fig.1 General layout of Sixian courtyard

(1)言子文化.言子即言偃(公元前506~公元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为孔子所推崇的及门弟子之一,被列为十哲之列而进入孔庙[6].言偃为上海市奉贤区所崇尚,奉贤的得名就是来自言偃.相传公元前444年,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学文习字,更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德.在言偃的倡导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言偃也被海隅百姓尊为“贤人”.为纪念这位毕生致力于传学兴礼的贤人,后人将县名取为“奉贤”,建造了“言子祠”,以表达怀念之情,更彰显后人以言偃为楷模的民风.言偃著名的警句有“问孝”、“论道”等:“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言子是奉贤地区的先哲,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到海滨大学城来办学,需秉承先哲精神,因此,第五学科楼内庭命名为“思贤庭”,并在局部镂刻言子警句,旨在弘扬奉贤“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风尚,形成校园文化景观.

(2)大学教育、教学.大学的精神以教化、传道为要,以教育、教学为主线提炼出“杏坛仰贤”、“良书播惠”等文化符号.“杏坛”据《庄子·渔父篇》中所载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已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景观形式主要以树坛种植一株大杏树,形成一处交流空间的核心.“良书播惠”出自“良书播惠九州”,也是宣扬教育使知识流传,播下智慧的种子之意,景观形式是以“线”形水景辅以书页状汀步.

(3)中国传统文化.大学校园内文科类学科楼的庭院,需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场所和空间,才能区别于其他工科、理科类的学科,成为具精神地标性质的文化坐标.因此,在庭院设计中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元素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主要通过镂空景墙刻字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符号,与“言子文化”暗相呼应,并由书法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唐存才教授书写,由此又形成了与书法文化和校园文脉精神的联系(见图2).

图2 “五常溯源”实景Fig.2 Scenery of“the roots on five constant confucian virtues”

3.2 秉承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向心、内聚、开阖有度的特性

思贤庭面积不大,围合感强,便于传承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向心的特性;同时,为营造丰富的游憩感受,在空间组织上,形成开阖有度的空间序列.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沿四周边界布置较高的植物围合,削弱建筑对户外空间的控制作用,尽量营造开敞、疏朗的庭院空间.将人流、视线基本控制在庭院中部,形成内聚式的空间.

庭院从东至西,形成“两开”、“两阖”:从西廊进入庭院为“一开”,小小庭院中石笋、修竹渲染出雅致的氛围,景石上镌刻“思贤庭”3字点题.镂空景墙一方面将空间收住,为“一阖”,同时让后侧的景物若隐若现,让人充满期待.转过景墙,“良书播惠”区的方形水景现于眼前,此为“二开”.水池以黑色卵石铺底,使水池虽清浅而见深邃,池中有3个涌泉,取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源源不绝而出(见图3).水向东流淌,成线性水渠,至水尾以自然溪坑石置石与植物配置收束,形成“藏尾”.“杏坛仰贤”区以栽植一株大杏树的树坛为中心,营造庭院的核心集散空间,也是至西向东景观视线的收束,此为“二阖”.沿树坛布置坐凳,形成交流空间鼓励户外开展交流活动.

4 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现代庭院空间的形成

思贤庭的景观设计致力于营造文化景观,传递传统文化意蕴,但在文化景观的物化形式上,却选择了用具现代感的材料和形式语言来表达,形成满足休读功能的个性文化空间.主要是考虑用疏朗的空间和简约的形式使思贤庭获得青年学子更多的认同和归属感.

图3 方形水景实景Fig.3 Scenery of the square waterscape

4.1 “只言片语”文化符号表达

思贤庭中文化符号的表达主要采用“只言片语”的形式,在绿树、水景、草坪的空间中点到为止,如“杏坛”只是一株栽植有大杏树的树坛,若不刻意追寻它的意义,人们只享受它春天绽放的花和夏天的树荫就行(见图4);“言子文化”等也只是以不多的镌刻淡淡点出.文化景观的表象也需要轻松、休闲、赏心悦目的庭院,能提供给人们阳光、清风和绿色,而文化的浸淫与散发需要时间的沉淀.

图4 “杏坛仰贤”实景Fig.4 Scenery of“admiring sages on an almond altar”

4.2 方形为主、弧形为辅的母题运用

庭院以极具现代感的方形、弧形为形式语言的母题,一方面形成简约、有秩序的空间,呈现出优美的俯瞰景观;另一方面,能将两条环形游线不着痕迹地串接起来.行为学研究表明人们行走时在习惯状态下一般注意最多的前方视域范围,包括水平方向和前方地面,所以地面铺装成为人们感知景观的重要元素.铺装以大小的方形为主,主路两侧放置方形踏脚石,既能增加本来不宽的主路的通行能力,又极具装饰感.整个庭院的色调以绿色基调、浅色铺装块面、红色小品点缀来搭配,形成了雅致、明快的色彩空间,为不大的庭院增添了意趣.

4.3 适地适树、四时可赏的植物配置

校园景观中,植物具有不同于其他景观要素的独特之处,它具有生命,是最生动、最活泼的要素.思贤庭中充分发挥其充当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的构成空间的功能,弱化四周建筑对狭小庭院的影响.同时,紧密结合一楼墙壁、窗户位置布置沿边绿化,尽量优化庭院边界空间.植物材料简洁而精当,在光照、位置等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下营造四时可赏的植物景观,并刻意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植物,如竹、山茶、罗汉松、红枫等.

5 结 语

校园文化景观的创意和物化并非易事,需审慎对待.高校新校区文化景观语境、符号等要素的形成,需要设计师结合地理位置、功能定位等方面,从场地原有的精神特性、历史文脉出发,结合学科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方面演绎推导出,而不是武断地硬性设计.在文化景观创意的表达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明白文化景观无需强化说教,亦需要时间来积淀,所以往往以“只言片语”的形式淡淡道出便好,重要的是设计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灵性的校园户外空间,使得大学校园户外空间成为满足一定功能活动的、符合特定艺术审美要求的、优化生态环境的复合载体.

[1]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朱捷.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24(4):39-42.

[3] Marcus,Francis.People places: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open space[M].New York:Jon Wiley&Sons Inc,1998.

[4] 张利香,朱向东.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探讨——以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2,30(6):61-63.

[5] 薛亮.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6] 张志弟.奉贤历史文化名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编辑 俞红卫)

The Design Originality and Express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University Campus

ZOU Weina, ZHANG Zhiguo
(School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anghai 201418,China)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exerts subtle educational influence on its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it also can convey to them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With the example of landscape planning for the Sixian courtyard in the new campus in Fengxian District for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he campus cul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such as context,symbols were deduced from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features for the site,the historical context,combined with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the discipline feature,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ampus culture,etc.A more typical expression pattern was formed for design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Finally,it pointed out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could be expressed by a few words implicitly without simple preach.It's important to create spiritual campus outdoor space from the view of meeting the need of funct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university campus;cultural landscape;design expression;planning and design

TU 986

A

1671-7333(2015)04-0406-05

10.3969/j.issn.1671-7333.2015.04.019

2014-06-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31270745);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资助项目(园林规划设计)

邹维娜(1979-),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veraf@126.com

张志国(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E-mail:zgzhang@sit.edu.cn

猜你喜欢

奉贤文化景观庭院
奉贤第一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回到庭院
庭院
为全球城市建设奉献奉贤新高度
庭院中的童年
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的家乡叫奉贤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