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推进现况研究

2015-11-18马翠玲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甘肃规划指标

马翠玲

(甘肃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10)

甘肃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推进现况研究

马翠玲

(甘肃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10)

2015年是《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的收官年。为确保如期完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任务,通过调研,从第二阶段指标完成情况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三大对接依据和六方面对接内容的对策建议,尤其是注重循环经济目标、指标、模式、机制、国际经验和大循环战略等内容的有机对接。

甘肃;循环经济;现况;示范区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期限共7年,即2009~2015年。为了确保按期把甘肃省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2015年3月19日,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围绕《目标责任书》和《2015年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攻坚方案》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笔者通过调研,从循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原因及其对策建议等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发挥一定的咨询作用。

1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据统计,甘肃《规划》确定的24项指标在2014年末(详见附表1),有17项指标完成了年度目标。其中能源产出率、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吨镍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钢水耗、水资源产出率、万元GDP取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资源产出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等12项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规划》确定的2015年目标。但还有7项指标进展滞后,分别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等。

2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甘肃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5年以来,虽然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中提高了资源产出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除了上述7项硬指标严重滞后外,还存在着甘肃《规划》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循环经济专项战略及其行动计划对接不及时、衔接不到位,循环型生产方式、绿色消费模式和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尚未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创新尚未全面建立;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尚未理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有待完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亟需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评价制度不健全,循环经济能力建设、服务体系、宣传教育等有待加强。部分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进展缓慢、行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甘肃省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兰州、白银、庆阳、嘉峪关等地有色冶金、重化工比重依然较大,初级产品、低端产品占主导,精深加工比率低,以至于循环经济发展规模小、发展水平低。这些问题制约着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

3 加快推进甘肃《规划》与国家战略规划有机对接的建议

3.1 对接依据

3.1.1 依据国务院2009年12月24日关于《规划》批复精神,特别是要求发展改革委做好甘肃《规划》与“十二五”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会同甘肃省人民政府对规划进行调整,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上述精神中的两个关键点“衔接”和“调整”就是本文的对接依据所在。

表1 2012—2014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24项阶段性指标完成情况表

3.1.2 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2013—2015年)》(国发[2013]5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精神,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把资源产出率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明确指出了提高15%的目标,《行动计划》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战略规划,对今后的工作具体部署了2项主要目标和18项主要指标(表2)的任务,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上述精神正是本文的对接依据所在。

3.1.3 依据甘肃《规划》关于2015年以后“将根据新的情况变化制订新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新规划》)的精神,《新规划》还将要对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4月25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和正在做的“十三五”规划等精神。

3.2 对接内容

建议就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标、模式、机制、国际经验和大循环战略等内容实施有机对接。

3.2.1 对接循环经济主要目标和主要指标

遵照国家“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的18项主要指标(表2),国家近期(2013—2015年)循环经济行动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中长期主要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议将甘肃《规划》的24项指标与国家《通知》的18项指标对接起来。首先,主要目标是对接两项指标,即主要资源产出率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这两项指标,有助于壮大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模,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其次,运用习近平关于“加减乘除”法的新精神、新要求对接13个指标,增加建设用地土地产出率、秸秆综合利用率、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比重等指标,其中,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达到73.1%,75.6%,77.9%,2015年的目标是80%,达到了国家标准。减少万元GDP能耗、万元GDP取水量等指标,这是落实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唯GDP发展模式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考核新导向的有效举措,是符合中组部于2013年12月6日发布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最后,修改3个指标,即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修改为“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该指标要涵盖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电,这是一种有效对接国家把甘肃列入全国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彰显甘肃风电光电产业竞争新优势。还可以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修改为“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修改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其中,甘肃“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在2015年的目标是要达到5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20个百分点(《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若干意见》),这是向全省推广平凉经验关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将要取得的成效。

表2 国家“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18个)

3.2.2 对接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国家《行动计划》要求的示范引领典型模式分布于“三业、三层面、三环节”等领域,即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产业,城市、园区、企业各层面,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其中,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要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环节贯彻循环经济的要求。以此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甘肃省正在示范推广的七大特色模式,即区域发展金昌模式、工业企业白银公司模式、园区天水高新农业模式、张掖农业模式、节水型工农业复合定西模式、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窑街煤电模式、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兰州模式等亟需对接到“三业、三层面、三环节”领域。

3.2.3 对接循环经济三大机制创新

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点特点是注重制度创新,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国家《行动计划》要求“三大创新”,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完善机制,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其中的制度创新,要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六项基本制度实施有机对接。六项基本制度是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确立起来的,即循环经济的规划制度,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循环经济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设立重点监管制度,强化经济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其中,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是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原则,是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发展特点所决定了的。政策内容包括:排污权交易、排污收费、押金返还制度、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制度等。另外,强化经济措施是因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行政强制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应当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市场化地走循环经济之路。

3.2.4 对接物质流分析的方法论经验

物质流分析是世界各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法论,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质流动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体系中物质的流向、流量及相互关系,从中找出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的途径。建议把物质流分析作为调整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和重要支持。还可以把物质流账户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

3.2.5 对接大循环战略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在循环型社会层面推进大循环战略,该战略之大,首先大在各产业之间要推进产业的循环式组合,并将此作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要求。其次大在生产与生活系统之间实施循环链接,推进钢铁、电力、水泥行业等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将生活废弃物作为生产过程的原料、燃料。最后还大在国内外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特别是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援助时,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规划、建设、施工、运行、管理等各环节。再生资源的进口种类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严格再生资源进口监管,推进进口再生资源的清洁、安全和高效利用。

3.2.6 对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规划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规划,即2015年4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议甘肃《新规划》把对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作为促进循环经济向生态文明的升级版予以打造。

3.2.6.1 对接生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对绿色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

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综合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工艺创新与试验。支持生态文明领域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一批成果转化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加强生态文明基础研究、试验研发、工程应用和市场服务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2.6.2 对接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

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依次调用化石类能源发电资源。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深度合作。培育和规范水权市场、矿业权市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污权交易市场等。积极探索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引入社会力量推进环境污染治理。

[1]马翠玲.践行循环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2]董碧娟,陈发明.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引领新常态[N].经济日报,2015-03-16.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y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in Gansu

MA Cuiling
(Gansu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Lanzhou 730000,China)

The year 2015 witnesses the final stag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Overall Plan for Building a Circular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To ensure the timely completion of the task to build Gansu into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 for circular economy,by conducting survey and research,the paper posed questions in regard to the fulfillment of the second phase and analyzed the causes behind them,and finally came up with three foundations and six suggestions to the connection process.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 dynamic connection of the purposes,indicators,modes,mechanism,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large circulation strategy.

Gansu;circular economy;current situation;demonstration area

F062.2;X196

A

1674-0912(2015)10-0014-04

2015-07-21)

马翠玲(1970-),女,甘肃敦煌人,学士,教授,专业方向: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

猜你喜欢

甘肃规划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